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作者:柴元彪 朝代:宋代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原文
历井扪参上祝融,半空烟霭数声钟。
地连云汉九千丈,天柱东南七十重。
石磴悬崖翻瀑布,海门碾日上高峰。
悠然身世青冥表,俯立雷池看玉龙。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诗词问答
问: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的作者是谁?答:柴元彪
问: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柴元彪的名句有哪些?答:柴元彪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参考注释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扪参
抚摸参宿。形容山势极高。 宋 覃怀高 《水调歌头·游武夷》词:“几欲挐舟 九曲 ,便拟捫参絶顶,直下俯尘寰。”参见“ 捫参歷井 ”。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祝融
(1).神名。 帝喾 时的火官,后尊为火神,命曰 祝融 。亦以为火或火灾的代称。《国语·郑语》:“夫 黎 为 高辛氏 火正,以淳燿敦大,天明地德,光照四海,故命之曰‘祝融’,其功大矣。”《吕氏春秋·孟夏》:“其神 祝融 。” 高诱 注:“ 祝融 , 顓頊氏 后, 老童 之子, 吴回 也,为 高辛氏 火正,死为火官之神。” 唐 张说 《蒲津桥赞》:“ 飞廉 煽炭, 祝融 理炉。” 清 赵翼 《八月二日天宁寺旁巽宫楼火》诗:“趋观乃知此楼燬,刹竿突兀招 祝融 。”
(2).神名。南方之神,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 奢龙 而辩於东方,得 祝融 而辩於南方。”《汉书·扬雄传上》:“丽 鉤芒 与驂 蓐收 兮,服 玄冥 及 祝融 。” 颜师古 注:“ 祝融 ,南方神。” 唐 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於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 祝融 。”
(3).传说中的古帝。 汉 王符 《潜夫论·五德志》:“世传三皇五帝,多以为 伏羲 、 神农 为二皇,其一者或曰 燧人 ,或曰 祝融 ,或曰 女媧 ,其是与非未可知也。”
(4).峰名。 衡山 的最高峰。据《路史》云, 祝融 葬 衡山 之阳,是以名之。 唐 韩愈 《谒衡岳庙》诗:“ 紫盖 连延接 天柱 , 石廩 腾掷堆 祝融 。” 宋 杨万里 《送刘子思往衡阳》诗:“ 洞庭 昨夜起霜风,翩然欲登 石廩 与 祝融 。”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半空
(1) 空中
悬在半空
从半空中跳下
(2) ∶瘪;不充实
半空着肚子
(3) (半空儿) 〈方〉∶指较小的不饱满的花生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烟霭
云雾;云气
江那面的山峰,抹上蓝色的烟霭,显得十分美丽。——艾芜《野牛寨》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连云
与天空之云相连。形容高远,众多。《文选·潘岳<秋兴赋>》:“高阁连云,阳景罕曜。” 张铣 注:“阁高故称连云。” 唐 白居易 《李白墓》诗:“ 採石 江边 李白 坟,遶田无限草连云。” 元 周霆震 《宿州歌》:“万骑连云发 蜀 都, 宿州 一掷拟摴蒲。”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千丈
极言其长、高、深。《史记·货殖列传》:“薪稾千车,船长千丈。” 北周 庾信 《终南山义谷铭》:“壁立千丈,峯横万仞。” 唐 白居易 《续古诗》之七:“盈盈一尺水,浩浩千丈河。”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天柱
(1).古代神话中的支天之柱。《淮南子·墬形训》:“昔者 共工 与 顓頊 争为帝,怒而触 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絶。”《神异经·中荒经》:“ 崑崙 之山有铜柱焉,其高入天,所谓天柱也,围三千里周圆如削。”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郭沫若 《女神·女神之再生》诗:“党徒们呀,快把你们的头颅借给我来!快把这北方的天柱碰坏!碰坏!”
(2).比喻负重任者。 田汉 《关汉卿》第五场:“可是自从读了 文丞相 的《正气歌》,才知道现在也还有这样不愧前人的地维、天柱,这就大大增加了我的勇气了。”
(3).耳的别名。《太平御览》卷三六六引《长沙耆旧传》:“太尉 刘寿 少遇相师,相师曰:‘耳为天柱,今君耳城郭,必典家邦。’”
(4).山名。在 山东 平度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山东七·莱州府》:“ 天柱山 ,州( 平度州 )北五十里,絶顶巉巖,耸立如柱。”
(5).山名。又名 霍山 。在今 安徽 。 西汉 元封 五年(公元前106年) 武帝 南巡,登其山,号为南岳,即此。《史记·孝武本纪》:“上巡 南郡 ,至 江陵 而东,登礼 潜 之 天柱山 。”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 潜县 属 庐江 , 南岳 霍山 也。”
(6).山名。在 浙江省 余杭县 北。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浙江二·杭州府》:“﹝ 大涤山 ﹞其右为 天柱山 ,高六百六十丈……为第五十七福地。”
(7).山名。 陕西 岐山 的别名。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陕西四·凤翔府》:“ 岐山 亦曰 天柱山 。”
(8).星名。属于东方七宿中的角宿。《晋书·天文志上》:“三台六星,两两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公之位也。”《星经》卷上:“天柱五星在紫微宫内,近东垣,主建教等二十四气也。”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东南
介于东和南之间的方向
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东南。——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十重
佛家语。一条重要的戒律。与四十八轻戒相对。即:杀戒、盗戒、淫戒、妄语戒、酤酒戒、说四众过戒、自赞毁他戒、悭惜加毁戒、瞋心不受悔戒、谤三宝戒。违犯此十条者构成破门罪,将被逐出僧团。《梵网经·菩萨心地戒品》:“若布萨日新学菩萨,半月半月布萨,诵十重、四十八轻戒。”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石磴
石级;石台阶。 南朝 梁 萧统 《开善寺法会》诗:“牵萝下石磴,攀桂陟松梁。”《初刻拍案惊奇》卷四:“约有十数里,方得石磴,磴有百来级,级尽方是平地。” 清 钱谦益 《香山寺》诗:“云从石磴中间出,月向香臺下界生。”《收穫》1984年第3期:“有的地方石磴足有二尺高,可磴面儿只有二寸来宽,大腿高高地提上去,脚板贴紧石磴横过来,咬着牙关彆足气,才能升上一磴。”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悬崖
陡峭山崖
悬崖之颠。——明· 顾炎武《复庵记》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瀑布
从山崖上直流下来像悬挂着的布匹似的水
直至源流之处,乃是一股瀑布飞泉。——《西游记》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海门
海口。内河通海之处。 唐 韦应物 《赋得暮雨送李胄》:“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宋 吴琚 《酹江月·观潮应制》词:“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料·<重阳前四日山响楼凭眺书感>诗》:“驱驾洪涛羽翼振,海门无计限飞轮。”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高峰
最高点或最高部分。比喻事物发展的最高点
珠穆朗玛峰是世界第一高峰
攀登科学高峰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悠然
(1) 安闲、闲适的样子
悠然自得
(2) 深远的样子
(3) 形容韵味未尽
余韵悠然
(4) 久远的样子;辽阔的样子
年代悠然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身世
指人生的经历、遭遇
你能否告诉我一些关于那位女士的身世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青冥
天空
青冥浩荡不见底。——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雷池
本出于《晋书·庾亮传》[足下无过雷池一步也]一语,后习用为界限之意
不敢越雷池半步
[登衡山宿上封寺祝融峰]玉龙
(1).龙形的玉雕。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物异》:“ 梁 大同 八年,戍主 杨光欣 获玉龙一枚,长一尺二寸,高五寸,雕鏤精妙,不似人作。” 元 乔吉 《水仙子·廉香林南园即事》曲:“玉龙笔架,铜雀砚瓦,金凤笺花。”
(2).传说中的神龙。 宋 刘克庄 《清平乐·五月十五夜玩月》词:“醉跨玉龙游八极,歷歷天青海碧。” 金 高庭玉 《天津桥同李之纯待月》诗:“跳上玉龙背,抱得银蟾光。”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四:“ 永安寺 壁上有 梅田女史 题诗云:‘ 灵妃 齐驾玉龙回,留得清阴满緑苔。’”
(3).指龙形的漏壶。 宋 张孝祥 《菩萨蛮》词:“玉龙细点三更月。庭花影下餘残雪。” 元 萨都剌 《章贡道中》诗:“忆得当年曾夜值,玉龙银箭漏声长。”
(4).喻剑。 唐 李贺 《雁门太守行》:“报君黄金臺上意,提擕玉龙为君死。” 王琦 汇解:“玉龙,剑也。” 唐 吕岩 《化江南简寂观磨剑赠侯道士》诗:“欲整锋鋩敢惮劳,凌晨开匣玉龙嘷。”
(5).喻笛。 宋 林逋 《霜天晓月·题梅》词:“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元 张翥 《孤鸾·题钱舜举仙女梅下吹笛图》词:“閒拈玉龙自品,爱冰姿与花争洁。一闋霓裳乍了,又落梅初迭。”
(6).喻雪。 唐 吕岩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峴山 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宋 张元 《雪》诗:“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空飞。”《水浒传》第十一回:“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清 秋瑾 《齐天乐·雪》词:“朔风萧瑟侵帘户,谁唤玉龙起舞。” 毛 * 《念奴娇·昆仑》词:“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7).喻泉水、瀑布。 宋 梅尧臣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天门泉》诗:“静若僊鑑开,寒疑玉龙蛰。” 清 黄鷟来 《赋得匡庐篇寿韩霍岳观察》诗:“冰车转轴玉龙走,蒲牢出海鏗华鐘。”
(8).喻桥。 元 盍西村 《小桃红·市桥月色》曲:“玉龙高卧一天秋。宝镜青光透。星斗阑干雨晴后。”
宋代,柴元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