【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作者:李洪 朝代:宋代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原文
使节经行地,南讹夏日长,盾威知畏仰,暑雨助清凉。
叱驭登闽峤,鸣珂入帝乡。
拂尘来者敬,妙墨尚淋浪。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诗词问答
问: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的作者是谁?答:李洪
问: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洪的名句有哪些?答:李洪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李洪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 书法图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书法作品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参考注释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使节
(1) 一国派驻另一国的外交代表;一国派往另一国办事的代表
得任命大使、其他政府使节和领事
(2) 古时指使者所持的符节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行地
(1).行于地上。《淮南子·人间训》:“今人待冠而饰首,待履而行地。”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上:“ 蜀郡 有 万里桥 , 玄宗 至而喜曰:‘吾常自知,行地万里则归。’”
(2).《易·坤》:“牝马地类,行地无疆。” 王弼 注:“地之所以得无疆者,以卑顺行之故也。乾以龙御天,坤以马行地。” 孔颖达 疏:“以柔顺为体,终无祸患,顺行地无疆,不復穷已。”后以“行地”比喻坤德柔顺。《后汉书·皇后纪赞》:“乘刚多阻,行地必顺。”
(3).比喻威德之行。《管子·小匡》:“是故天下之於 桓公 ,远国之民,望如父母,近国之民,从如流水。故行地滋远,得人弥众,是何也?怀其文而畏其武。”
(4).比喻处世实践。《庄子·人间世》:“絶迹易,无行地难。” 王先谦 集解引 宣颖 云:“人之处世,不行易,行而不著迹难。”
(5).经行的地方。 宋 杨万里 《见澹庵胡先生舍人》诗:“补天老手何须石,行地新堤早著沙。”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南讹
(1).亦作“ 南为 ”、“ 南伪 ”、“ 南譌 ”。指夏时耕作及劝农等事。《书·尧典》:“申命 羲叔 ,宅南交,平秩南讹,敬致。” 孔 传:“讹,化也。掌夏之官,平叙南方化育之事……四时同之,亦举一隅。”《史记·五帝本纪》:“申命 羲叔 ,居 南交 。便程南为,敬致。” 司马贞 索隐:“春言东作,夏言南为,皆是耕作营为劝农之事。”《汉书·王莽传中》:“予之南巡,必躬载耨,每县则薅,以劝南伪。” 南朝 齐 谢朓 《雩祭歌》:“火景方中南譌秩,靡草云黄含桃实。”
(2).南方主夏属火, 炎帝 所司。因用以借称火神。 宋 王禹偁 《火星中而寒暑退赋》:“又若南讹赫怒,人失其所,焦砂烂石以何盛,轻箑纤絺而曷御。” 清 杨模 《闰六月初七夜月》:“南讹莫认火西流,顾兔高悬略似钩。”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夏日
(1) 夏天
夏日葛衣。——《韩非子·五蠹》
(2) 夏季的太阳
夏日炎炎似火烧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盾威
指军队的兵力和士气。 宋 毛滂 《次韵曹子方》:“盾威正赫忽衰残,人意浑如水面宽。”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清凉
凉而使人清爽的
清凉的夜风吹拂着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叱驭
汉 琅邪 王阳 为 益州 刺史,行至 邛郲 九折阪 ,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因折返。及 王尊 为刺史,“至其阪…… 尊 叱其驭曰:‘驱之! 王阳 为孝子, 王尊 为忠臣。’”见《汉书·王尊传》。后因以“叱驭”为报效国家,不畏艰险之典。 唐 王勃 《梓州郪县兜率寺浮图碑》:“下 岷关 而叱驭,寄切全都。” 宋 曾巩 《酬王正仲登岳麓寺阁见寄》诗:“叱驭犯冰雪,迴鑣驰九关。” 清 方文 《送万茂先应征北上》诗:“ 陈君 既叱驭, 刘子 亦弹冠。”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闽峤
福建 境内的山地。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龙友 ( 杨文驄 )父子殉难 闽 嶠。”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鸣珂
(1).显贵者所乘的马以玉为饰,行则作响,因名。 南朝 梁 何逊 《车中见新林分别甚盛》诗:“隔林望行幰,下阪听鸣珂。” 唐 王昌龄 《朝来曲》:“月昃鸣珂动,花连綉户春。” 明 梅鼎祚 《玉合记·言祖》:“只把细蕊轻挼,立倦鞦韆架,耳听鸣珂眼盼他。” 清 陈梦雷 《青青陵上柏》诗:“甲第亘长虹,拥节復鸣珂。”
(2).指居高位。 明 李东阳 《重经西涯》诗之一:“岂谓鸣珂还故里,敢将华髮恋微官。” 清 唐孙华 《送宫恕堂北上》诗:“只今交旧尽鸣珂,推挽寧无一人佐。”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帝乡
传说中天帝住的地方
帝乡不可期。——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拂尘
掸除尘土,后专指掸尘土,驱蚊蝇的用具
旁边丫鬟执着拂尘漱盂巾帕。——《红楼梦》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来者
(1) 将来的事或人
来者犹可追
使来者读之。——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2) 前来的人或物
来者不拒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妙墨
谓佳妙的书法。 宋 黄庭坚 《跋法帖》:“章草法甚妙,不知与 王中令 书先后,要皆为妙墨。” 宋 朱熹 《仙洲新亭》诗之二:“共説 新亭 好,真堪妙墨留。”
[宿盐田驿用黄大声韵]淋浪
(1).流滴不止貌。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感哲人之无偶,泪淋浪以洒袂。” 宋 司马光 《和冲卿崇文宿直睹壁上题名见寄并寄邵不疑》:“况当三伏深,霑汗尤淋浪。” 明 沉璟 《义侠记·挂罗》:“这一条血路广,染衣衫犹自淋浪。” 清 查慎行 《平越遇雷玉衡口占赠之》诗:“急雨淋浪茅店外,乱山高下马蹄前。” 柳亚子 《放歌》:“仰面出门去,泪下何淋浪!”
(2).沾湿貌。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会同年》:“直须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元 吴师道 《吴礼部诗话》:“萧颯天涯鬢,淋浪醉后衣。”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小谢》:“宽譬哀情,而衿袖淋浪,痛不可解。”
(3).形容声音连续不绝。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纷淋浪以流离,奂淫衍而优渥。” 宋 朱熹 《试院杂诗》之二:“坐听秋檐响,淋浪殊未休。” 清 金农 《过唐太守濒别漫投十韵》:“夜闻雨淋浪,其心在寥廓。”
(4).酣饮貌。 宋 王安石 《信州回车馆中作》诗之二:“山木漂摇卧 弋阳 ,因思 太白 夜淋浪。” 金 元好问 《送辅之仲庸还大梁》诗:“淋浪别酒青灯夜,灭没孤帆落照边。” 元 张养浩 《水仙子·咏遂闲堂》曲:“客来时樽酒淋浪,花与竹无俗气,水和山有异香。” 清 秦朝釪 《消寒诗话》:“酒炙淋浪倒玉尊,何如骑马海棠园?”
(5).尽情;畅快。 宋 苏轼 《捕蝗至浮云岭山行疲苶有怀子由弟》诗之二:“久废山行疲犖确,尚能村醉舞淋浪。” 清 龚自珍 《春日有怀山中桃花因有寄》诗:“东风淋浪捲海来, 长安 人道青春迴。”
(6).泼染;挥洒。形容书写流畅。 宋 苏轼 《和张子野见寄三绝句·见题壁》:“狂吟跌宕无风雅,醉墨淋浪不整齐。”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一折:“对四面江山浩荡,怎消得我几行儿醉墨淋浪。”
宋代,李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