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咏龙眼】_江源 | 明代

【咏龙眼】作者:江源 朝代:明代

[咏龙眼]咏龙眼原文

荔枝龙眼真并驱,大乔小乔两名姝。

先生后生伯仲耳,胡为呼汝荔枝奴。

魏文珍异特有诏,君谟遗落不作图。

秋风弱弱吹正熟,枝头万颗骊龙珠。

黄金包子乍擘破,容色莹洁滑腻肤。

百果羞缩不敢前,玉液入口风味孤。

我欲荐之九重备玉食,又恐如汉十里一置,五里一堠,人马俱毙长安衢。

宁教置身炎州幽侧地,不与杨梅庐橘争献承明庐。

独不闻苏子当年有至论,蛮荒非汝辱,倖免妃子污。

至今为汝数传诵,千载一洗旁挺诬。

[咏龙眼]诗词问答

问:咏龙眼的作者是谁?答:江源
问:咏龙眼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江源的名句有哪些?答:江源

[咏龙眼]注释

1. 押词韵第四部

[咏龙眼]参考注释

[咏龙眼]荔枝

一种常绿乔木( Litchi chinensis ),偶数羽状复叶,花小,无花瓣,呈绿白或淡黄色,果实熟时紫红色,果味甘美,营养丰富,是我国特产

[咏龙眼]龙眼

(1)

(2) 桂圆,与荔枝相近的一种果实,它由东印度群岛的一种乔木( Euphoria longana )产生

(3) 产生龙眼果实的一种乔木

[咏龙眼]并驱

两马并进,比喻齐头并进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聊斋志异·狼三则》

[咏龙眼]大乔

见“ 大桥 ”。

[咏龙眼]小乔

三国 吴 周瑜 之妻。 唐 唐彦谦 《汉代》诗:“ 王氏 怜诸 谢 , 周郎 定 小乔 。” 宋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词:“遥想 公瑾 当年, 小乔 初嫁了,雄姿英发。”后用以泛指美人。 宋 郭应祥 《浣溪沙·赠陈惜惜怜怜》词:“ 叔隗 轻盈饶态度, 小乔 嫵媚足精神。”参见“ 小桥 ”。

[咏龙眼]名姝

著名的美女。该词语在文天祥的 《名姝吟》有记载:“名姝从何来,婉娈出神京。”

出处:

唐 李希济 《妖妄传·张和》:“ 蜀郡 豪家,富拟 卓 郑 。 蜀 之名姝,无不毕致。”

唐-裴度《句》:君若有心求逸足﹐我还留意在名姝。”

宋 文天祥 《名姝吟》:“名姝从何来,婉娈出神京。”

清 李渔 《蜃中楼·述异》:“访名姝,历尽花街。”

廖仲恺 《译本序》:“而场内演说后之馀兴,则有名姝之音乐会,舞蹈会。”

[咏龙眼]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咏龙眼]后生

(1) 少年时代与壮年期之间任何年龄的男子

(2) 青年男子,小伙子

(3) 相貌年轻

他长得后生,看不出是四十岁的人

[咏龙眼]伯仲

兄弟之间的老大和老二。比喻事物不相上下

《出世》表真名世,千载难堪伯仲间。——宋· 陆游《书愤》

[咏龙眼]胡为

何为,为什么。《诗·邶风·式微》:“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礼记·檀弓上》:“夫古之人,胡为而死其亲乎?”《汉书·黥布传》:“胡为废上计而出下计?” 颜师古 注:“胡,何也。” 唐 李白 《蜀道难》诗:“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宋 苏轼 《郑州别后马上寄子由》诗:“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明 高启 《赠金华隐者》诗:“嗟我胡为在尘网,远望高峰若天壤。” 何其芳 《画梦录·扇上的烟云》:“你这些话又胡为而来?我一点儿也不能追踪你思想的道路。”

胡作非为;任意乱来。《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如今説先朝一个宰相,他在下位之时,也着实有名有誉的,后来大权到手,任性胡为,做错了事,惹得万口唾駡,饮恨而终。” 元 吴昌龄 《东坡梦》第二折:“由他閒戏,任你胡为。”《红楼梦》第一一一回:“ 寳釵 听着这话,好不自在,便説道:‘我原不该给他行礼,但只老太太去世,咱们都有未了之事,不敢胡为。’”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盖 中国 艺术家,一向喜欢介绍 欧洲 十九世纪末之怪画,一怪,即便于胡为,于是畸形怪相,遂弥漫于画苑。”

[咏龙眼]荔枝奴

果名。龙眼的别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荔枝方过,龙眼即熟,南人谓之荔枝奴,以其常随于后也。”

[咏龙眼]珍异

(1)

(2) 珍贵奇异

(3) 珍贵奇异的物品

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珍异,珍贵奇异之品,就是所谓[山珍海错)。——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咏龙眼]特有

特别具有;独有

他们自己特有的一种服装

[咏龙眼]遗落

(1).遗失;散失。《汉武帝内传》:“乃诵 伏羲 以来羣圣所録阴阳诊候及龙图龟策数万言,无一字遗落。” 唐 陆龟蒙 《读<襄阳耆旧传>因作诗五百言寄皮袭美》:“幽埋力须掘,遗落貲心购。” 宋 司马光 《河间献王赞》:“唯 献王 厉节治身,爱古博雅,专以圣人法度遗落为忧,聚残补缺,校实取正。”《红楼梦》第三一回:“ 湘云 听了,方知是他(指 宝玉 )遗落的,便笑问道:‘你几时又有了麒麟了?’” 阿英 《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在编者已经搜集到的杂志上,换了另一署名的文稿,也被遗落了。”

(2).遗漏;漏掉。《魏书·库莫奚传》:“初为 慕容元真 所破,遗落者窜匿 松漠 之间。”《玉娇梨》第九回:“想小姐十年待字,何等怜才,偏偏遗落我多情多恨的 苏友白 。” 杨朔 《雪花飘在满洲》:“他才从魔鬼的指缝间遗落下来,直到轮船驶出 大沽口 ,才大胆地吸进一口自由的空气。”

(3).犹言散失流落。 唐 元稹 《桐花》诗:“ 舜 没 苍梧 野,凤归 丹穴 岑。遗落在人世,光华那復深。”

[咏龙眼]不作

(1).不兴起;不兴盛。《礼记·乐记》:“暴民不作,诸侯宾服。” 孔颖达 疏:“不作,谓不动作也。”《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诸侯放恣。” 赵岐 注:“不作,圣王之道不兴。”《韩诗外传》卷三:“无令财货上流,则逆不作。”《文选·班固<两都赋序>》:“昔 成 康 没而颂声寝,王泽竭而诗不作。” 李善 注:“作,兴也。”

(2).不耕作;不写作。《史记·赵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顾炎武 《金陵杂诗》之一:“诗人长不作,千载尚风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许。《老残游记》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带兵器,所以这拳法专为保护身命的。”

[咏龙眼]秋风

秋天的风

[咏龙眼]枝头

树梢;树枝上。 唐 元稹 《元和五年予官不了罚俸西归》诗:“渐到柳枝头,川光始明媚。” 宋 翁森 《四时读书乐》诗:“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 戴望舒 《残叶之歌·男子》:“你看,湿了雨珠的残叶,摇摇地停在枝头。”

[咏龙眼]骊龙珠

即骊珠。 唐 钱起 《诏许昌崔明府拜补阙》诗:“则知驪龙珠,不秘清泠泉。” 唐 皎然 《奉酬于中丞使君郡斋卧病见示》诗:“抉得驪龙珠,光彩曜掌握。”参见“ 驪珠 ”。

[咏龙眼]黄金

(1)

(2) 铜

黄金折。——《战国策·齐策四》

太傅赍黄金。

(3) 金

天作黄金色。——《广东军务记》

(4) 金黄色

黄金络马头。——《乐府诗集·陌上桑》

(5) 见[金]

[咏龙眼]包子

用圆形发面皮包馅蒸成的食品

[咏龙眼]容色

容貌神色。《论语·乡党》:“享礼有容色,私覿愉愉如也。”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五:“ 秦始皇 时,有 王道平 , 长安 人也,少时与同村人 唐叔偕 女,小名 父喻 ,容色俱美,誓为夫妇。” 唐 沉既济 《任氏传》:“偶值三妇人行於道中,中有白衣者,容色姝丽。” 明 郎瑛 《七修类稿·辩证九·苏小小考》:“ 苏小小 钱塘 名娼也,容色俊丽,颇工诗词。” 冰心 《寄小读者》二四:“我扶轮屏息,偶然侧首看见栏旁士女,容色暇豫,言笑宴宴。”

[咏龙眼]洁滑

洁净光滑。 清 王韬 《瓮牖馀谈·亚美利加古风俗》:“其纸舂树为之,洁滑柔韧。”

[咏龙眼]百果

各种果实。《易·解》:“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坼。” 南朝 梁 何逊 《七召》:“六彝九鼎,百果千珍。熊蹯虎掌,鸡跖猩脣。” 唐 刘禹锡 《唐故衡州刺史吕君集纪》:“天下文人为气所召,其生乃蕃,灵芝、萐莆与百果齐坼,然煌煌翘翘出乎其类终为伟人者几希矣。” 宋 曾巩 《福州拟贡荔枝状》:“荔枝於百果为殊絶。”

[咏龙眼]羞缩

羞涩畏缩。《新唐书·后妃传上·则天武皇后》:“后遽从帝自诉,帝羞缩,待之如初。”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连琐》:“女战惕羞缩,遥立不作一语。” 许地山 《缀网劳蛛·商人妇》:“我在一个生地方遇见生面的男子,自然羞缩到了不得。”

[咏龙眼]不敢

(1)

没有胆量,没有勇气做某事

他不敢拒绝妻子的要求

(2)

不要

有事同众人好好商量嘛,可不敢一说话就瞪眼

(3)

谦词,不敢当

贵姓?不敢当,姓盛。——周立波《山乡巨变》

[咏龙眼]玉液

指美酒

天赐琼浆,泉涌玉液

[咏龙眼]入口

(1) 货物商品等从国外购入

(2) 放进口里

[咏龙眼]风味

风格、特征与趣味、味道

风味小吃

一台地方风味的文艺晚会

[咏龙眼]九重

(1).九层;九道。《楚辞·天问》:“圜则九重,孰营度之?”《韩诗外传》卷八:“ 齐景公 使人於 楚 , 楚王 与之上九重之臺。” 三国 魏 曹植 《当墙欲高行》:“愿欲披心自説陈,君门以九重,道远 河 无津。”

(2).泛指多层。 元 无名氏 《气英布》第四折:“九重围里往来,直似攛梭;万队营中上下,浑如走马。”

(3).指天门;天。《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汉郊祀歌一》:“九重开,灵之斿,垂惠恩,鸿祜休。” 唐 李白 《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我皇手把天地户, 丹丘 谈天与天语。九重出入生光辉,东来 蓬莱 復西归。”京剧《贵妃醉酒》:“好一似 嫦娥 下九重,清清冷落在 广寒宫 。”

(4).指宫门。 汉 赵壹 《刺世疾邪赋》:“虽欲竭诚而尽忠,路絶险而靡缘。九重既不可啟,又羣吠之狺狺。”

(5).指宫禁,朝廷。 唐 卢纶 《秋夜即事》诗:“九重深锁禁城秋,月过南宫渐映楼。”

(6).指帝王。 唐 李邕 《贺章仇兼琼克捷表》:“遵奉九重,决胜千里。” 明 无名氏 《金雀记·作赋》:“明朝入禁中,奏闻九重。” 清 钮琇 《觚賸续编·人觚》:“先是, 宝 ( 法宝 )出奔时,九重大怒,命大索天下。”

(7).指皇位。《敦煌曲子词·酒泉子》:“队队雄军惊御輦,驀街穿巷犯皇宫,祇拟夺九重。”

[咏龙眼]玉食

珍贵的饮食

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咏龙眼]人马

(1) 全部兵力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全部人马已安全渡江

(2) 指军队,泛指某集体的成员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咏龙眼]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咏龙眼]置身

存身。谓自己处于某种环境或场合。 宋 陆游 《携瘿樽醉梅花下》诗:“肯从 放翁 来住山,谁云置身不得所?” 清 曾国藩 《复刘霞仙中丞书》:“所居疑在 蓬岛 之间,置身若在 周 秦 以前。” 陈毅 《陪巴西朋友访杭州》诗:“置身如在画屏中,景色 钱塘 傲太空。”

[咏龙眼]炎州

《楚辞·远游》:“嘉南州之炎德兮,丽桂树之冬荣。”后因以“炎州”泛指南方广大地区。 南朝 梁 江淹 《空青赋》:“西海之草,炎州之烟。” 唐 杜甫 《得广州张判官书》诗:“忽得炎州信,遥从月峡传。” 清 林则徐 《中秋饮沙角炮台眺月有作》诗:“蛮烟一扫海如镜,清气长此留炎州。”

[咏龙眼]幽侧

隐僻鄙陋之处。 宋 曾巩 《杂诗》之四:“挥袂谢幽侧,腾身集崔嵬。” 清 朱仕琇 《太学生陈君墓志铭》:“乃若身处幽侧,未获仕而有忧斯人之心,此果何为哉!”

[咏龙眼]不与

不赞成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明·马中锡《中山狼传》

[咏龙眼]杨梅

杨梅属(Myrica)常绿灌木或乔木,叶子狭长,花褐色,雌雄异株。果实表面有粒状突起,紫红色或白色,味酸甜,可以吃

[咏龙眼]承明庐

汉 承明殿 旁屋,侍臣值宿所居,称 承明庐 。又 三国 魏文帝 以 建始殿 朝群臣,门曰 承明 ,其朝臣止息之所亦称 承明庐 。《汉书·严助传》:“君厌 承明 之庐,劳侍从之事,怀故土,出为郡吏。” 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 承明庐 在 石梁阁 外,直宿所止曰卢。”《文选·应璩〈百一诗〉》:“问我何功德?三入 承明庐 。” 张铣 注:“ 承明 ,謁天子待制处也。”后以入 承明庐 为入朝或在朝为官的典故。 唐 李颀 《送綦毋三谒房给事》诗:“徒言青琐闥,不爱 承明庐 。” 清 唐孙华 《题顾退山太史扁舟图》诗:“暂辞 承明庐 ,归侍 扶风 帐。”

[咏龙眼]苏子

紫苏和白苏的种子。可以入药、榨油。

[咏龙眼]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咏龙眼]至论

指高超的或正确精辟的理论。《淮南子·精神训》:“藏《诗》《书》,修文学,而不知至论之旨,则拊盆叩瓴之徒也。” 汉 徐干 《中论·贵言》:“或有周乎上哲之至论,通乎大圣之洪业,而好与俗士辨者何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阮亭 奉为至论, 冯钝吟 笑为谬谈:皆非知诗者。”

[咏龙眼]蛮荒

(1) 野蛮荒凉

蛮荒时代

(2) 旧时也指不开化的偏远地方

历险阻,入蛮荒

[咏龙眼]妃子

皇帝的妾,位次于皇后。 唐 王建 《宫词》之七一:“妃子院中初降诞,内人争乞洗儿钱。” 宋 乐史 《杨太真外传下》:“妃子既生於 蜀 ,嗜荔枝。” 清 洪昇 《长生殿·传概》:“ 天宝 明皇 , 玉环 妃子,宿缘正当。”

[咏龙眼]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咏龙眼]传诵

传扬称颂

传诵一时

[咏龙眼]千载

千年。形容岁月长久。《汉书·王莽传上》:“於是羣臣乃盛陈‘ 莽 功德致 周 成 白雉之瑞,千载同符’。” 唐 韩愈 《歧山下》诗:“自从 公旦 死,千载閟其光。” 清 昭槤 《啸亭杂录·三年丧》:“惟我 纯皇 孝挚性成,力阻浮议,使千载之陋,更於一旦。”

,

  • 【忆高伯函】_沈鍊 | 明代
  • 【忆高伯函】_沈鍊 | 明代 >> 【忆高伯函】_沈鍊 | 明代...

  • 【访卢斗山不遇】_李之世 | 明代
  • 【访卢斗山不遇】_李之世 | 明代 >> 【访卢斗山不遇】_李之世 | 明代...

  • 【赋得七星岩酬黄使君】_王士性 | 明代
  • 【赋得七星岩酬黄使君】_王士性 | 明代 >> 【赋得七星岩酬黄使君】_王士性 | 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