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游烟雨楼·其二】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复游烟雨楼·其二]复游烟雨楼·其二原文
果然名实善相随,百尺高楼悦目时。
试看浅烟方淡荡,便教不雨也迷离。
[复游烟雨楼·其二]诗词问答
问:复游烟雨楼·其二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复游烟雨楼·其二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复游烟雨楼·其二是什么体裁?答:七绝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复游烟雨楼·其二]注释
1. 七言绝句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二十二
[复游烟雨楼·其二]参考注释
[复游烟雨楼·其二]果然
(1) 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果然名不虚传
里头果然有一件粉红色的纱衣,她就拿起来,转身走进树林。——《牛郎织女》
(2) 连词,表示假设
那儿果然像你说的那么热,我去时就连毛衣也不用带了。
(3) 饱足的样子
适莽苍者,三食而反,腹犹果然。——《庄子·逍遥游》
[复游烟雨楼·其二]名实
名称与实际:名实相符|深察名实。
[复游烟雨楼·其二]相随
(1).亦作“ 相隋 ”。谓互相依存。《老子》:“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之相随。” 马王堆 汉 墓帛书《老子·道经》作“相隋”。
(2).伴随;跟随。《史记·苏秦列传》:“是何庆弔相随之速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夫説贵抚会,弛张相随。” 马烽 《饲养员赵大叔》:“说完,匆匆忙忙相随那女人走了。”
[复游烟雨楼·其二]百尺
(1).十丈。喻高、长或深。 汉 枚乘 《七发》:“ 龙门 之桐,高百尺而无枝。” 晋 左思 《咏史》之二:“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文选·鲍照<苦热行>》:“丹蛇踰百尺,玄蜂盈十围。” 李善 注:“百尺、十围,言其长大也。” 宋 苏轼 《惠州李氏潜珍阁铭》:“眩古潭之百尺,涵万象於瑶琨。”
(2).桅杆。《文选·木华<海赋>》:“於是候劲风,揭百尺,维长綃,挂帆席。” 李善 注:“百尺,帆檣也。”
[复游烟雨楼·其二]高楼
高层的住宅大楼或办公大楼
[复游烟雨楼·其二]悦目
愉悦好看
赏心悦目
[复游烟雨楼·其二]试看
试着看看;且看。 唐 韩愈 《盆池》诗之五:“且待夜深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
[复游烟雨楼·其二]淡荡
(1).水迂回缓流貌。引申为和舒。 唐 陈子昂 《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诗:“春风正淡荡,白露已清泠。” 明 贾仲名 《金安寿》第一折:“绣幃中淡荡春风,红浪轻翻翠被重。” 清 毛祥麟 《墨馀录·平原闻诗记》:“对景一吟,意惟清丽,如朝烟夕霞,别具一种淡荡可人之致,斯亦已耳。”
(2).犹含糊。 冰心 《往事二》八:“一切离别恨都不是淡荡的,犹疑的;是分明的,真切的,急如束湿的。”
(3).犹散淡;悠闲自在。 清 钱谦益 《感叹旧游如在宿昔作此诗以寄之》:“羡君真作淡荡人,閒即牵舟湖上住。”
[复游烟雨楼·其二]迷离
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迷糊
睡眼迷离
雌兔眼迷离。——《乐府诗集·木兰诗》
乾隆,复游烟雨楼,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