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六月初三日)】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夜雨(六月初三日)]夜雨(六月初三日)原文
傍晚泄云起,入宵急澍飞。
风如送优泽,雷复助灵威。
气飒炎全避,声繁漏似稀。
已知收麦定,更喜沃禾肥。
蕉叶鸣清响,镫花引静机。
迩来旸雨若,此后愿无违。
[夜雨(六月初三日)]诗词问答
问:夜雨(六月初三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夜雨(六月初三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夜雨(六月初三日)是什么体裁?答:五排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夜雨(六月初三日)]注释
1. 五言排律 押微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八十二
2. 六月初三日
[夜雨(六月初三日)]参考注释
[夜雨(六月初三日)]傍晚
靠近晚上的时候。亦称[黄昏]
[夜雨(六月初三日)]云起
如云涌起。比喻众多的事物一下子出现。《艺文类聚》卷六二引 汉 刘歆 《甘泉宫赋》:“离宫特观,楼比相连,云起波骇,星布弥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自 后汉 以来,碑碣云起。”《云笈七籤》卷二八:“糗粮山积,匠石云起。” 汪辟疆 《唐人小说·<玄怪录>叙录》:“且小説自 贞元 、 元和 之间,作者云起,情文交互。”
[夜雨(六月初三日)]灵威
(1).威灵,威势。《史记·乐书》:“承灵威兮降外国,涉流沙兮四夷服。”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王旅南征,阐耀灵威。” 元 无名氏 《硃砂担》第四折:“只愿你检验轮迴,速显灵威。” 清 蒋士铨 《第二碑·书表》:“他们都不过是些散仙,终日游戏,不似天君总制江河,灵威显赫。” 郭沫若 《十批判书·孔墨的批判》:“故庶人鬼没有贵族鬼那样的灵威赫赫,倒是实在的。”
(2).“ 灵威仰 ”的省称。《艺文类聚》卷五引 汉 刘桢 《大暑赋》:“ 羲和 总驾发扶木,太阳为舆达炎烛, 灵威 参垂步朱轂。” 南朝 陈 张正见 《从籍田应衡阳王教作》诗之一:“东郊事平秩,仲月祀 灵威 。” 唐 陆龟蒙 《和寄题玉霄峰叶涵象尊师所居》:“南望烟霞空再拜,欲将飞魄问 灵威 。” 清 唐孙华 《立夏日抱灌轩雨坐周羽良乐友顾峙宗枉过小饮》诗:“摘来梅子青犹小,落尽篱花緑正肥。最惜芳菲好时节,悤悤把酒送 灵威 。”
(3).“ 灵威丈人 ”的省称。 明 夏完淳 《寒泛赋》:“未受 灵威 之简,难逢 苍水 之精,榜人再唱,客子数惊。”
[夜雨(六月初三日)]蕉叶
(1).芭蕉叶。 北周 庾信 《奉和夏日应令》:“衫含蕉叶气,扇动竹花凉。” 宋 杨万里 《秋雨叹十解》诗之三:“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清 张潮 《补花底拾遗》卷一:“夏月以蕉叶代簟卧。”
(2).浅底的酒杯。 胡仔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引 宋 陆元光 《回仙录》:“饮器中,惟钟鼎为大,屈巵螺杯次之,而梨花蕉叶最小。” 宋 陈造 《雪夜与师是棋次前韵》:“掀髯得一笑,为汝倒蕉叶。”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姬能饮,自入吾门,见余量不胜蕉叶,遂罢饮。”
[夜雨(六月初三日)]清响
(1).清脆的响声。 汉 王粲 《七哀诗》之二:“流波激清响,猴猿临岸吟。” 唐 孟浩然 《夏日南亭怀辛大》诗:“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鲁迅 《彷徨·伤逝》:“在久待的焦躁中,一听到皮鞋的高底尖触着砖路的清响,是怎样地使我骤然生动起来呵!”
(2).声音清脆宏亮。 徐迟 《牡丹》:“她的声音明亮如山泉,但这方面,她也严格地控制着自己,因而连她的细若游丝的行腔也是清响激越的。”
[夜雨(六月初三日)]镫花
灯花。灯心燃烧时所结成的花状物。旧时迷信者以为是喜事的预兆。 清 朱锡绶 《幽梦续影》:“凶年闻爆竹,愁眼见鐙花。”
[夜雨(六月初三日)]迩来
最近以来
[夜雨(六月初三日)]此后
从这以后,今后。《儒林外史》第五回:“此后知过必改。” 鲁迅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一回。”
[夜雨(六月初三日)]无违
(1).没有违背;不要违背。《书·多士》:“非我一人奉德不康寧,时惟天命,无违。”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三:“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宋 文天祥 《赠莆阳卓大著顺宁精舍三十韵》:“ 伯奇 令无违, 申生 恭不贰。”
(2).特指不要违反礼法、天道。《论语·为政》:“ 孟懿子 问孝,子曰:‘无违。’” 杨伯峻 注引 黄式三 《<论语>后案》:“古人凡背礼者谓之违。”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三:“至人秉元化,动静体无违。”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