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祝隐士】作者:张咏 朝代:宋代
[送别祝隐士]送别祝隐士原文
龙钟尘满衣,特特叩柴扉。
暂慰经年别,人惊千里归。
山川秋末后,风雪雁来稀。
莫便长休去,明时待发挥。
[送别祝隐士]诗词问答
问:送别祝隐士的作者是谁?答:张咏
问:送别祝隐士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咏的名句有哪些?答:张咏
[送别祝隐士]张咏送别祝隐士 书法图
送别祝隐士书法作品
[送别祝隐士]参考注释
[送别祝隐士]龙钟
(1) 年老体衰、行动不便的样子。也指潦倒不得志的样子
交结惭时辈,龙钟似老翁。——李端《赠薛戴》
老态龙钟
(2) 另指湿漉漉的样子
[送别祝隐士]特特
(1).象声词。马蹄声。 唐 温庭筠 《常林欢歌》:“马声特特 荆门 道,蛮水扬光色如草。” 宋 陆游 《晚过五门》诗:“马蹄特特无断时,老尽行人路如故。”
(2).奇特。 宋 梅尧臣 《咏刘仲更泽州园中丑石》:“君常夸於我,怪怪亦特特。”
(3).特地,特意。 宋 欧阳修 《和人三桥》:“为爱斜阳好,迴舟特特过。” 元 张国宾 《罗李郎》第三折:“远远的不避辞,特特的来到此。” 明 周履靖 《锦笺记·咸遂》:“老爷专为小姐姻事,特特差我回来。”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六部分二:“第一个目的,也与他特特从家里到 天回镇 的时候一样,要仔细看看这个婆娘,到底比 刘三金 如何?”
[送别祝隐士]柴扉
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 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稷》诗:“还闻稚子説,有客款柴扉。” 唐 李商隐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之二:“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西游记》第六七回:“长老欣然促马,至庄门外下马,只见那柴扉紧闭。” 清 吴伟业 《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乱后归来桑柘稀,牵船补屋就柴扉。”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 方蛟 叫门,柴扉半启,走出一个庄客。”
[送别祝隐士]经年
(1) 经过一年或若干年
此去经年。——宋· 柳永《雨霖铃》
经年不往。——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卧病经年
(2) 全年
经年裹物之用。——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送别祝隐士]千里
指千里马
先王之千里。——《吕氏春秋·察今》
[送别祝隐士]山川
山岳、江河
祖国壮丽的山川
[送别祝隐士]末后
最后
[送别祝隐士]雁来
亦作“鴈来”。即雁来红。 清 黄宗羲 《小园记》:“至於丽春、款冬、丈红、段锦、鴈来、燕麦……丛生砌下,递换疄间。”参见“ 雁来红 ”。
[送别祝隐士]长休
(1).旧时官吏长期休假。常用为停职或辞职的婉辞。 汉 蔡邕 《被收时表》:“臣属吏 张宛 长休百日。”《后汉书·锺离意传》:“ 意 屏人问状, 建 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参见“ 长休告 ”、“ 长告 ”。
(2).指长期休养憩息。 宋 朱熹 《登庐峰》诗之一:“餘年端可料,此地欲长休。”
(3).死亡的婉辞。 明 唐顺之 《胡贸棺记》:“予既不復有所披閲点窜,世事又已一切无所与,则置二杉棺,以待长休。”
[送别祝隐士]明时
(1).阐明天时的变化。《易·革》:“君子以治厤明时。” 孔颖达 疏:“脩治厤数以明天时也。” 南朝 梁 陆倕 《新刻漏铭》:“治歷明时,盈缩之度无準。”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治歷明时之本,固在于此也。”
(2).指政治清明的时代。古时常用以称颂本朝。《隶续·汉沛相范皮阙》:“嗟痛明时, 仲治 旡年。” 三国 魏 曹植 《求自试表》:“志欲自效於明时,立功於圣世。” 严复 《戊戌八月感事》诗:“求治翻为罪,明时误爱才。”
[送别祝隐士]发挥
(1) 表现出内在的能力
发挥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
(2) 把意思或道理充分表达出来
这一论点有待进一步发挥
借题发挥
(3) 衬托;显现
稍饰以楼观亭榭,与江山相发挥。——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宋代,张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