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_李之仪 | 宋代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作者:李之仪 朝代:宋代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千秋岁(用秦少游韵)原文

深秋庭院,残暑全消退。天幕回,云容碎。地偏人罕到,风惨寒微带。初睡起,翩翩戏蝶飞成对。
叹息谁能会。犹记逢倾盖。情暂遣,心常地。沈沈音信断,冉冉光阴改。红日晚,仙山路隔空云海。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诗词问答

问:千秋岁(用秦少游韵)的作者是谁?答:李之仪
问:千秋岁(用秦少游韵)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李之仪的名句有哪些?答:李之仪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李之仪千秋岁(用秦少游韵) 书法图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_李之仪 | 宋代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书法作品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参考注释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深秋

秋季的末期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庭院

正房前面的宽阔地带;也泛指院子

庭院纳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残暑

残馀的暑气。 唐 沉佺期 《酬苏员外味道夏晚寓直省中见赠》诗:“小池残暑退,高树早凉归。” 唐 白居易 《曲江早秋》诗:“早凉晴后至,残暑暝来散。” 宋 陆游 《风雨》诗:“残暑时当尽,清风势自回。”亦指夏末时节。 宋 范成大 《西楼秋晚》诗:“残暑已随梁燕去,小春应为海棠来。”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消退

减退;逐渐消隐

暮色消退了他的背影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天幕

(1) 笼罩大地的天空

(2) 舞台后面悬挂的大布幔,演出时配合灯光以表现天空景象

(3) 帐篷

游猎民族的天幕、小舍,完全为避风雨起见,还没有美术的形式。——蔡元培《美术的起源》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偏人

(1).才行特出的人。 汉 潘勗 《玄达赋》:“匪偏人之自韙,诉诸衷于来哲。”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刘桢》诗序:“卓犖偏人,而文最有气。”

(2).见闻孤陋的人。 晋 葛洪 《抱朴子·仁明》:“皆大明之所为,非偏人之所能辩也。”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寒微

身世贫贱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成对

(1) 两个一组

注意到这些植物中有一些是成对生长的

(2) 成双的状态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叹息

(1) 叹气

惟闻女叹息。——《乐府诗集·木兰诗》

未尝不叹息。——诸葛亮《出师表》

闻琵琶已叹息。——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倚杖自叹息。——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仅叹息曰。——《资治通鉴》

御史叹息去。——清· 张廷玉《明史》

制府绕阶叹息,知变生肘腋,顷刻间便有作乱之事。——清· 魏源《圣武纪》

(2) 叹美;赞叹

姑娘此时,除了心中感激,点头叹息之外,再无别话。——《儿女英雄传》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倾盖

途中相遇,停车交谈,双方车盖往一起倾斜。形容一见如故或偶然的接触

于倾盖不意作缘相国。——清· 周容《芋老人传》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沈沈

亦作“沉沉”。1.盛貌;茂盛貌。《淮南子·俶真训》:“不以曲故,是非相尤。茫茫沉沉,是谓大治。” 高诱 注:“茫茫沉沉,盛貌。”《文选·谢朓<始出尚书省>诗》:“衰柳尚沉沉,凝露方泥泥。” 李善 注:“沉沉,茂盛之貌也。” 唐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诗:“云木沉沉夏亦寒,此中幽隐几经年。” 宋 范成大 《桔园》诗:“沉沉剪綵山,垂垂万星毬。”

2.水深貌;雨大貌。《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沉沉隐隐,砰磅訇礚。” 李善 注:“沉沉,深貌也。” 南朝 宋 鲍照 《观漏赋》:“波沉沉而东注,日滔滔而西属。” 唐 何希尧 《柳枝词》:“大堤杨柳雨沉沉,万缕千条惹恨深。”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二二五:“银烛秋堂独听心,隔帘谁报雨沉沉。”

3.形容深沉。 南朝 宋 鲍照 《代夜坐吟》:“冬夜沉沉夜坐吟,含声未发已知心。” 唐 罗隐 《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秋河耿耿夜沉沉,往事三更尽到心。” 宋 司马光 《又即事上呈》诗之二:“近来方得醉中趣,熟寐沉沉是醉乡。”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余甫饮一勺……血气全消,未半盂,沉沉睡去。” 苏曼殊 《东居杂诗》之六:“碧栏干外夜沉沉,斜倚云屏烛影深。”

4.形容心事沉重。 唐 王建 《将归故山留别杜侍御》诗:“沉沉百忧中,一日如一生。” 清 邢昉 《九江城南楼晚眺》诗:“履运适如此,忧端苦沉沉。” 清 龚自珍 《夜坐》诗:“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冰心 《寄小读者》三:“我心沉沉如死,倒觉得廓然。”

5.形容物体沉重。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 程生 ﹞自外归,缓其束带,觉带端沉沉,若有物堕。”《花月痕》第四六回:“﹝ 仲池 ﹞临行, 肇受 取个沉沉的包裹,纳入 仲池 袖里。”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橙黄的繐子仍旧沉沉地垂下来,但颜色已不十分鲜明,蜘蛛在上面结了网。”

6.形容寂静无声或声音悠远隐约。 唐 柳宗元 《游黄溪记》:“﹝溪水﹞黛蓄膏渟,来若白虹,沉沉无声,有鱼数百尾,方来会石下。” 唐 李商隐 《河内》诗:“鼉鼓沉沉虬水咽, 秦 丝不上蛮丝絶。” 宋 苏舜钦 《演化琴德素高因为作歌以写其意》:“风吹仙籟下虚空,满坐沉沉竦毛骨。” 明 陈铎 《醉罗歌·闺怨》曲之四:“漏点沉沉响铜壶,好难把长更度。” 清 龚自珍 《冬日小病寄家书作》诗:“餳簫咽穷巷,沉沉止復吹。”

7.形容音信杳无。 唐 杜牧 《月》诗:“三十六宫秋夜深, 昭阳 歌断信沉沉。” 宋 张先 《清平乐》词之一:“ 陇 上《梅花落》尽, 江 南消息沉沉。” 明 汤显祖 《紫箫记·下定》:“ 鲍四娘 为何音信沉沉,没些定夺。”

亦作“沉沉”。宫室深邃貌。《史记·陈涉世家》:“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伙颐! 涉 之为王沉沉者!’” 裴駰 集解引 应劭 曰:“沉沉,宫室深邃之貌也。”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沉沉 蓬莱阁 ,日久乡思多。” 宋 洪迈 《夷坚丁志·张敦梦医》:“﹝ 张敦 ﹞尝侨寓 潮州 ,梦人邀去,大屋沉沉如王居,立俟门左,吏导之使入。” 清 龚自珍 《水龙吟·题家绣山<停琴听箫图>》词:“红楼一角沉沉,那厢灯火秋娘院。” 朱锡梁 《白门咏史》:“沉沉殿影照 秦淮 , 后主 词场亦霸才。”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音信

信息;书信;消息

他走后杳无音信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冉冉

(1) 渐进地

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古乐府《陌上桑》

(2) ∶ 慢慢地

冉冉上升

(3) 柔软下垂的样子

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光阴

明亮与阴暗,白昼与黑夜。指日月的推移。后世即用以表时间

明月白露,光阴往来。——南朝梁· 江淹《别赋》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红日

太阳。因其放射出红色光辉,故称。 唐 王建 《宫词》之一:“ 蓬莱 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 南唐 李煜 《浣溪沙》词:“红日已高三丈透,金鑪次第添香兽。” 宋 晁补之 《迷神引·贬玉溪对江山作》词:“黯黯青山红日暮,浩浩 大江 东注。”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仙山

(1).仙人居住的山。 唐 刘禹锡 《三乡驿楼伏睹玄宗望女几山诗小臣斐然有感》诗:“ 三乡 陌上望仙山,归作《霓裳羽衣曲》。”

(2).比喻远离市廛的幽静所在。 明 高濂 《玉簪记·幽情》:“芳草掩重门,住仙山欲避 秦 ,门前怕有渔郎问。”参见“ 仙山楼阁 ”。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云海

俯视时看到的如海涛起伏的云,泛指海天高远;苍茫空阔之境

,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_李之仪 | 宋代
  • 【赠合皂山嬾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_杨万里 | 宋代
  • 【赠合皂山嬾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_杨万里 | 宋代 >> 【赠合皂山嬾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_杨万里 | 宋代...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_李之仪 | 宋代
  • 【蓦山溪(感旧)】_吴礼之 | 宋代
  • 【蓦山溪(感旧)】_吴礼之 | 宋代 >> 【蓦山溪(感旧)】_吴礼之 | 宋代...

    【千秋岁(用秦少游韵)】_李之仪 | 宋代
  • 【送陈行之寺丞守南剑二首】_杨万里 | 宋代
  • 【送陈行之寺丞守南剑二首】_杨万里 | 宋代 >> 【送陈行之寺丞守南剑二首】_杨万里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