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原文
山房号万松,屧步寻深径。
孙枝貌已苍,侧干形犹正。
何况古乔者,孰不见生敬。
几赦斧斤劫,益凛冰霜性。
拂星自成景,吐云应号庆。
偓佺曾遗尧,养真称战胜。
又如商伯夷,乃得清之圣。
层台一登临,民瘼当前凭。
元气复也无,谡涛何心听。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诗词问答
问:《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注释
1.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一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参考注释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山房
(1).山中的房舍。《新唐书·李德裕传》:“又按属州非经祠者,毁千餘所,撤私邑山房千四百舍,寇无所廋蔽。” 宋 刘克庄 《木兰花慢·又送郑伯昌》词:“更筑就山房,躬耕谷口。”
(2).山中的寺宇。 唐 温庭筠 《宿白盖峰寺》诗:“山房霜气晴,一宿遂平生。” 宋 苏轼 《宿临安净土寺》诗:“明朝入山房,石镜炯当路。”
(3).山中的书室。《宋史·李常传》:“少读书 庐山 白石僧舍 。既擢第,留所抄书九千卷,名舍曰 李氏山房 。” 清 陈衍 《元诗纪事·李孟》:“君辞归,筑山房,摘 李公 诗语为扁名。”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孙枝
(1).从树干上长出的新枝。《太平御览》卷九五六引 汉 应劭 《风俗通》:“梧桐生於 嶧山 阳巖石之上,採东南孙枝为琴,声甚清雅。”《古文苑·沉约<箎>诗》:“ 江南 簫产地,妙响发孙枝。” 章樵 注:“诗言 江 南之地,产竹多良,可为乐器,孙枝又其特异者也。” 唐 元稹 《桐花诗》序:“及今六年,詔许西归,去时桐树上孙枝已拱矣。” 宋 苏轼 《次韵子由送千之侄》诗:“江上松楠深復深,满山风雨作龙吟。年来老干都生菌,下有孙枝欲出林。”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六:“﹝ 潭柘寺 ﹞有银杏一株,大合抱。 圣祖 临幸寺中,树发孙枝一。 高宗 再幸,又发孙枝一。”
(2).喻孙儿。 宋 陆游 《三三孙十月九日生日翁翁为赋诗为寿》:“正过重阳一月时,龟堂驩喜抱孙枝。”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惟愿取连理芳年,得早遂孙枝荣秀。”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况古
犹远古。况,通“ 荒 ”。辽远。《梁书·张率传》:“伊况古而赤文,爰在兹而朱翼。”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不见
(1)
不曾相见
老哥俩可有日子不见了
(2)
见不着;丢失
一辆新自行车转身就不见了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斧斤
各种斧子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宋· 苏轼《石钟山记》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冰霜
(1)
(2) 比喻操守纯洁清白
志固冰霜。——《临川烈武王道规传》
(3) 比喻神色严肃或态度冷淡
凛若冰霜
冷若冰霜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成景
春秋 晋 成公 与 景公 的并称。《国语·晋语八》:“及为卿,以辅 成 景 ,军无败政。”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偓佺
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偓佺之伦暴于南荣。——《史记》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养真
修养、保持本性。 晋 夏侯湛 《抵疑》:“方将保重嗇神,独善其身,玄白冲虚,仡尔养真。” 唐 孟郊 《寄张籍》诗:“天子咫尺不得见,不如闭眼且养真。” 明 唐顺之 《载迭前韵二首赠莲渠》:“养真人伴鹤,寄傲屋如舟。”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战胜
在战争、竞争或竞赛中取得胜利或取得成功
战胜而得。——宋· 苏洵《六国论》
燕、 赵、 韩、 魏闻之,皆朝于 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齐策》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伯夷
商朝末年孤竹国君的儿子。他和弟弟叔齐,在周武王灭商以后,不愿吃周朝的粮食,一同饿死在首阳山(现山西省永济县南)。后人称颂他们能忠于故国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层台
重台;高台。《楚辞·招魂》:“层臺累榭,临高山些。” 王逸 注:“层、累,皆重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东门侧有层臺,秀出云表。”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登临
登山临水或登高临下,泛指游览山水
南望彭泽、 都昌诸山,烟雨空濛,鸥鹭灭没,极登临之胜。——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民瘼
民众的疾苦。语本《诗·大雅·皇矣》:“监观四方,求民之莫。” 马瑞辰 通释:“《汉书》、《潜夫论》及《文选》注,并引作‘求民之瘼’。”《后汉书·循吏传序》:“广求民瘼,观纳风謡。” 唐 孙樵 《武皇遗剑录》:“民瘼其瘳,国用有加。” 宋 李纲 《与秦相公书》之十二:“入境之初,询问民瘼。耆老皆云,累年以来,既盗贼之所蹂践,又科需之所搔扰。” 明 方孝孺 《书学斋佔毕后》:“此非躬歷其事,而深究民瘼者,不能述斯言也。”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竹屿病起赋一词送别》词:“帝念东南民瘼,一髮牵之头动,亲问六州鹺。”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当前
目前;现在
人的职责就在于完成当前的任务
[游摄山栖霞寺用尹继善沈德潜倡和韵六首·其二]元气
(1) 指天地未分前的混沌之气
(2) 精神;精气
(3) 指国家或社会团体得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
元气大伤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