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_乾隆 | 清代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原文

五斗信怀惭,归去来田陌。

富贵岂不佳,人生各有适。

前路问征夫,素曦恨将夕。

三径五柳间,南山见疏隙。

上寿百岁鲜,于何劳物役。

农人咨耕耘,妇女工纺绩。

衣食要自谋,待人亦奚益。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诗词问答

问:《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七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四十二

2. 田居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参考注释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五斗

(1).见“ 五斗米 ”。

(2).即五星。《黄庭内景经·若得》:“三真扶胥共房津,五斗焕明是七元。” 梁丘子 注:“五斗,五星;七元,北斗也。”参见“ 五星 ”。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怀惭

心中惭愧。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往时 辽东 有豕,生子白头,异而献之。行至 河东 ,见羣豕皆白,怀慙而还。”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牍·却要》:“自是诸子怀慙,不敢失敬。” 唐 张继 《春申君祠》诗:“当时珠履三千客, 赵 使怀惭不敢言。” 宋 曾巩 《上欧阳舍人书》:“ 韩吏部 云:‘诚使 屈原 、 孟軻 、 扬雄 、 司马迁 、 相如 进於是选,僕知其怀惭,乃不自进而已尔。’此言可念也。”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归去来

(1).辞赋篇名。 晋 陶潜 所作。《晋书·隐逸传·陶潜》:“执事者闻之,以为 彭泽令 ……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 潜 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义熙 二年解印去县,乃赋《归去来》。”后用以归隐之典。 宋 梅尧臣 《田家语》诗:“却咏《归去来》,刈薪向深谷。”

(2).回去。 唐 杜甫 《发刘郎浦》诗:“白头厌伴渔人宿,黄帽青鞋归去来。” 唐 颜真卿 《赠裴将军》诗:“一射百马倒,再射万夫开。 匈奴 不敢敌,相呼归去来。”

(3).词牌名。双调,四十九字、五十二字二体,仄韵。 清 王奕清 《词谱》卷七:“《归去来》调见《乐章集》词二首,因词有‘歌筵舞,且归去,休惆悵,好归去’句,取以为名。”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田陌

(1) 田间小路

田陌上有成排的杨树

(2) 田野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富贵

富裕而又有显贵的地位

公子为人…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然富贵家人读书有几?——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岂不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动

(2) 人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3) 与人的关系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前路

(1) 前面的道路

(2) 比喻以往的岁月或未来的岁月

茫茫前路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征夫

(1) 行人

问征夫以前路。——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 出征的兵将

将军白发征夫泪。——宋· 范仲淹《渔家傲》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三径

亦作“ 三逕 ”。 晋 赵岐 《三辅决录·逃名》:“ 蒋詡 归乡里,荆棘塞门,舍中有三径,不出,唯 求仲 、 羊仲 从之游。”后因以“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 晋 陶潜 《归去来辞》:“三径就荒,松竹犹存。” 唐 蒋防 《题杜宾客新丰里幽居》诗:“退跡依三逕,辞荣继二 疏 。” 宋 苏轼 《次韵周邠》:“南迁欲举力田科,三径初成乐事多。”《花月痕》第十五回:“旁边挂着一副对联是:一帘秋影淡於月,三径花香清欲寒。”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五柳

见“ 五柳先生 ”。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上寿

(1) 旧指高寿

(2) 向人敬酒,祝颂长寿

奉觞上寿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百岁

(1).百年。指长时间。《鹖冠子·近迭》:“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 唐 韩愈 孟郊 《遣兴联句》:“平生无百岁,歧路有四方。” 周立波 《金戒指》:“人生百岁也是死,何处黄土不埋人?”

(2).终身;毕生。 明 叶宪祖 《丹桂钿合》第七折:“愿齐眉廝守,百岁和睦。”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孝女》:“保佑老父沉疴速起,百岁康强。”

(3).死的讳称。《诗·唐风·葛生》:“百岁之后,归于其居。”《史记·吕不韦列传》:“夫百岁之后,所子者为王,终不失势。” 唐 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诗>》诗:“恐君百岁后,灭没人不闻。” 宋 苏轼 《汉高帝论》:“天下望以为君,虽不肖,而大臣心欲之,如百岁后,谁肯北面事 戚姬 子乎?”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何劳

犹言何须烦劳,用不着。《三国演义》第九六回:“ 赵云 慌忙下马伏地曰:‘败军之将,何劳丞相远接?’” 清 李渔 《奈何天·闹封》:“收拾残经别法王,袈裟脱去换霓裳。初来不为求超脱,临去何劳懺罪殃。”

承受烦劳。《敦煌变文集·长兴四年中兴殿应圣节讲经文》:“可憎猧子色茸茸,抬举何劳餧饲浓。” 蒋礼鸿 通释:“何劳,同‘荷劳’,承荷烦劳的意思。”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物役

《荀子·正名》:“故嚮万物之美而盛忧,兼万物之利而盛害……夫是之谓以己为物役矣。” 杨倞 注:“己为物之役使。”后谓为外界事物所役使为“物役”。《文选·谢瞻<答灵运>诗》:“独夜无物役,寝者亦云寧。” 张铣 注:“无物役,谓无事役己也。” 唐 羊士谔 《九月十日郡楼独酌》诗:“掾史当授衣,郡中稀物役。” 清 曹寅 《真州西轩行药念俊三病》诗:“物役穷年咀草木,归怀并日接宾僚。”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耕耘

(1) 犁地除草。泛指农耕之事

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荀子·子道》

秋田耕耘足,丰年雨露频。——唐· 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诗

(2) 比喻各种辛勤劳动(多指脑力劳动)

着意耕耘,自有收获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女工

(1) 女性的工匠、工人

(2) 旧指女子所从事的刺绣、编织等手工劳动及其制成品

害女红之物,皆止。——《汉书·哀帝纪》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纺绩

把丝麻等纤维纺成纱或线。古代纺指纺丝,绩指缉麻。《管子·轻重乙》:“大冬营室中,女事纺绩缉缕之所作也,此之谓冬之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当是之时,男子疾耕不足于糟穅,女子纺绩不足于盖形。”《南史·夷貊传上·扶南国》:“復东行 涨海 千餘里,至 自然大洲 ,其上有树生火中,洲左近人剥取其皮,纺绩作布,以为手巾。” 宋 梅尧臣 《和孙端叟蚕具·纺车》:“蚕月必纺绩,丝车方挑掷。”《红楼梦》第四回:“﹝ 李守中 ﹞生了 李氏 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却只以纺绩井臼为要。” 许地山 《桃金娘》:“她也不怨恨人家,每天帮助姑母做些纺绩之外,有工夫就到山上去找好看的昆虫和花草。”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衣食

衣服和食物,泛指各种基本生活资料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要自

应自;须自。《北史·序传·李冲》:“今徙极中天,创居 嵩 洛 ,虽大构未成,要自条纪略举。” 唐 窦牟 《天津晓望因寄呈分司一二省郎》诗:“要自词难拟,繇来画不如。” 唐 李嘉祐 《送房明府罢长宁令湖州客舍》诗:“要自趋丹陛,明年鸡树亲。” 宋 陆游 《读<易>》诗:“乾坤要自吾身看,卧听鷄鸣起索衣。”

[和江文通杂拟诗三十首·其二十一·陶徵君(田居)潜]待人

对别人的态度

他待人都很好

,

  • 【秋来八首·其二·秋月】_乾隆 | 清代
  • 【秋来八首·其二·秋月】_乾隆 | 清代 >> 【秋来八首·其二·秋月】_乾隆 | 清代...

  • 【上元镫词·其一】_乾隆 | 清代
  • 【上元镫词·其一】_乾隆 | 清代 >> 【上元镫词·其一】_乾隆 | 清代...

  • 【万方安和九咏·其六·神洲三岛】_乾隆 | 清代
  • 【万方安和九咏·其六·神洲三岛】_乾隆 | 清代 >> 【万方安和九咏·其六·神洲三岛】_乾隆 | 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