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吕·黄钟尾】作者:刘庭信 朝代:元代
[南吕·黄钟尾]南吕·黄钟尾原文
惊回好梦添凄楚,无奈秋声忒狠毒。风声忧,雨声怒,角声哀,鼓声助。一声听,一声数,一声愁,一声苦。投至的风声宁,雨声住,角声绝,鼓声足;又被这一声钟撞我一口长吁,则我这泪点儿更多如窗外雨。
[南吕·黄钟尾]诗词问答
问:南吕·黄钟尾的作者是谁?答:刘庭信
问:南吕·黄钟尾写于哪个朝代?答:元代
问:刘庭信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庭信
[南吕·黄钟尾]译文和注释
[南吕·黄钟尾]译文
惊破了一场好梦,更增添了凄凉辛酸,秋声如此残酷无情,又拿它怎么办!风声是那样的郁悒,雨声是那样的狂蛮,角声是那样的凄厉,鼓声在一旁相伴。我听一声,数一声,一声声心头愁,一声声肝肠断。好容易等到风声消歇,雨声不传,角声绝响,鼓声敲完,又被这一声晨钟,撞出我一声长叹。怎不叫我泪珠滚滚,更多过窗外的雨点!
[南吕·黄钟尾]注释
①忒:太。
②投至的:等到了,及至。
[南吕·黄钟尾]诗文赏析
本篇是〔一枝花·秋景怨别〕套数的尾曲,明清人笔记多将它摘出作为尾曲的模范称扬备至。如姚华《菉猗室曲话》即评道:[音节激楚,文情酸辛,如此协律惬心,虽苏(武)李(陵)之作犹不能写此。安得薄曲为小道哉!]在[音节]、[文情]上,本篇确实是不让古人的。
本曲的中心内容是[秋声]。。起首二句顺常的语序,当是[无奈秋声忒狠毒,惊回好梦添凄楚],诗人将秋声的灾难性后果提前置出,起到了触目惊心的先声效果,通过强烈的感情,引起了读者对[忒狠毒]详情的关注。接下去作品就一一陈示了[秋声]的表现,有风声、雨声、角声、鼓声,[忧]、[怒]、[哀]、[助],各以一字,形象地表现出它们各自的特征。七至十句更进一层,从主人公的感受去加写秋声。同样是四个并列的三字短句,[听]、[数]、[愁]、[苦]既是与前时的风雨角鼓一一对应,又互相交织渗透,代表了种种秋声的混杂交作;字面上的[一声]、[一声],也就带上了繁促纷纭的复数效果。难怪会[惊回好梦],也难怪受害者要谴责秋声在[添凄楚]上的狠毒辣手了。
以下诗人忽作转折,写出了上述施虐的四种秋声的消歇。这里又是分用四句一一交代,且用了[宁]、[住]、[绝]、[足]的不同字眼,反映出众响的息灭属于渐次发生、不在同一时间的事实,从而传达出一种苦挨苦守、度日如年的况味。[投至的]三字方才如释重负,岂料一波又起,又传来了[这一声钟]。这就意味着天色已放晓,惊回的[好梦]再也无法重温,彻夜不眠的主人公只能吁气长叹了。[撞我一声长吁]的[撞]字下字警绝。钟声的重浊与心情的沉重,都在这一[撞]字中表现出来。
元无名氏有《红绣鞋》脍炙人口:[窗外雨声声不住,枕边泪点点长吁。雨声泪点急相逐。雨声儿添凄惨,泪点儿助长吁。枕边泪倒多如窗外雨。]本曲末句即借用了此曲的成句。这一句回点出主人公在[一声听,一声数,一声愁,一声苦]的漫漫长夜中已是肝肠寸断、泪下如雨,至此撞出一口长吁更是雪上加霜,故而成为全曲的总结。
铺陈秋声以言愁写恨,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屡可见到,在此不妨引录一首清人查慎行的词作《台城路·秋声》:[商飙瑟瑟凉生候,孤灯影摇窗户。堤柳行疏,井梧叶尽,添洒芭蕉片雨。才听又住。正淡月朦胧,微云来去。蔌蔌空廊,有人还傍绣帘语。多因枕上无寐,搀二十五更,残点频误。响玉池边,穿针楼畔,一派难分竹树。零砧断杵。更空外飞来,搅成凄楚。别样关心,天涯惊倦旅。]同是悱恻生愁,词、曲在语言风调上蕴藉与直露的区别,判然可见。而本曲使用排比,以及叠用[声]字造成声声入耳的直观效果,这些表现手法则是曲体所专有的。
元代,刘庭信,南吕,黄钟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