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处】作者:释文珦 朝代:宋代
[静处]静处原文
常於静处着閒身,别是清虚冷澹人。
禅里断除千种法,吟中消受一生贫。
声名岂必存编简,林壑从来有隐沦。
云中溪山无限景,对余一一意皆真。
[静处]诗词问答
问:静处的作者是谁?答:释文珦
问:静处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文珦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文珦
[静处]参考注释
[静处]静处
(1).冷静地立身处世。《晏子春秋·杂下六》:“且人何忧,静处远虑。”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保位权》:“故为君虚心静处,聪听其响,明视其影,以行赏罚之象。” 宋 周敦颐 《通书·圣学》:“静处则明,明则通。”
(2).犹静居。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刑部·热审之始》:“今盛暑,朕与卿等,深居静处,犹觉可畏。”
清净、安静之处。 宋 陆游 《山园杂咏》:“百年竟向愁边老,万事元输静处看。”《三侠五义》第十回:“跟着从人出了公馆,来至静处。”
[静处]别是
难道是,表揣测
他脸色这么难看,别是病了吧
[静处]清虚
(1).清净虚无。《文子·自然》:“ 老子 曰:‘清虚者天之明也,无为者治之常也。’” 三国 魏 阮籍 《首阳山赋》:“且清虚以守神兮,岂慷慨而言之。”《南史·王固传》:“﹝ 王固 ﹞清虚寡欲,居丧以孝闻。”
(2).清洁虚空。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若疏食菜羹,则肠胃清虚,无滓无秽,是可以养神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莲香》:“次夜,果出刀圭药啖生。顷刻,洞下三两行,觉臟腑清虚,精神顿爽。”
(3).太空;天空。 晋 葛洪 《抱朴子·勗学》:“令抱翼之凤,奋翮於清虚;项领之骏,聘迹於千里。” 唐 杜甫 《听杨氏歌》诗:“满堂惨不乐,响下清虚里。” 清 李渔 《蜃中楼·授诀》:“若使清虚无障碍,天孙不合阻银河。” 郭沫若 《屈原赋今译·离骚》:“让超迈的精神在清虚中驰骋。”
(4).指月宫。 五代 谭用之 《江边秋夕》诗:“七色花虯一声鹤,几时乘兴上清虚。”
(5).指风露。 唐 孟郊 《北郭贫居》诗:“欲识贞静操,秋蝉饮清虚。”
[静处]冷澹
见“ 冷淡 ”。
[静处]断除
彻底铲除;彻底消灭。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上:“以十五年之病,欲愈於此浅近之剂,固可笑。然日进一盃,固无反误。虽未保断除根本,似有近效。”《警世通言·一窟鬼癞道人除怪》:“观公妖气太重,我与你早早断除,免致后患。” 赵朴初 《佛陀和佛教的创立》:“佛主要教导人们断除内心的烦恼,以求解脱。”
[静处]消受
禁受;忍受;享受(多用于否定)
无福消受
[静处]一生
整个生命期间
[静处]声名
名声;名誉
第三是三仙姑的声名不好。——《小二黑结婚》
[静处]岂必
犹何必。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清 顾樵 《秋夜柬顾茂伦》诗:“哀乐境所遇,岂必 雍门 琴!” 清 魏源 《游山吟》之六:“倚天拔地自雄放,岂必面目同员方!”
[静处]编简
书籍,多指史册
[静处]林壑
树林和山谷
[静处]从来
向来,一向——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表示动作、行为或情况从过去到现在一直是那样
从来如此
[静处]隐沦
(1).神人等级之一。泛指神仙。《文选·郭璞<江赋>》:“纳隐沦之列真,挺异人乎精魄。” 李善 注引 汉 桓谭 《新论》:“天下神人五:一曰神仙,二曰隐沦,三曰使鬼物,四曰先知,五曰铸凝。” 南朝 宋 颜延之 《五君咏·嵇中散》:“立俗迕流议,寻山洽隐沦。” 南朝 齐 谢朓 《游敬亭山》诗:“隐沦既已託,灵异居然栖。”
(2).隐居。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华子冈是麻源第三谷》诗:“既枉隐沦客,亦栖肥遯贤。”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穀水》:“﹝ 孙登 ﹞思欲遯跡林乡,隐沦忘死。” 郁达夫 《秋夜怀人》诗之六:“晚年好静南乡住,仙寿溶溶乐隐沦。”
(3).指隐者。 唐 杜甫 《赠韦左丞丈》诗:“此意竟萧条,行歌非隐沦。” 清 赵翼 《题周山茨观察老圃秋容图》诗:“公曾出塞悲流徙,我亦归田作隐沦。”
(4).隐没身体不使人见。《后汉书·方术传下·解奴辜》:“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二》:“ 汉 时, 解奴辜 、 张貂 皆能隐沦,出入不由门户,此后世遁形之祖也。”
(5).沉沦,埋没。《晋书·郭璞传》:“ 严平 澄漠於尘肆, 梅真 隐沦乎市卒。”《文选·鲍照<行乐至城东桥>诗》:“尊贤永照灼,孤贱长隐沦。” 李善 注:“隐沦,谓幽隐沉沦也。” 章炳麟 《狱中闻沉禹希见杀》诗:“不见 沉生 久,江湖知隐沦。”
[静处]云中
(1).云霄之中,高空。常用指传说中的仙境。《楚辞·九歌·云中君》:“灵皇皇兮既降,猋远举兮云中。” 王逸 注:“云中,云神所居也。”《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四·王子乔》:“ 王子乔 ,参驾白鹿云中遨。” 宋 柳永 《玉蝴蝶》词:“云中鼓吹,游徧 蓬莱 。”
(2).高耸入云的山上。喻尘世外。 宋 严参 《沁园春·自适》词:“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
(3).比喻朝廷。 明 高启 《寓感》诗之十六:“ 蜀 琴有奇纹,本是枯桐枝……曾持荐 黄帝 ,云中奏《咸池》。”
(4).古郡名。原为 战国 赵 地, 秦 时置郡,治所在 云中县 (今 内蒙古 托克托 东北)。 汉 代辖境较小。有时泛指边关。《韩非子·喻老》:“故虽有 代 、 云中 之乐,超然已无 赵 矣。” 南朝 宋 鲍照 《代陈思王<白马篇>》:“要途问边急,杂虏入 云中 。” 清 朱彝尊 《送曹侍郎溶备兵大同》诗之二:“知有 冯唐 论将略,不令 魏尚 久 云中 。”
(5).古 云梦泽 。《左传·定公四年》:“ 楚子 涉 雎 济 江 ,入于 云中 。” 杜预 注:“入 云梦泽 中。” 杨伯峻 注:“传説 云梦泽 跨 江 南北,此 江 南之 云梦 。”
[静处]无限
没有尽头;没有限量
前程无限
[静处]一意
(1).一个意思;同一意义。《荀子·正名》:“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朱子语类》卷一一七:“圣贤立言垂教,无非著实。如‘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如‘尊德性而道问学’……等类,皆一意也。”
(2).同心;齐心。《韩非子·存韩》:“昔 秦 、 韩 戮力一意以不相侵,天下莫敢犯。”《汉书·翟方进传》:“君有 孔子 之虑, 孟賁 之勇,朕嘉与君同心一意,庶几有成。” 南朝 梁 沉约 《秋白纻词》:“双心一意俱徊翔,吐情寄君君莫忘。”
(3).专心致志。 汉 班固 《 * 通·三军》:“大夫将兵,出必不御者,欲盛其威,使士卒一意繫心也。” 宋 曾巩 《江都县主簿王君夫人曾氏墓志》:“其夫嘆曰:‘我能一意自肆于官学,不以私累其志, 曾氏 助我也。’”《儿女英雄传》第二回:“家里再留下两个中用些家人支应门户,我不过查查问问,便一意的用起功来。” 沙汀 《记贺龙》六:“ 贺龙 同志并不参加 周士第 周志和工兵负责同志的详细问答,只一意上上下下地视察着。”
(4).犹执意,决心。 明 陈邦瞻 《宋史纪事本末·秦桧主和》:“若一意主和,则和战常在彼。” 许地山 《命命鸟》:“你瞧我的父亲多么固执,他一意要我去当和尚。”
(5).个人意志。 郭沫若 《骑士》:“我恨我不是有枪阶级,假如我手里有兵,由得我的一意,我要把那些家伙杀得一干二净!”参见“ 一意孤行 ”。
宋代,释文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