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作者:敦煌曲子 朝代:唐代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原文
上北台,登险道。
石径崚嶒,缓步行多少。
遍地名花微异草。
定水潜流,一日三回到。
骆驼崖,风袅袅。
来往巡游,须是身心好。
罗汉岩头观渿河。
不得久停,为有神龙懆。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诗词问答
问:《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的作者是谁?答:敦煌曲子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敦煌曲子的名句有哪些?答:敦煌曲子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注释
1. 出处:敦煌歌辞总编补遗
2. 读如「号」。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参考注释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石径
亦作“ 石逕 ”。山间石路。 南朝 宋 鲍照 《出自蓟北门行》:“鴈行缘石逕,鱼贯度飞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径崎嶇,人蹟裁交。” 唐 杜牧 《山行》诗:“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崚嶒
(1) 高耸突兀
写山早崚嶒嵯峨
(2) 比喻特出不凡
凡为文者,必有文章之骨,意象崚嶒
(3) 比喻刚正不阿、坚贞不屈
侠骨崚嶒傲九洲
(4) 骨节显露貌。多形容人体瘦削
骨节崚嶒的大手
(5) 另见 léng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缓步
慢步,步伐舒徐
他缓步穿过一条田间小路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多少
(1) 指量度或数量大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 杜牧《江南春绝句》
你有多少钱
(2) 或多或少;未特别指出的或未确定的东西(如数量或价格)
按多少钱一里收费
(3) 稍微
天气多少有些变化
(4) 疑问代词
(5) 问数量
正不曾问得你多少价钱。——《水浒传》
(6) 表示不定的数量
最后终于写出来了——作了多少努力,得到了多少欢乐,只有这位业余作者才知道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地名
地方(如城市或城镇)的名称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定水
佛教语。澄静之水。喻禅定之心。 南朝 梁元帝 《法宝联璧序》:“熏戒香,沐定水。” 北周 庾信 《陕西弘农郡五张寺经藏碑》:“春园柳路,变入禪林;蚕月桑津,迴成定水。” 唐 高宗 《谒慈恩寺题奘法师房》诗:“幡虹遥 * ,定水迥分暉。” 明 屠隆 《昙花记·尼僧说法》:“定从戒得,外邪不染,内境自寧;慧从定生,定水不波,心珠自现。”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潜流
(1) 地面下的水流,也指水在地下流动
(2) 比喻潜藏在内心的情感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眦睚 * 。——宋·王谠《唐语林·雅量》
一日于驴上。——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一天,一昼夜
一日之内。——唐·杜牧《阿房宫赋》
常如一日。——宋·司马光《训俭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奉一日欢。——清·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骆驼
亦作“ 骆駞 ”。 1.哺乳动物。躯体高大,背有驼峰,或单或双。蹄扁平,蹄底有肉质的垫。性温顺,能反刍,耐饥渴,可负重致远,是沙漠地区的重要力畜。 汉 陆贾 《新语·道基》:“夫驴、骡、骆駞、犀、象、瑇瑁、琥珀、珊瑚、翠羽、珠玉,山生水藏,择地而居。”《后汉书·梁慬传》:“ 慬 等出战……乘胜追击,凡斩首万餘级,获生口数千人,骆驼畜产数万头。” 唐 韩愈 《石鼓歌》:“氊苞席裹可立致,十鼓祗载数骆驼。”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三:“ 赵崇 是轻薄圆头,於 鄂州 坐上佯不识骆駞,呼为山驴。” 冰心 《到青龙桥去》:“除了浅黄色一串的骆驼,从深黄色的山脚下,徐徐走过之外,一切都是单调的。”
(2).虫名。即灶马。 徐珂 《清稗类钞·动物·灶马》:“﹝灶马﹞以其脊高脚长,故又有骆驼之称。”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袅袅
(1) 形容烟气缭绕升腾
袅袅浮航金画龙。——温庭筠《台城晓朝曲》
青烟袅袅
(2) 形容细长柔软的东西随风摆动
垂杨袅袅
(3) 形容声音延长不绝,宛转悠扬
余音袅袅
(4) 体态柔美的样子
袅袅 *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来往
(1) 来和去
街上来往的人很多
(2) 通行
翻修路面,禁止车辆来往
(3) 联系、交往或接触——用于人
他仅与那些百万富翁们来往
(4) 左右;上下
总不过二尺来往水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巡游
到处游历;尤指巡回游历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须是
(1).必须;定要。强调某种情况。《宣和遗事》后集:“须是忍耐强行,勿思佗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我本为葬父,故此卖身,须是完葬事过,才好去得。” 洪深 《电影戏剧表演术》第六章:“表演须有目的:须是使得观众在看了表演之后,对于人生,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2).本是。 元 关汉卿 《金线池》第二折:“我须是读书人凌云豪气,偏遇这泼虔婆全无顾忌。”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一折:“你本是 赵盾 家堂上宾,我须是 屠岸贾 门下人。” 明 高明 《琵琶记·糟糠自厌》:“爹妈休疑,奴须是你孩儿的糟糠妻室。”
(3).总是;终是。 元 杨显之 《潇湘雨》第一折:“虽然俺心下有,我须是脸儿羞。”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第五来 欢郎 虽是未成人,[ 欢 ]俺呵,打甚么不紧,[ 旦 ]须是 崔 家后代孙。”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身心
(1) 肉体和精神
身心健康
(2) 心思,精神
身心恍惚
(3) 指人的品德修养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层己焉而不可得也。——清· 刘开《问说》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罗汉
(1) 佛教称断绝一切欲念,解脱一切烦恼的僧人;已达到涅槃的佛教和尚(阿罗汉之省,梵 arhat)
(2) 指矮胖、腰围粗而神态庄严的人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不得
用在动词后面,表示不可以或不能够
吾不得而见之矣。——清·袁枚《黄生借书说》
[苏莫遮·大唐五台曲子六首,寄在苏莫遮。·其三·第三]神龙
(1).谓龙。相传龙变化莫测,故有此称。《韩诗外传》卷五:“如神龙变化,斐斐文章,大哉,《关雎》之道也!”《文选·张衡<西京赋>》:“若神龙之变化,章后皇之为贵。” 薛综 注:“龙出则昇天,潜则泥蟠,故云变化。”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乌仗那国》:“我所仗剑,神龙见授,以诛后伏,以斩不臣。”
(2). 三国 吴 都 建业 正殿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抗 神龙 之华殿,施荣楯而捷猎。” 刘逵 注:“ 神龙 , 建业 正殿名。”
唐代,敦煌曲子,苏莫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