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作者:文同 朝代:宋代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原文
太常旧得同科第一幕府今还次姓名。
作记马周文已赡,书丹程邈隶尤精。
定知二美能传久,从此三家觉转荣。
每对雄词观健笔,自惭孤迷附群英。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诗词问答
问:《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的作者是谁?答:文同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文同的名句有哪些?答:文同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 书法图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书法作品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参考注释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太常
官名,掌礼乐郊庙社稷事宜
献之太常。——明· 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同科
(1) 同等
人之力有强弱不同科也。——《论语》朱熹注
(2) 科举时代称同届考试中的人
同科状元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一幕
(1).一个帐篷或帷幕。《周礼·地官·司市》:“国君过市,则刑人赦。夫人过市,罚一幕。” 元 刘因 《登城楼》诗:“物外此天才一幕,人间何事不秋毫。”
(2).戏剧的一个较完整的段落。亦借指一段情景或生活经历的一个片断。 俞天白 《危栏》:“我们要演一演人类生活中重复得最多的一幕结婚。”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姓名
人的姓氏和名字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周文
即 周文王 。《后汉书·桓帝纪》:“今京师廝舍,死者相枕,郡县阡陌,处处有之,甚违 周文 掩胔之义。”《三国志·魏志·管宁传》:“ 周文 启龟,以卜良佐。” 晋 张协 《杂诗》之六:“ 王阳 驱九折, 周文 走岑崟。” 唐 孙公辅 《新修夏邑县城门楼记》:“ 周文 缓而 灵臺 成, 汉文 约而露臺捨。”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书丹
刻碑前用朱笔在碑上书写文字,泛指书写碑志等
乃自书丹于碑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从此
(1) 从那个时候起
王大伯从此负担更重了
(2) 从那个地方起或从那个时候起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三家
(1).极言人户之少。《韩非子·难势》:“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 尧 舜 户説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 宋 陆游 《野意》诗:“隄长逾十里,村小只三家。”
(2).指 春秋 鲁 大夫 孟孙氏 、 叔孙氏 、 季孙氏 。《论语·八佾》:“三家者以《雍》彻。” 朱熹 集注:“三家, 鲁 大夫 孟孙 、 叔孙 、 季孙 之家也。”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乡兴贤能论》:“天欲 鲁 以 孔子 代三家。”
(3).指 春秋 晋 之三卿 韩 、 赵 、 魏 。《鹖冠子·武灵王》:“三家用此而 智氏 亡, 韩 用此而东分。”《史记·天官书》:“三家分 晋 ,并为战国。”
(4).指 汉 代传《诗》的 齐 、 鲁 、 韩 三派。《汉书·艺文志》:“ 汉 兴, 鲁 申公 为《诗》训詁,而 齐 辕固 、 燕 韩生 皆为之传……三家皆列於学官。”
(5).指 汉 代传《尚书》的 欧阳 、 大夏侯 、 小夏侯 三派。《后汉书·刘陶传》:“ 陶 明《尚书》《春秋》,为之训詁,推三家《尚书》。” 李贤 注:“三家谓 夏侯建 、 夏侯胜 、 欧阳和伯 也。”
(6).指解说《春秋》的 左氏 、 公羊 、 穀梁 三派。 清 江藩 《汉学师承记》绪言:“於《春秋》,则採三家之精华,斥 安国 之迂谬。”
(7).指古代天文学中的盖天、宣夜和浑天三种学派。《晋书·天文志上》:“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8).指三皇。《后汉书·马融传》:“軼越三家,驰骋五帝。” 李贤 注:“三家,三皇也。”
(9).指 夏 、 商 、 周 。 汉 王充 《论衡·正说》:“案《礼》, 夏 、 殷 、 周 三家,相损益之制,较著不同。”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五代不同礼,三家不同教,非其苟相反也,盖世推移而俗化异也。”参见“ 三代 ”。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雄词
气势雄壮的词句。 唐 岑参 《送魏升卿》诗:“如君兄弟天下稀,雄词健笔皆若飞。” 宋 苏轼 《故李承之待制六丈挽词》:“疑公 李北海 ,慷慨多雄词。”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开场》:“雄词惊四座,压倒羣英。”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健笔
雄健的笔,谓善于为文。亦借指雄健的文章。 南朝 陈 徐陵 《让五兵尚书表》:“虽復 陈琳 健笔,未尽愚怀。” 唐 杜甫 《戏为六绝句》之一:“ 庾信 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 宋 朱熹 《伏读二刘公瑞岩留题追次元韵偶成》之一:“谁将健笔写崖阴?想见当年抱膝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苏东坡一》:“其尤不可及者,天生健笔一枝,爽如 哀 棃,快如 并 剪,有必达之隐,无难显之情。” 马茂元 《桐城派方刘姚三家文论评述》:“ 姚鼐 虽每每自恨才短,无雄文健笔,然而他的散文,却能温润清深,自成体貌。”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自惭
自己感到惭愧
听了他这番话,我更感自惭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诗文赏析
【原题】:
马子山为余与贺顺之书记李仲蒙察推同年同幕作题名记复有诗督程适之书石余因和兼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