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作者:王渐逵 朝代:明代
[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原文
月下苦明了,杖藜怜尔时。
飞萤低共照,宿鹭暗相随。
素质元孤植,真工迥不私。
夜深香太切,似欲上人衣。
[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诗词问答
问: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的作者是谁?答:王渐逵
问: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渐逵的名句有哪些?答:王渐逵
[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词韵第三部
[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参考注释
[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下苦
〈方〉∶出力;卖力气
他是个肯下苦的人
[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明了
(1) 清晰;明白
简单明了
(2) 自觉察觉到
一个对周围事物如此明了的男孩子
[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杖藜
(1).谓拄着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茎坚韧,可为杖。《庄子·让王》:“ 原宪 华冠縰履,杖藜而应门。” 唐 杜甫 《暮归》诗:“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 宋 苏轼 《鹧鸪天》词:“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开牖有时邀月入,杖藜到处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护国 《赠张驸马斑竹柱杖》诗:“此君与我在云溪,劲节奇文胜杖藜。” 宋 秦观 《宁浦书事》诗之五:“身与杖藜为二,对月和影成三。” 明 孙仁孺 《东郭记·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諳尽江湖味,执青青杖藜。”
[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尔时
犹言其时或彼时。《左传·襄公十三年》“使 士匄 将中军,辞曰: 伯游 长,昔臣习於 知伯 ,是以佐之,非能贤也” 晋 杜预 注:“ 罃 代将中军, 士匄 佐之。 匄 今将让,故谓尔时之举,不以己贤。”
[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宿鹭
栖息的鹭。 唐 郑谷 《江际》诗:“万顷白波迷宿鷺,一林黄叶送残蝉。” 宋 范成大 《初归石湖》诗:“行人半出稻花上,宿鷺孤明菱叶中。” 明 高启 《新荷》诗:“叶低浮水上,茎弱裊风前,乍覆游鱼戏,难藏宿鷺眠。”
[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相随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素质
(1) 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
(2) 事物本来的性质
(3) 素养
军事素质
(4) 白色的质地
[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夜深
犹深夜。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唐 戴叔伦 《听歌回马上赠崔法曹》诗:“共待夜深听一曲,醒人骑马断肠迴。”《儒林外史》第十六回:“夜深时分,还有人苦功读书,实为可敬。”
[避暑山中十咏·其四·白莲]上人
(1) 旧时尊称僧人
(2) 佛教称德行高尚的人
知道善而行之,上人矣
(3) 指职位高的统治者
(4) 上等人
农工商贾劳苦营生,非上人之所为
(5) 〈方〉∶指父母或祖父母
(6) 凌驾于他人之上
明代,王渐逵,白莲,避暑山中十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