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作者:刘禹锡 朝代:唐代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原文
兄弟尽鸳鸾,归心切问安。
贪荣五彩服,遂挂两梁冠。
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从今别君后,长忆德星看。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词问答
问:《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的作者是谁?答:刘禹锡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刘禹锡的名句有哪些?答:刘禹锡
全唐诗:卷357-5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参考注释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兄弟
(1)
(2) 专指弟弟
(3) 男子自称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鸳鸾
(1).鵷与鸾。皆凤属。《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晋朝飨乐章》:“鸳鸞济济,鸟兽蹌蹌。”
(2).比喻贤人。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夫鋭志於雏鼠者,不识騶虞之用心,盛务於庭粒者,安知鸳鸞之远指。”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追光寺》:“至於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鸳鸞接翼,杞梓成阴。” 范祥雍 校注:“鸳与鵷通。鸳、鸞皆凤族,以比喻贤人。” 唐 韩偓 《和王舍人抚州饮席赠韦司空》:“席上弟兄皆杞梓,花前宾客尽鸳鸞。”
(3).比喻朝官、同僚。 唐 裴翻 《和主司王起》:“云霄幸接鸳鸞盛,变化欣同草木荣。” 唐 韩偓 《梦中作》诗:“紫宸初启列鸳鸞,直向龙墀对揖班。”
(4).指情侣。 明 王錂 《春芜记·家门》:“不料奸徒设计,阻佳期拆散鸳鸞。”
(5). 汉 宫殿名。 汉 张衡 《西京赋》:“后宫则 昭阳 、 飞翔 、 增成 、 合驩 、 兰林 、 披香 、 凤皇 、 鸳鸞 。”《文选·徐悱<古意酬到长史溉登琅邪城诗>》:“金沟朝 灞 滻 ,甬道入 鸳鸞 。” 李善 注:“ 潘岳 《关中记》曰:‘ 未央殿 东有 鸳鸞殿 。’”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归心
(1) 回家的念头。即归思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晋· 王讚《杂诗》
(2) 真心归附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论语·尧日》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国魏· 曹操《短歌行》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问安
向尊长询问安好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贪荣
贪图荣华。《周书·柳带韦传》:“夫顾亲戚,惧诛夷,贪荣慕利,此生人常也。” 宋 宋祁 《梁子材宰叶州郑县》诗:“贪荣寿母陔兰养,不过忠臣坂道危。” 清 姚鼐 《覆张君书》:“虽因人骤进,而不为贪荣。”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彩服
犹彩衣。指孝养父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两儿游宦,谁娱彩服於堂前?” 清 周亮工 《延医不得寄舍弟靖公》诗:“乱里弓衣怜幼弟,危途彩服媿双亲。”参见“ 彩衣 ”。
(1).彩色服色。亦借指穿彩服的官员。 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棣华晴雨好,綵服暮春宜。” 仇兆鳌 注:“棣华比其弟,綵服兼诸公。” 唐 杜甫 《和宋大少府暮春雨后同诸公及舍弟宴书斋》:“綵服,有职者之服。” 明 刘基 《南陵崔氏思梅诗》:“昔来梅花下,綵服辉清尊。”
(2).犹彩衣。谓彩衣以娱亲。 唐 杜甫 《入奏行》:“绣衣春当霄汉立,綵服日向庭闈趋。” 仇兆鳌 注:“ 老莱子 綵服以娱亲。” 宋 司马光 《送苏屯田寀知单州》诗:“綵服当年戏,驪驹此日荣。”参见“ 綵衣娱亲 ”。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两梁冠
古代博士和某些高级文官所戴的一种帽子。用缁布做,有两道横脊。《后汉书·舆服志下》:“宗室 刘氏 亦两梁冠,示加服也。” 宋 王禹偁 《暮春》诗:“壮志休磨三尺剑,白头谁籍两梁冠。” 宋 陆游 《行在春晚有怀故隐》诗:“归计已栽千个竹,残年合挂两梁冠。”亦省称“ 两梁 ”。 唐 韩偓 《残春旅舍》诗:“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侍膳
陪从尊长用膳。《旧唐书·肃宗纪》:“俟平寇逆,奉迎鑾舆,从容储闈,侍膳左右。” 唐 刘禹锡 《送太常萧博士》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清 朱伯韩 《<北堂侍膳图>记》:“ 姚湘坡 先生以所绘《北堂侍膳图》示余。”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调鼎
(1).烹调食物。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立言上》:“余见宰人叹曰:‘ 伊尹 与 易牙 同知调鼎,而有贤不肖之殊。’” 唐 刘禹锡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事始一》:“《左传》:‘ 晏子 曰:“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是古人调鼎用梅醢也。”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二八:“《农桑通诀》曰:又一种泽蒜,可以香食。 吴 人调鼎,率多用此。”
(2).喻任宰相治理国家。语本《韩诗外传》卷七:“ 伊尹 ,故 有莘氏 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 汤 也。” 唐 孟浩然 《都下送辛大之鄂》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元 萨都剌 《题光春卷上有萧滕王三学士赞》诗:“未经调鼎休惆悵,会见留酸到子孙。” 清 张大受 《呈竹垞先生四十韵》:“自此期调鼎,无端怨失弓。”
(3).指治理国家的才能。 唐 皇甫冉 《彭祖井》诗:“闻道延年如玉液,欲将调鼎献明光。”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循陔
《诗·小雅》有《南陔》篇。 毛 传谓:“《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其辞失传, 晋 束晳 乃据 毛 传为之补作。《文选·束晳〈补亡诗·南陔〉》:“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其父母。”后因称奉养父母为“循陔”。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 天寳 五载,大夫总渡 瀘 之师,繄君奉循陔之养。”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小引》:“余自 黔 西乞养归,问视之暇,仍理故业,日夕惟手一编,有所得輒札记别纸,积久遂得四十餘卷,以其为循陔时所辑,故名曰《陔餘丛考》。”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十二章:“瞬息,闻天风海涛之声,不觉抵吾家矣,自是日以来,循陔之餘, 静子 亦彼此常见,但不久谭,莞尔示敬而已。”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握兰
(1).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尚书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兰,香草。后以“握兰”指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近臣。《隋书·百官志上》:“自礼闈陵替,歷兹永久,郎署备员,无取职事。糠粃文案,贵尚虚闲,空有趋墀之名,了无握兰之实。” 唐 杨炯 《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入践郎官,含香握兰。” 宋 王禹偁 《赠礼部宋员外阁老》诗:“堪笑白头 王小諫 ,握兰犹未得相亲。”
(2).古时握兰以赠别。《文选·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李善 注:“ 灵运 《南楼中望所知迟客诗》曰‘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擿,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然握兰擿苕,咸以相赠问也。”
(3).喻孝养父母。 唐 刘禹锡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参见“ 兰陔 ”。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从今
从现在起。《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先生之寿,从今以往者四十三岁。” 宋 郭应祥 《玉楼春》词:“从今对酒与当歌,空惹离情千万绪。”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经懺无心礼,专听春雷第一声。” 杜鹏程 《延安人》:“从今向后要和他一道工作的工程处长,是什么模样?”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长忆
经常想到;时常想念。 唐 李白 《月下吟》:“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 谢玄暉 。” 宋 辛弃疾 《踏莎行·和赵兴国知录韵》词:“长忆 商山 ,当年四老,尘埃也走 咸阳 道。”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德星
(1).古以景星、岁星等为德星,认为国有道有福或有贤人出现,则德星现。《史记·孝武本纪》:“望气 王朔 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復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 汉 家封禪,天其报德星云。’” 司马贞 索隐:“今按:此纪唯言德星,则德星,岁星也。岁星所在有福,故曰德星也。”《史记·天官书》:“天精而见景星。景星者,德星也。其状无常,常出於有道之国。”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四:“ 陈仲弓 从诸子姪造 荀季和 父子,於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内有贤人聚。”《北史·韦敻传》:“ 弘正 乃赠诗曰:‘德星犹未动,真车詎肯来?’”
(2).喻指贤士。 唐 杜甫 《行次盐亭县聊题四韵奉简严遂州》:“全 蜀 多名士, 严 家聚德星。” 明 许时泉 《兰亭会》:“归去奈何春,且开顰,纵没金人,也有德星分,莫使 秦 人独擅名。”
刘禹锡,唐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