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乾荔支】_苏辙 | 宋代

【乾荔支】作者:苏辙 朝代:宋代

[乾荔支]乾荔支原文

含露迎风惜不尝,故将赤日损容光。
红消白瘦香犹在,想见当年十八娘。

[乾荔支]诗词问答

问:乾荔支的作者是谁?答:苏辙
问:乾荔支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苏辙的名句有哪些?答:苏辙

[乾荔支]苏辙乾荔支 书法图

【乾荔支】_苏辙 | 宋代
乾荔支书法作品

[乾荔支]参考注释

[乾荔支]含露

(1).带着露水。 隋炀帝 《四时白紵歌·东宫春》:“含露桃花开未飞,临风杨柳自依依。” 后蜀 顾夐 《临江仙》词:“砌花含露两三枝,如啼恨脸。” 元 马臻 《海棠》诗:“殷红含露卧朝寒,疑是春工画未乾。”

(2).口衔露水。 晋 王嘉 《拾遗记·唐尧》:“羣仙含露以潄,日月之光则如暝矣。”

[乾荔支]迎风

(1) 面对着风吹的方向

迎风飞翔

(2) 随着风吹去的方向

彩旗迎风招展

[乾荔支]不尝

未曾。《宋书·自序》:“自非弔省亲旧,不尝出门。”《南史·吴喜传》:“议者以 喜 刀笔吏,不尝为将,不可遣。”

[乾荔支]故将

旧将;老将。《新五代史·后蜀世家·孟昶》:“ 王处回 、 赵廷隐 相次致仕,由是故将旧臣殆尽。”《金史·石抹仲温等传赞》:“ 泰和 、 贞祐 ,其间相去五年耳,故将遗老往往在焉。” 明 刘基 《送岳季坚入计筹山》诗:“ 阳羡 先生故将孙,拂衣高蹈入玄门。”

[乾荔支]赤日

(1).红日;烈日。 唐 杜甫 《晚晴》诗:“南天三旬苦雾开,赤日照耀从西来。” 宋 王安石 《元丰行示德逢》:“四山翛翛映赤日,田背坼如龟兆出。”《水浒传》第十六回:“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

(2).比喻天子。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有时浴赤日,光抱空中楼。” 仇兆鳌 注:“天子所浴,故比之赤日也。”

[乾荔支]容光

(1) 脸上的光彩

容光焕发

(2) 指小缝隙

日月有明,容光必照

[乾荔支]想见

经过推测得出结论

从中可以想见生活的艰难

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乾荔支]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乾荔支]十八娘

(1).荔枝品种之一。 宋 曾巩 《荔枝录》:“十八娘荔枝,色深红而细长, 闽王 王氏 有女第十八,好食此,因而得名。女冢在 福州 城东 报国院 ,冢旁犹有此木。或云:谓物之美少者为十八娘, 闽 人语。” 宋 苏辙 《干荔支》诗:“红消白瘦香犹在,想见当年十八娘。” 清 洪昇 《长生殿·舞盘》:“正逢瑶圃千秋宴,进到炎州十八娘。”

(2). 唐 代 南粤 的美女名。 开元 年间入宫,甚受宠爱。 清 赵古农 《十八娘传》:“ 十八娘 者, 粤 之美娘子也, 离 姓,父名 枝 。或云出 黄帝 时 离朱 之后,族类繁衍,子孙多散处 闽 、 蜀 、 南粤 间。”

,

【乾荔支】_苏辙 | 宋代
  • 【听月楼】_冷应澂 | 宋代
  • 【听月楼】_冷应澂 | 宋代 >> 【听月楼】_冷应澂 | 宋代...

    【乾荔支】_苏辙 | 宋代
  • 【七月十五日书】_方回 | 宋代
  • 【七月十五日书】_方回 | 宋代 >> 【七月十五日书】_方回 | 宋代...

    【乾荔支】_苏辙 | 宋代
  • 【淝水】_柴望 | 宋代
  • 【淝水】_柴望 | 宋代 >> 【淝水】_柴望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