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莳竹】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莳竹]莳竹原文
莳竹宜三庚,圃师有妙诀。
亦称消夏方,偶一试其说。
朝来宿雨收,爽风荡炎热。
择地取幽偏,带影移清绝。
欲疏不欲密,合散不合列。
已看琅玕浴,复如丝管咽。
窗外足橚椮,谷口增曲折。
翼翼白鹤游,翩翩紫燕颉。
佳信得平安,逸韵标高洁。
匪学隐士风,聊慕君子节。
[莳竹]诗词问答
问:莳竹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莳竹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莳竹]注释
1. 押屑韵 出处:御制诗初集卷三十三
[莳竹]参考注释
[莳竹]三庚
(1).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 唐 曹松 《夏日东斋》诗:“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2).三伏。 宋 黄昃 《酹江月·夜凉》词:“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
[莳竹]妙诀
奥妙窍门,奇妙的诀窍
农业增产的妙诀在于科学种田
[莳竹]消夏
避暑;用消遣方式度过夏季
[莳竹]偶一
偶尔一次;次数极少的
这两年很难再遇上他,偶一碰到,也只是打个招呼而已
[莳竹]朝来
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莳竹]宿雨
(1).夜雨;经夜的雨水。 隋 江总 《诒孔中丞奂》诗:“初晴原野开,宿雨润条枚。” 明 吴本泰 《西湖竹枝词》:“宿雨半收晴不稳,恼人最是鵓鳩啼。” 刘半农 《回声》诗:“微风吹动了树上的宿雨,冷冰冰的向他头上滴着。”
(2).久雨;多日连续下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我同 述农 走到江边一看,是夜宿雨初晴,一轮明月东方升起,照得那浩荡江波,犹如金蛇万道一般。” 胡怀深 《暮春野行》诗:“宿雨昨宵霽,万木浄如洗。”
[莳竹]爽风
方言。通风。 周立波 《艾嫂子》:“这里很爽风,又朝阳。”
[莳竹]炎热
气候极热
炎热的阳光
[莳竹]择地
(1).选择处所。谓行动慎重。《韩诗外传》卷一:“任重道远者,不择地而息;家贫亲老者,不择官而仕。”《汉书·冯奉世冯参传赞》:“ 宜乡侯 参 鞠躬履方,择地而行,可谓淑人君子。”
(2).谓退隐。《后汉书·第五伦传》:“素性懦怯,位尊爵重,拘迫大义,思自策厉;虽遭百死,不敢择地,又况亲遇危言之世哉!”
[莳竹]幽偏
静僻之处。 唐 宋之问 《蓝田山庄》诗:“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 唐 杜甫 《独酌》诗:“薄劣惭真隐,幽偏得自怡。”
[莳竹]清绝
(1).形容美妙至极。 唐 李山甫 《山中览刘书记新诗》诗:“记室新诗相寄我,蔼然清絶更无过。” 宋 陆游 《小雨泛镜湖》诗:“吾州清絶冠 三吴 ,天写云山万幅图。” 清 陈维崧 《琵琶仙·泥莲庵夜宿同子万弟与寺僧闲话》词:“且啜茶瓜,休论尘世,此景清絶。” 邓方 《冬月阅国初诸家诗因题绝句》之二:“独有 愚山 爱敦厚,五言清絶似 瀟湘 。”
(2).凄清至极。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十一:“昔读《楚辞》,意不大爱之,顷日视之,实自清絶滔滔。” 唐 杜甫 《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诗:“浩歌渌水曲,清絶听者愁。” 宋 苏舜钦 《和子履雍家园》:“珍禽不可见毛羽,数声清絶如哀弹。” 清 周亮工 《舟中蟋蟀》诗:“清絶是何音,遥遥损客心。”
(3).清雅至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十四·茉莉》:“又有似末利而瓣大,其香清絶者,谓之狗牙,亦名雪瓣,海南有之。” 清 陈维崧 《百字令·题徐晋遗表弟所画牡丹图并以志悼》词:“璧人年少。记临风侧帽,姿尤清絶。”
[莳竹]合散
(1).聚合消散;聚集分离。《文选·贾谊<鵩鸟赋>》:“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李善 注引《鹖冠子》:“同合消散,孰识其时。” 汉 焦赣 《易林·解之咸》:“登几上车,驾駟南游。合散从横, 燕 秦 以强。”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二》:“故因其合散分为数段,每段以一色名之,欲以别算位而已。”
(2).统一与分裂。 宋 叶适 《<龙川集>序》:“ 同甫 既修皇帝王霸之学,上下二千餘年,考其合散,发其祕藏。”
配制药散。《南史·宋纪上·武帝》:“﹝帝﹞见童子数人皆青衣,於榛中擣药。问其故,答曰:‘我王为 刘寄奴 所射,合散傅之。’”
[莳竹]不合
(1).违背;不符合。 汉 刘向 《九叹·远逝》:“惜往事之不合兮,横 汨罗 而下濿。” 宋 司马光 《文中子补传》:“发端唱导者非二家之罪而谁哉?此皆议论不合於圣人者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洪深 《电影戏剧的编剧方法》第四章:“总之,不合社会的标准就是了。”
(2).不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不想 安绵 兵备道与 闻参将 不合。”
(3).不应当;不该。《后汉书·杜林传》:“臣愚以为宜如旧制,不合翻移。” 五代 许岷 《木兰花》词:“当初不合儘饶伊,赢得如今长恨别。” 明 徐渭 《女状元》第三出:“小的不合叫那会篆刻的人,照依那关防刻一个小记印儿。” 清 孙枝蔚 《代书寄呈大兄伯发》:“吾家本素封,不合轻犁锄。”
[莳竹]琅玕
(1) 似玉的美石
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汉· 张衡《四愁诗》
(2) 传说和神话中的仙树,其实似珠;比喻珍贵、美好之物
服常树,其上有三头人,伺琅玕树。——《山海经》
(3) 翠竹的美称
剖劈青琅玕,家家盖墙屋。——唐· 白居易诗
[莳竹]丝管
弦乐器与管乐器。泛指乐器。亦借指音乐。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高阳王寺》:“入则歌姬舞女,击竹吹笙,丝管迭奏,连宵尽日。” 唐 杜甫 《赠花卿》诗:“ 锦城 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金 王若虚 《恒山堂记》:“每府僚宴集其上,綺罗照野,丝管沸天,游人指点咨嗟,邈在仙境。” 清 冯班 《钝吟杂录·正俗》:“古人之诗皆乐也,文人或不闲音律,所作篇什,不协於丝管。”
[莳竹]谷口
(1).山谷的出入口。《六韬·分险》:“衢道谷口,以武衝絶之。” 唐 王维 《归辋川作》诗:“谷口疎鐘动,渔樵稍欲稀。” 清 黄景仁 《偕邵元直游吾谷》诗:“此间看山復看枫,谷口敞与平原同。”
(2).古地名。又名 瓠口 。在今 陕西 礼泉 东北。 西汉 于此置 谷口县 , 东汉 废。因位于 九嵕山 东、 仲山 西,当 泾水 出山之处,故谓之 谷口 。古时相传为 黄帝 升仙的地方。也称 寒门 。《汉书·郊祀志上》:“其后 黄帝 接万灵 明庭 。 明庭 者, 甘泉 也。所谓 寒门 者, 谷口 也。” 颜师古 注引 服虔 曰:“ 黄帝 升仙之处也。”又注:“ 谷口 , 仲山 之 谷口 也……以 仲山 之北寒凉,故谓此谷为 寒门 也。”
(3).古地名。在今 陕西 淳化 西北。 秦 时于此置 云阳县 。《战国策·秦策三》:“ 范雎 曰:‘大王之国,北有 甘泉 、 谷口 。’” 鲍彪 注:“在 云阳 。” 西汉 末年,高士 郑朴 (字 子真 )曾隐居于此。 汉 扬雄 《法言·问神》:“ 谷口 郑子真 ,不屈其志,而耕乎巖石之下,名震於京师。” 唐 李白 《赠韦秘书子春》诗:“ 谷口 郑子真 ,躬耕在巖石。” 王琦 注引《雍录》:“ 谷口 在 云阳县 西四十里, 郑子真 隐於此。”后借指隐者所居之处。 元 杨奂 《得邳大用书复寄》诗:“ 谷口 知何似,他年愿卜隣。” 清 钱谦益 《高邮道中简顾所建》诗:“负耒我今归 谷口 ,惊弓君莫问壶头。”
[莳竹]曲折
(1) 弯曲
一条曲折的小路
(2) 委曲
巷道曲折
(3) 复杂的、不顺当的情节
这件事情里面还有不少曲折
(4) 违背自己本意的奉承
据经正对,无所曲折
[莳竹]翼翼
(1) 恭谨的样子
小心翼翼
(2) 整齐有秩序的样子
疆场翼翼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4) 飞翔的样子
翼翼飞鸾
[莳竹]白鹤
一种鹤,俗称仙鹤
[莳竹]翩翩
(1) 运动自如、鸟飞轻疾的样子
梁上有双燕,翩翩雄与雌。——唐· 白居易《燕诗示刘叟》
翩翩舞姿
(2) 举止洒脱的——多指青年男子
翩翩少年
翩翩两骑来是谁。——唐· 白居易《卖炭翁》
(3) 形容风采、文辞的美好
元瑜书记翩翩。—— 三国魏· 曹丕《与吴质书》
[莳竹]紫燕
亦作“ 紫鷰 ”。1.古代骏马名。《西京杂记》卷二:“ 文帝 自 代 还,有良马九匹,皆天下之骏马也……一名紫燕騮。”
(2).泛指骏马。《文选·颜延之<赭白马赋>》:“将使紫鷰駢衡,緑虵卫轂。” 吕向 注:“紫鷰、緑虵……皆骏马名也。” 唐 李白 《天马歌》:“回头笑紫燕,但觉尔辈愚。” 明 何景明 《七述》:“马则驊騮、赤驥、紫燕、青驥,漉漉师师,駪駪騤騤。”
(3).燕名。也称越燕。体形小而多声,颔下紫色,营巢于门楣之上,分布于 江 南。见 宋 罗愿 《尔雅翼·释鸟三》。 唐 顾况 《悲歌》:“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明 徐霖 《绣襦记·追奠亡辰》:“忍看寄垒人家双紫燕,母子自喃喃引数飞。”
[莳竹]平安
(1)
(2) 没有事故,没有危险
平安无事
(3) 冒了险而未遭受损伤或损失的
经过艰难的历程后平安到家
(4) 指心境平静安定
心很平安
[莳竹]逸韵
(1).高逸的风韵。《艺文类聚》卷三六引 晋 庾亮 《翟徵君赞》:“禀逸韵於天陶,含冲气於特秀。” 宋 陆游 《梅花绝句》:“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郭沫若 《芍药及其他·丁东草》:“在深山里,崖壑幽静的泉水边,或许也更有一番逸韵沁人心脾。”
(2).美妙动听的乐声、歌声。《宋书·乐志四》:“逸韵腾天路,頽响结城阿。” 唐 李百药 《杂曲歌辞·火凤辞》:“娇嚬眉际敛,逸韵口中香。” 清 王韬 《淞滨琐话·瑶台小咏中》:“勒马英姿颯爽,转喉逸韵苍凉。”
(3).高超的诗歌。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丽辞》:“丽句与深采并流,偶意共逸韵俱发。” 唐 刘禹锡 《乐天寄忆旧游因作报白君以答》诗:“酒酣襞牋飞逸韵,至今传在人人口。” 明 高启 《三贤堂》诗:“逸韵迈羣流,岂将文墨牵。” 清 曹寅 《游仙诗》之二十:“羡尔居然耸诗骨,洞天逸韵不嫌多。”
[莳竹]标高
从地面或建筑物的一点到选定基准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莳竹]隐士
隐居不做官的人
魏有隐士。——《史记·魏公子列传》
[莳竹]君子
(1) 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
彼君子兮。——《诗·魏风·伐檀》
君子不齿。——唐· 韩愈《师说》
君子寡欲。——司马光《训俭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论语》
君子有不战。——《孟子·公孙丑下》
君子博学。——《荀子·劝学》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传》
(3) 对别人的尊称
君子书叙。——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君子登山。——明· 顾炎武《复庵记》
同社诸君子。——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君子之后。——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