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止堂】作者:袁说友 朝代:宋代
[知止堂]知止堂原文
先生七十已垂车,父子俱荣出帝都。
当世若无知止者,公朝何以励贪夫。
升堂展卷人何在,访竹寻梅色尚臞。
我老自怜生也后,拊编犹得叹前芜。
[知止堂]诗词问答
问:知止堂的作者是谁?答:袁说友
问:知止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袁说友的名句有哪些?答:袁说友
[知止堂]袁说友知止堂 书法图
知止堂书法作品
[知止堂]参考注释
[知止堂]先生
(1)
(2) 一般在一个男子姓氏后所用的一个习惯性的表示礼貌的称呼
对杜先生讲话
(3) 称别人的丈夫或对人称自己的丈夫
(4) 旧时称管帐的人
在商号当先生
(5) 旧时称以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职业的人
算命先生
(6) 对长者的尊称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7) 老师
从先生授经。——清· 袁枚《祭妹文》
(8) 医生
[知止堂]父子
父亲和儿子,古时也指叔侄
[知止堂]帝都
帝王所居的城。也叫[帝京]
[知止堂]当世
(1) 当代
(2) 指地位显要的人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后汉书·张衡传》
[知止堂]无知
不懂情理;缺乏知识
年幼无知
[知止堂]公朝
古代官吏在朝廷的治事之所,借指朝廷。《庄子·达生》:“当是时也,无公朝,其巧专而外骨消。” 成玄英 疏:“既无意於公私,岂有怀於朝廷哉。”《南齐书·武帝纪》:“竝可拟则公朝,方樏供设,合卺之礼无亏,寧俭之义斯在。” 唐 张九龄 《故河南少尹窦府君墓碑铭》:“增华乡族,见重公朝,四国於蕃,四方於宣,龙旂成祀,六轡耳耳。”《宣和遗事》前集:“仰覩公朝除 王安石 为相者……欲望圣慈允臣所奏,将 王安石 新命寝罢。”参阅《诗·郑风·缁衣》 马瑞辰 通释。
[知止堂]何以
(1) 用什么
何以教我
(2) 为什么
何以出尔反尔
[知止堂]贪夫
贪婪的人。《汉书·王吉贡禹等传序》:“ 孟子 亦云:‘闻 伯夷 之风者,贪夫廉,懦夫有立志。’”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五:“功名者,贪夫之钓饵。” 明 刘基 《饮泉亭记》:“见贪夫,疾之如讎。” 清 查慎行 《题邹舜五采蓴图卷子次陈眉公旧韵》:“未应泽畔少清流,却与贪夫供匕箸。”
[知止堂]升堂
(1).登上厅堂。 唐 韩愈 《山石》诗:“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支子肥。”
(2).旧谓官吏登堂理事为“昇堂”。 清 翟灏 《通俗编·居处》:“《定命録》: 张文瓘 少时,曾有人相之云:‘当为相,然不得堂食。’及在此位,每昇堂欲食,即腹胀痛。按,凡州县临厅事,今皆谓之昇堂。”
(1).登上厅堂。《仪礼·乡射礼》:“皆由其阶,阶下揖,升堂揖。”《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唐 顾况 《公子行》:“入门不肯自升堂,美人扶踏金阶月。” 清 叶廷琯 《鸥波渔话》卷六:“升堂拜遗像,入室读其书。”
(2).比喻学问技艺已入门。《论语·先进》:“子曰:‘ 由 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诫兵》:“ 仲尼 门徒,升堂者七十有二, 颜 氏居八人焉。”《云笈七籤》卷一百:“ 闕里 升堂之士,莫得而措辞云尔。” 清 王士禛 《绘川书院诗为汤荆岘侍讲赋》之一:“ 汤公 起 梁 宋 ,摄衣早升堂。” 郭沫若 《我的童年》第一篇:“不知道是我学舌学得太不象,还是我大哥仅学了半年的 日本 话还没有升堂,那样的一句话完全没有打响。”
(3).旧谓官吏登公堂审讯案件。《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幽州 路总管 泰不华 正升堂理事,小道人随牌进府,递将状子上去。”《梼杌闲评》第三六回:“ 许显纯 叫下了软监,就将参本上道他侵挪十餘万钱粮的卷案做成。次日升堂,少不得恶狠狠的夹打一番。” 清 李渔 《奈何天·助边》:“来此已是宣抚衙门,不免在廊下站立一会,伺候他升堂便了。” 郭澄清 《大刀记》开篇三:“县衙的差役们……一齐放开那苍老低沉的嗓音大声嚎叫:‘大老爷升堂--!’最后这个‘堂’字,喊得长而且响。”
(4).见“ 升堂拜母 ”。
旧时官吏到公堂办公,谓之“陞堂”。 清 昭槤 《啸亭杂录·銮仪卫》:“仪犹相沿 明 制,凡冠军使等官之任,拜印陞堂,吏皂趋贺,悉如大部制,故其秩虽次领侍卫府,而威仪过之。”
[知止堂]展卷
打开书本,借指读书
展卷诵读
[知止堂]何在
在哪里
公理何在?
[知止堂]自怜
亦作“ 自怜 ”。自伤;自我怜惜。 汉 王褒 《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悵兮自怜。” 晋 束晳 《贫家赋》:“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镜中不相识,捫心徒自怜。”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惊扰詎云妄?奔逃只自怜。”
见“ 自怜 ”。
宋代,袁说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