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风雨]风雨原文
风雨从北来,万木皆怒号,入夜殊未止,声乱秋江涛。
渺然老书生,白头卧蓬蒿,闭门不敢出,裂面风如刀。
邻人闵我寒,墙头过浊醪;时哉一昏醉,新橙宜蟹螯。
[风雨]诗词问答
问:风雨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风雨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
[风雨]参考注释
[风雨]风雨
(1).风和雨。 宋 苏轼 《次韵黄鲁直见赠古风》之一:“嘉穀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
(2).刮风下雨。《书·洪范》:“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輒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
(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汉书·朱博传》:“﹝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1992.2.15:“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
[风雨]怒号
大声号叫
冬天,北风怒号
[风雨]入夜
到了晚上
入夜,工地上灯火通明
[风雨]渺然
微小,去向不清,难以看见,或指无影无踪
儿渺然不知所往。——《聊斋志异·促织》
踪迹渺然
[风雨]书生
(1) 读书人
白面书生
(2) 指抄写的人
[风雨]白头
(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风雨]蓬蒿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兴。”《庄子·逍遥游》:“﹝斥鴳﹞翱翔蓬蒿之间。” 晋 葛洪 《抱朴子·安贫》:“是以俟扶摇而登苍霄者,不充詘於蓬蒿之杪。” 明 李梦阳 《汉京篇》:“ 霍氏 门前狐夜号, 魏其 池馆长蓬蒿。” 峻青 《秋色赋·夜宿灵山》:“看到的是满地荒草,遍野蓬蒿。”
(2).借指荒野偏僻之处。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山居泽处,蓬蒿墝埆,财物流通,有以均之。” 唐 李白 《南陵别儿童入京》诗:“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三:“并世奇男淑女,慧业天生,湮没蓬蒿,姓名翳寂,岂少也哉!”
(3).茼蒿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菜一·茼蒿》。
[风雨]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风雨]邻人
相邻居住的人
[风雨]墙头
亦作“墻头”。1.围墙的上端。 唐 于鹄 《题美人》诗:“ 秦 女窥人不解羞,攀花趁蝶出墙头。” 宋 欧阳修 《斋宫感事寄原甫学士》诗:“曾向斋宫咏麦秋,緑阴佳树覆墙头。” 凌力 《星星草》第十一章:“二百名弟兄架着长梯,呐喊着攻上墙头。”
(2).墙上。 任光椿 《戊戌喋血记》第十三章:“他心潮未平,站起身来,取下墙头挂着的那把乌龙青霜剑,迈步向庭院中走去。”
[风雨]浊醪
浊酒。 晋 左思 《魏都赋》:“清酤如 济 ,浊醪如 河 。” 唐 韦应物 《效陶彭泽》诗:“掇英泛浊醪,日入会田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公孙九娘》:“家有浊醪,但幽室之物,不足款嘉宾,奈何!”参见“ 浊酒 ”。
[风雨]一昏
(1).犹言一晚。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 * :“一日復一朝,一昏復一晨。”
(2).犹成婚。昏,“ 婚 ”的古字。《诗·召南·草虫》“亦既见之,亦既覯止,我心则降” 唐 孔颖达 疏:“言既覯谓已昏者,谓已经一昏,得君子遇接之故也。”
[风雨]蟹螯
螃蟹变形的第一对脚。状似钳,用以取食或自卫。《晋书·毕卓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唐 韩翃 《题张逸人园林》诗:“麈尾手中毛已脱,蟹螯尊上味初香。” 宋 梅尧臣 《凝碧堂》诗:“可以持蟹螯,逍遥此居室。”
宋代,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