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袁侍郎二首】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挽袁侍郎二首]挽袁侍郎二首原文
华发始遭逢,其如道不同。
可曾留孟叟,俄已罢申公。
谏草多传出,经疑尽解通。
岂无南董氏,奋笔纪孤忠。
[挽袁侍郎二首]诗词问答
问:挽袁侍郎二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挽袁侍郎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
[挽袁侍郎二首]刘克庄挽袁侍郎二首 书法图
挽袁侍郎二首书法作品
[挽袁侍郎二首]参考注释
[挽袁侍郎二首]发始
开始。《易·师》“师出以律” 唐 孔颖达 疏:“先唱发始是齐整师众者也。” 明 张居正 《杂著》:“大抵天下之事,其发始也常简,其将毕也必巨。” 郁达夫 《沉沦》六:“其实这一次的决裂,是发始于他的。”
[挽袁侍郎二首]遭逢
(1) 遇见;遇到
遭逢盛世
辛苦遭逢起一经。——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2) 泛指人生的遭遇历程
他半生的遭逢是很曲折的
[挽袁侍郎二首]其如
怎奈;无奈。 唐 刘长卿 《硖石遇雨宴前主簿从兄子英宅》诗:“虽欲少留此,其如归限催。”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词之六:“料得明年秋色在,香可爱,其如镜里花颜改。” 元 萧德祥 《杀狗劝夫》第三折:“你倒生的乖,其如我不騃。你将人杀死,怎教兄弟埋。”
[挽袁侍郎二首]不同
(1).不相同;不一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定势》:“所习不同,所务各异,言势殊也。” 前蜀 韦庄 《关河道中作》诗:“往来千里路长在,聚散十年人不同。” 毛 * 《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二:“他们想问题做事情的方法,他们的历史习惯,跟我们不同。”
(2).不同意。《宋书·张邵传》:“太尉长史 何勗 不同,欲席捲奔 鬱洲 ,自海道还都。”《南齐书·鄱阳王锵传》:“殿下但乘油壁车入宫,出天子置朝堂,二王夹辅号令, 粲 等闭城门上仗,谁敢不同?”
(3).不和。《后汉书·孔融传》:“﹝ 融 ﹞与中丞 赵舍 不同,託病归家。”
[挽袁侍郎二首]可曾
同“ 可憎 ”。《敦煌变文集·丑女缘起变文》:“ 王郎 见妻端正,指(拍)手喜欢,道数声可曾。”
(1).曾否;是否。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四折:“满口假悲慈,可曾有半文儿布施。” 贺敬之 《放歌集·西去列车的窗口》诗:“你可曾想见:那些年轻人火热的胸口,在渴念人生路上第一个战斗。”
(2).已经。 清 李渔 《奈何天·崖略》:“花灯彩轿,可曾备下了么?”
[挽袁侍郎二首]孟叟
对 孟子 的尊称。《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 见 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赵岐 注:“叟,长老之称也,犹父也。 孟子 去齐,老而之 魏 ,故王尊礼之。”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夫守微言於将坠者, 周 孔 之遐武也;情孳孳以为利者, 孟叟 之罪人也。”
[挽袁侍郎二首]谏草
谏书的草稿。《三国志·魏志·贾逵传》“然 太祖 心善 逵 ,以为丞相主簿”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逵 受教,谓其同僚三主簿曰:‘今实不可出,而教如此,不可不諫也。’乃建諫草以示三人。” 唐 杜甫 《晚出左掖》诗:“避人焚諫草,骑马欲鷄栖。” 清 陈梦雷 《杨椒山先生祠》诗:“当年諫草烈秋霜,国士同声振庙廊。”
[挽袁侍郎二首]南董
春秋 时代 齐 史官 南史 、 晋 史官 董狐 的合称。皆以直笔不讳著称。《宋书·自序》:“臣远愧 南 、 董 ,近谢 迁 、 固 ,以閭阎小才,述一代盛典。”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辞宗 邱明 ,直归 南董 。”后用以借称忠于史实的优秀史官。《隋书·魏澹传》:“但 道武 出自结绳,未师典誥,当须 南 、 董 直笔,裁而正之。”《新唐书·王绩传》:“追述 革 酒法为经,又采 杜康 、 仪狄 以来善酒者为谱。 李淳风 曰:‘君( 王绩 ),酒家 南 、 董 也。’”
[挽袁侍郎二首]奋笔
(1).秉笔直书,直言不讳。《国语·鲁语上》:“臣以死奋笔,奚啻其闻之也!”《南齐书·文学传·丘巨源》:“而中书省独能奋笔弗顾者,唯有 丘巨源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台省·言官劾父》:“臺諫在事,遇大奸居位,即奋笔而弹,不避亲嫌。”
(2).挥笔疾书,一气呵成。 唐 韩愈 《故中散大夫河南尹杜君墓志铭》:“纂辞奋笔,涣若不思。” 巴金 《探索》:“我年纪最大,还能够奋笔写作,是莫大的幸福。”
[挽袁侍郎二首]孤忠
(1).忠贞自持,不求人体察的节操。 宋 曾巩 《韩魏公挽歌词》:“覆冒荒遐知大度,委蛇艰急见孤忠。” 明 王世贞 《鸣凤记·忠良会边》:“只恐孤忠有功难建,须期个地转天旋,要使离人再得圆。” 清 宋儒醇 《南渡》诗:“独有 史督辅 ,尽瘁继以死。一片孤忠心,众 * 肆毁。” 清 顾炎武 《井中心史歌》:“独力难将 汉 鼎扶,孤忠欲向 湘 纍弔。”
(2).指忠贞自持的人。 清 蒋士铨 《冬青树·自序》:“窃观往代孤忠,当国步已移,尚间关忍死於万无可为之时,志存恢復。”
刘克庄,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