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静堂】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碧静堂]碧静堂原文
今日多馀暇,山中试一寻。
新秋天碧静,飒景意深沉。
触目无尘趣,忘言生道心。
傥来却初到,把笔与留吟。
[碧静堂]诗词问答
问:碧静堂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碧静堂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碧静堂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碧静堂]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御制诗五集卷十八
[碧静堂]参考注释
[碧静堂]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碧静堂]中试
中间阶段的试验;正式投产前的试验
去年,该厂与核工业部北京第五研究室合作的高纯三氧化钨萃取新工艺完成中试,并通过鉴定
[碧静堂]一寻
(1).古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汉 焦赣 《易林·渐之颐》:“一寻百节,绸繆相结,其指詰屈,不能解脱。”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是何异以一寻之綆,汲百仞之深?”
(2).寻访或寻觅一次。 唐 李端 《送马尊师》诗:“ 武陵 花木应长在,愿与渔人更一寻。” 唐 罗隐 《咏史》诗:“蠹简遗编试一寻,寂寥前事似如今。”
[碧静堂]秋天
秋季
[碧静堂]深沉
(1)
(2) 指声音低沉
大提琴深沉的音调
(3) 形容程度深
暮色深沉
(4) 沉稳;不外露
深沉的微笑
(5) 幽深
闺阁深沉
[碧静堂]触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2)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
[碧静堂]无尘
不着尘埃。常表示超尘脱俗。 唐 崔橹 《莲花》诗残句:“无人解把无尘袖,盛取残香尽日怜。” 唐 杜荀鹤 《题战岛僧居》诗:“师爱无尘地,江心岛上居。”
[碧静堂]忘言
(1).谓心中领会其意,不须用言语来说明。语本《庄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国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隐士,鬚髮皆皓然,策杖从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陈师道 《次韵德麟植桧》:“萧萧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惭搜句百无功。”
(2).指不借语言为媒介而相知于心的友谊。《晋书·山涛传》:“后遇 阮籍 ,便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韩愈 《祭薛中丞文》:“况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须言说。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言事·抗疏中辍》:“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权奸已败,即往事果真,亦当忘言,此等追叙,似乎蛇足。”
[碧静堂]生道
(1).使民生存之道。《孟子·尽心上》:“以生道杀民,虽死不怨杀者。” 晋 郤詵 《贤良策对》:“以生道杀之者,虽死不贰;以逸道劳之者,虽勤不怨。”
(2).生长在道路上。 唐 卢照邻 《秋霖赋》:“青苔被壁,緑萍生道。”
[碧静堂]傥来
(1).意外得来,偶然得到。《庄子·缮性》:“轩冕在身,非性命也。物之儻来,寄者也。” 成玄英 疏:“儻者,意外忽来者耳。”《晋书·王坦之传》:“帝曰:‘天下,儻来之运,卿何所有!’” 唐 张九龄 《南还湘水言怀》诗:“归去田园老,儻来轩冕轻。”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梦公主》:“生得意自詡,告以秋捷,意主必喜。女愀然曰:‘乌用是儻来者为!无足荣辱,止折人寿数耳。’”如:无义钱财汤泼雪,傥来田地水推沙。参见“ 儻来物 ”。
(2).自来。 宋 王安石 《游章义寺》诗:“阴岭有佳客,儻来不须招。”
[碧静堂]把笔
(1).执笔。借指书写;写作。 唐 韩愈 《送灵师》诗:“失职不把笔,珠璣为君编。”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强记则博闻,博闻必强记,此常理而不尽然。至博闻强记而不解把笔者,又比比也。” 清 曹寅 《朱园看梅忆子猷》诗:“我行 石城 东,每拟写横幅。远惭北枝妙,把笔手先缩。” 王统照 《<王统照短篇小说集>序言》:“由于年来久病,住医院和休养时多,不能把笔。”
(2).握着初学儿童的手和笔教其习字。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释谚·把字》:“把笔犹言握笔,今小儿初就塾,蒙师把笔。”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