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听溪声】作者:牛焘 朝代:清代
[夜听溪声]夜听溪声原文
避嚣终秘响,入夜始分明。
风过篁犹韵,琴停月有声。
在山原洒落,出涧亦清铿。
拟作诗人枕,秋怀向五更。
[夜听溪声]诗词问答
问:夜听溪声的作者是谁?答:牛焘
问:夜听溪声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夜听溪声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牛焘的名句有哪些?答:牛焘
[夜听溪声]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庚韵
[夜听溪声]参考注释
[夜听溪声]避嚣
犹避喧。 宋 方岳 《次韵山居》:“孤亭危受众峰朝,岁晚移床借避嚣。” 明 袁宏道 《第四问策》:“而佛亦切切然以度众生为事,声闻趋寂而避嚣,佛甚呵之。” 清 俞蛟 《梦厂杂著·岩里记》:“余也鋭志林泉,每读 陶靖节 《桃花源记》,窃谓天壤间安得此避嚣之地。”
[夜听溪声]入夜
到了晚上
入夜,工地上灯火通明
[夜听溪声]分明
(1) 清楚(明白)状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当分明记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简单明了地
这分明不对
(3) 清楚地划开界限
[夜听溪声]有声
有声誉;著称。《诗·大雅·文王有声》:“ 文王 有声,遹骏有声。”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 张耳 之贤,有声 梁 魏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督抚·秦中丞》:“ 沉 登甲戌进士,授 粤 之 顺德 令,以清峻称。入为郎,出为守,俱有声。”
[夜听溪声]山原
山陵与原野。《后汉书·庞参传》:“ 三辅 山原旷远,民庶稀疏,故县丘城,可居者多。” 晋 嵇喜 《答弟叔夜》诗之三:“都邑可优游,何必栖山原。” 唐 王勃 《滕王阁诗序》:“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盱其骇瞩。”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四篇四:“此以山原林木为界,一封之,二封之,三封之,作种种界标,实与今人定田界之方法了无差异。”
[夜听溪声]洒落
(1) 分散地落下
泪珠洒落在衣襟上
(2) 洒脱
为人襟度洒落
两个男教员中,一个叫宫少尼的…很是洒落雅致,满身风流。—— 冯德英《苦菜花》
(3) 责备;冷淡;怠慢
又见 贾母王夫人都在这里,不敢洒落 宝玉。——《红楼梦》
[夜听溪声]拟作
摹仿别人风格或以别人的口吻写的作品
[夜听溪声]诗人
作诗的名人
生来就是一个诗人,不是造就出来的
[夜听溪声]怀向
归向;向往。《新唐书·循吏传·贾敦实》:“ 敦实 为 洛州 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宋 陈亮 《复吕子约书》:“举眼以观一世人物,惟有怀向而已。”
[夜听溪声]五更
(1) 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清代,牛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