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懒窠见寄韵】作者:胡仲弓 朝代:宋代
[次懒窠见寄韵]次懒窠见寄韵原文
园丁无择种,萧艾杂椒兰。
世欲欠真识,达人当大观。
无弦徒自赏,有铗真空弹。
独倚西风立,推敲一字难。
[次懒窠见寄韵]诗词问答
问:次懒窠见寄韵的作者是谁?答:胡仲弓
问:次懒窠见寄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胡仲弓的名句有哪些?答:胡仲弓
[次懒窠见寄韵]参考注释
[次懒窠见寄韵]园丁
(1) 园夫。专门从事园艺的劳动者
(2) 现多比喻小学教师
[次懒窠见寄韵]无择
(1).不用挑选;没有区别。《墨子·大取》:“断指与腕,利於天下相若,无择也。” 张纯一 集释:“言指与腕在己虽有择,苟利天下,则……无暇为指小腕大之择也。”《墨子·节葬下》:“‘我有是人也与无是人也,孰愈?’曰:‘我有是人也,与无是人也,无择也。’”
(2).无失误或不妥的地方。择,通“ 殬 ”。 汉 扬雄 《法言·吾子》:“君子言也无择,听也无淫。” 汪荣宝 义疏引 王引之 《经义述闻》:“殬、斁、择古音竝同……《孝经》:‘口无择言,身无择行。’口无败言,身无败行也。”《周书·王德传》:“ 德 性厚重廉慎,言行无择。”
(1).人名。上古隐士。《庄子·让王》:“ 舜 以天下让其友北人 无择 。北人 无择 曰:‘……欲以其辱行漫我,吾羞见之。’因自投 清冷 之渊。” 成玄英 疏:“北方之人,名曰 无择 , 舜 之友人也。” 郭庆藩 集释引 俞樾 曰:“﹝《广韵·入德》﹞‘北’字注:‘古有 北人无择 。’则 北人 是复姓,《汉书·古今人表》作‘ 北人亡择 ’。”
(2).人名。 春秋 时 魏 之贤人。姓 田 ,字 子方 。《庄子·田子方》:“ 文侯 曰:‘ 谿工 ,子之师邪?’ 子方 曰:‘非也, 无择 之里人也。’” 成玄英 疏:“ 谿工 是 子方 乡里人也。”
[次懒窠见寄韵]萧艾
艾蒿,臭草。常用来比喻品质不好的人。《楚辞·离骚》:“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 唐 杜甫 《种莴苣》诗:“中园陷萧艾,老圃永为耻。” 清 方文 《即事》诗之二:“多少崇兰化萧艾,幽香毕竟在吾徒。”
[次懒窠见寄韵]椒兰
(1).椒与兰。皆芳香之物,故以并称。《荀子·礼论》:“芻豢稻粱,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 唐 杜牧 《阿房宫赋》:“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见主》:“珠围翠绕,椒兰喷衣。” 清 方文 《石臼访韩元长》诗:“芳烈椒兰气,苍寒栝栢姿。”
(2).比喻美好。 唐 元稹 《授牛元翼深冀州节度使制》:“闻尔鼙鼓之音,怀尔椒兰之德。”
(3).喻美好贤德者。《旧唐书·列女传序》:“末代风靡,贞行寂寥,聊播椒兰,以貽闺壼,彤管之职,幸无忽焉。”
(4).后妃居住处。亦代指后妃。 明 叶子奇 《草木子·谈薮》:“ 宋 宫人 王昭仪 ,名 惠清 ,字 冲华 ,丙子北行,题驛中有《满江红》词云‘……名播椒兰妃后里,欢承笑语君王侧。’” 明 沉榜 《宛署杂记·土工》:“至拱事椒兰,籍名粉黛,不可胜纪矣。”
(5).指 楚 大夫 子椒 和 楚怀王 少弟 司马 子兰 。二人均为佞人。《楚辞·离骚》:“览 椒 兰 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蘺。” 王逸 注:“言观 子椒 、 子兰 变节若此。” 南朝 宋 颜延之 《祭屈原文》:“谋折 仪 尚 ,贞蔑 椒 兰 。”后因以指佞人。 唐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因献杨常侍》诗:“ 椒兰 争妬忌, 絳 灌 共谗諂。”按,后世学者或以 王逸 注为非。参阅 游国恩 《离骚纂义》。
[次懒窠见寄韵]真识
犹言真知灼见。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仇远题保母帖诗》:“世人千金求墨迹,眼前至宝同瓦砾,子能赏之乃真识。” 清 黄景仁 《清明后七日雨中宿浮槎寺》诗:“解留光 * 我辈,真识远胜千夫兼。”
[次懒窠见寄韵]达人
乐观豁达的人,行事不为世俗所拘束的人;显达的人
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 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次懒窠见寄韵]大观
景象盛大壮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蔚为大观
[次懒窠见寄韵]真空
(1)
(2) 指没有任何实物粒子的空间
真空封装罐
(3) 指没有气体或气体极少的空间
(4) 借指不存在某种事物的领域
军事力量真空
[次懒窠见寄韵]西风
(1) 从西方吹来的风
温带的盛行西风
(2)
(3) 指秋风
(4) 比喻腐朽没落的力量或气势
[次懒窠见寄韵]推敲
斟酌字句。亦泛指对事情的反复考虑
推敲字句
[次懒窠见寄韵]一字
(1).一个字。 汉 王充 《论衡·须颂》:“夫一字之謚,尚犹明主;况千言之论,万文之颂哉!”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 唐 杜甫 《同元使君春陵行》:“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2).谓同一个字。《左传·僖公十五年》“千乘三去” 清 阮元 《校勘记》:“ 惠士奇 云:《上林赋》‘江河为阹’注云:‘遮禽兽为阹。’‘阹’即‘去’,实一字。”
(3).指一种字体。 汉 熹平 刊石之《周易》、《尚书》、《鲁诗》、《仪礼》、《春秋》、《公羊》、《论语》七部经书,系 蔡邕 以隶书书写。后因取别于 魏 正始 之三体石经,称“一字石经”,或“鸿都石经”、“今字石经”。见《隋书·经籍志一》。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馀录·一字三字石经》:“ 蔡中郎 所书,祇有隶体。 魏 刻乃有古文、篆、隶三体。 汉 刻本无一字之名, 魏 晋 而下,称 汉 刻为一字,取别于 魏 之三字耳。”
(4).另一个别名。 明 黄宗羲 《宋元学案·紫薇学案》:“﹝ 紫薇 门人﹞ 林之奇 ,字 少颖 ,一字 拙斋 。”
(5).指简短的信札。 唐 杜甫 《登岳阳楼》诗:“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宋 陈师道 《送李奉议亳州判官》诗之三:“因声问何如?胡不枉一字。” 明 李贽 《感事二绝寄焦弱侯》之一:“昨夜山前雷雨作,传君一字到 黄州 。”
(6).谓物形如一字者。 唐 白居易 《二月二日》诗:“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唐 吴融 《新雁》诗:“数声飘去和秋色,一字横来背晚暉。”
(7).京剧髯口之一种。 苏少卿 《平剧手册·髯口》:“一字,满口之须而短只寸许者。白一字, 五台山 老僧等用;黑一字, 鲁智深 等用;红一字, 典韦 等用。”
(8).中药量名。《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撮口》:“撮风散:亦脚蜈蚣(炙)半条……麝香一字,上为末,每服一字,竹沥调下。”
宋代,胡仲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