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台(送翠英)】作者:蒋捷 朝代:宋代
[高阳台(送翠英)]高阳台(送翠英)原文
燕卷晴丝,蜂黏落絮,天教绾住闲愁。闲里清明,匆匆粉涩红羞。灯摇缥晕茸窗冷,语未阑、娥影分收。好伤情,春也难留,人也难留。
芳尘满目悠悠。问萦云佩响,还绕谁楼。别酒才斟,从前心事都休。飞莺纵有风吹转,奈旧家、苑已成秋。莫思量,杨柳湾西,且棹吟舟。
[高阳台(送翠英)]诗词问答
问:高阳台(送翠英)的作者是谁?答:蒋捷
问:高阳台(送翠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蒋捷的名句有哪些?答:蒋捷
[高阳台(送翠英)]参考注释
[高阳台(送翠英)]晴丝
虫类所吐的、在空中飘荡的游丝。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四:“燕外晴丝卷,鸥边水叶开。”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裊晴丝,吹来閒庭院,摇漾春如线。”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词:“刺绣女儿楼上立,柔肠。爱看晴丝百尺长。”
[高阳台(送翠英)]天教
上天示意,以为教诲。《晏子春秋·谏上十八》:“日暮,公西面望,睹彗星。召 伯常騫 ,使禳去之。 晏子 曰:‘不可,此天教也。’”
[高阳台(送翠英)]闲愁
亦作“闲愁”。无端无谓的忧愁。 唐 张碧 《惜花》诗之一:“一窖闲愁驱不去,殷勤对尔酌金杯。” 宋 贺铸 《青玉案》词:“试问閒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明 文徵明 《是晚过行春桥玩月再赋》:“已知世事皆身外,肯着閒愁到酒边。”
[高阳台(送翠英)]清明
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4、5或6日。在节日里人们扫墓和向死者供献特别祭品
[高阳台(送翠英)]匆匆
急急忙忙的样子
老栓匆匆走出,给他泡上茶。—— 鲁迅《药》
[高阳台(送翠英)]娥影
(1).月光。 唐 鲍溶 《上阳宫月》诗:“学织机边娥影静,拜新衣上露华沾。”参见“ 娥月 ”。
(2).指美人的倩影。 明 高启 《题美人对镜图》诗:“起开粧閤笑窥奩,月里分明见娥影。”
[高阳台(送翠英)]伤情
(1) 伤势
观察伤情
(2) 伤感
[高阳台(送翠英)]芳尘
(1).指落花。 晋 庾阐 《杨都赋》:“结芳尘於綺疏。” 南朝 宋 谢庄 《月赋》:“緑苔生阁,芳尘凝榭。” 唐 司空曙 《送高胜重谒曹王》诗:“想君登旧榭,重喜扫芳尘。”《乐府群玉·赵文宝<朝天子·送春>》:“堤上芳尘,桥边飞絮,树头红一片无。”
(2).指美好的风气、声誉。《宋书·谢灵运传论》:“ 屈平 、 宋玉 导清源於前, 贾谊 、 相如 振芳尘於后。” 唐 韦应物 《送云阳邹儒立少府侍奉还京师》诗:“甲科推令名,延阁播芳尘。”
(3).指名贤的踪迹。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 梦得 而后,唯天分高朗者,能步其芳尘。”
[高阳台(送翠英)]满目
充满视野
琳琅满目
[高阳台(送翠英)]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高阳台(送翠英)]还绕
犹环绕。 元 善住 《夜思》诗:“梦鹊惊飞叫不休,声声还绕旧枝头。” 清 蒲松龄 《祷雨赋》:“亡何,墨芝遥起,轮囷如山,乃呼众而还绕,纔三匝而蔽天。”
[高阳台(送翠英)]从前
(1) 往昔,先前
从前香山观有个道士天天讲故事
(2) 曾经,一度
从前和她很熟悉,可是现在忘记了她的名字
[高阳台(送翠英)]心事
心里盘算、思虑的事(多指感到为难的)
[高阳台(送翠英)]旧家
(1).犹世家。指上代有勋劳和社会地位的家族。 唐 李商隐 《为同州侍御上崔相国启》:“此皆相国推 孔 李 之素分,念 国 高 之旧家。”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素秋》:“ 俞慎 ,字 谨庵 , 顺天 旧家子。” 鲁迅 《花边文学·正是时候》:“虽然成家立业之后,他也许修家谱,造祠堂,俨然以旧家子弟自居,但这究竟是后话。”
(2).犹从前。 宋 元 人诗词中常用。 宋 杨万里 《答章汉直》诗:“老里睡多吟里少,旧家句熟近来生。” 宋 周邦彦 《瑞龙吟》词:“惟有旧家 秋娘 ,声价如故。” 金 元好问 《石州慢》词:“旧家年少,也曾东抹西涂,鬢毛争信星星却。”
[高阳台(送翠英)]思量
(1) 思索
你思量思量这事儿该怎么办
(2) 放在心上;惦记
方才我是怕说话防头招的我们奶奶哭,所以催你出来的。别思量。——《红楼梦》
几个月不见了,思量你哩
[高阳台(送翠英)]柳湾
植柳的水湾。 唐 戴叔伦 《兰溪棹歌》:“凉月如眉挂柳湾, 越 中山色镜中看。”
宋代,蒋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