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作者:丘葵 朝代:宋代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原文
弥陀岩下苍榕树,借我今年两度游。
客思凄凉无奈老,水光潋滟最宜秋。
便思乘兴归沧海,却恨知心远白鸥。
日暮强随年少去,溪山好处尽成愁。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诗词问答
问: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的作者是谁?答:丘葵
问: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丘葵的名句有哪些?答:丘葵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丘葵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 书法图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书法作品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参考注释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弥陀
阿弥陀佛的略称。佛教指西方极乐世界中最大的佛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榕树
木名。常绿大乔木。树干分枝多,覆盖面广,有气根。叶子互生,椭圆形或卵形;花黄色或淡红色;果实倒卵形,黄色或赤褐色。生长在热带地方。木材褐红色,可制器具,果可食;根、叶、树汁均可作药用。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榕》:“榕树, 南海 桂林 多植之,叶如木麻,实如冬青,树榦拳曲……其荫十亩,故人以为息焉。而又枝条既繁,叶又茂细,软条如藤,垂下渐渐及地,藤梢入土,便生根节。” 清 吴伟业 《子夜歌·代友人答闽妓》之三:“榕树参天长,郎栖在何处。”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今年
指现在的这一年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客思
客中游子的思绪。 唐 陈子昂 《白帝城怀古》诗:“古木生云际,孤帆出雾中。 川 途去无限,客思坐何穷。” 前蜀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事》:“祸乱天心厌,流离客思伤。” 元 贡性之 《题画》诗:“一江春水晚微茫,醉倚篷窗客思长。” 明 胡其毅 《送洪仲闇还霍丘﹞》诗:“昨夜消息来,山乡寇为难。客思已无端,寸心不知乱。”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凄凉
(1) 孤寂冷落
夜景凄凉
(2) 悲凉
字字凄凉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无奈
(1) 没有别的办法
无奈反对意见太多,只得取消会议
(2) 表示[惋惜]的转折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水光
水面映现出的光色。 南朝 梁 江淹 《悼室人》诗之七:“阶前水光裂,树上雪花团。” 宋 苏轼 《前赤壁赋》:“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孽海花》第六回:“﹝ 雯青 ﹞把船窗推开,只见白茫茫一片水光。” 许地山 《缀网劳蛛·黄昏后》:“从秋的夕阳渲染出来等等的美丽已经布满前路:霞色、水光、潮音、谷响、草香等等。”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潋滟
(1) 形容水盈溢
(2) 形容水波荡漾
浟湙潋滟,浮天无岸。——木华《海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湖光潋滟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乘兴
乘着一时高兴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沧海
大海。以其一望无际、水深呈青苍色,故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心远
(1).心情超逸;胸怀旷达。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体清心远,邈难极兮。”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五:“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闻繫》:“不独江天解空阔,地偏心远似 陶潜 。”
(2).智虑深远。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评诗》:“有问心远之义於 胡文定公 者,公举 上蔡 语曰:‘莫为婴儿之态,而有大人之器;莫为一身之谋,而有天下之志;莫为终身之计,而有后世之虑。’此之谓心远。”
(3).感情疏远。《 * 词话》第三八回:“到如今当面对语,心隔千山,隔着一堵墙,咫尺不得相见,心远路非遥。”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白鸥
(1).水鸟名。 唐 李白 《江上吟》:“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宋 张耒 《望龟山》诗之一:“轻舟渔子犯烟去,照水白鸥窥影飞。” 明 高启 《哭临川公》诗:“竟成黄犬叹,莫遂白鸥期。”
(2).比喻白浪。《文选·鲍照<还都道中作>诗》:“腾沙鬱黄雾,飜浪扬白鸥。” 刘良 注:“飜浪有似白鸥鸟也。”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日暮
太阳快落山的时候
日暮时分,炊烟袅袅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年少
1、:年轻
例子:青春年少 | 年少有为。
《史记·秦始皇本纪》:“王年少,初即位,委国事大臣。”清 袁一相《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开美(袁赋正)、与参(袁赋诚)年少力学,好观古人成败之迹,开美固著书名山,而与参则乘时建树,所在藉藉。”
2、:青少年(多指男子)
例子:翩翩年少| 英俊年少五陵年少争缠头。——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七月望日再游弥陀岩]好处
(1) 对人或事物有利的因素
得到稳定收入的好处
(2) 美好的地方
村逢好处嫌风便,酒到醒来觉夜寒。——郑谷《舟行诗》
丘葵,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