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原文
一律砖工运口连,崇墉凭阅实牢坚。
蒇功即在回巡后,防患要于未事前。
平日原常见渚出,汛时云每到堤边。
虽然清口筹疏瀹,南望夏秋心总悬。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诗词问答
问: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五十
2. 高堰石堤为洪湖防障而武家墩迤北以工缓未脩癸酉秋涨危而复安因命筑以砖工千馀文俾资捍禦壬午亲莅指示复命自砖工止处一律接筑属于运口该督于回銮后鸠工修筑兹临阅视则坚甓屹然延亘益觉缓急可时前所筹定准五坝水志畅开清口又幸迩年未遇霖潦湖水未致侵溢然伏秋拍堤之水究在随时宣泄得宜斯则河臣所应加之意而不能一刻释诸怀者也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参考注释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一律
(1) 同一音律
异音者不可听以一律
(2) 一个样子;没有例外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砖工
(1) 砖砌或模仿的砖砌体
(2) 用砖和砂浆砌筑的工程或某个特殊砌砖工程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运口
港口。《六部成语注解·工部》:“运口,运船出入之口也。”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崇墉
高墙;高城。《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崇墉冈连以岭属,朱闕巖巖而双立。” 张载 注:“墉,墙也。”《文选·左思<魏都赋>》:“於是崇墉濬洫,婴堞带涘。” 张载 注:“墉,城也。” 唐 杜甫 《剑门》诗:“两崖崇墉倚,刻画城郭状。” 明 郑若庸 《玉玦记·掳掠》:“昏 岱岳 ,撼 东蒙 ,倾上郡,破崇墉。”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阅实
审查核实。《书·吕刑》:“閲实其罪。” 孔颖达 疏:“閲实其罪,检閲核实其所犯之罪,使与罚名相当。”《新唐书·韦伦传》:“ 玄宗 晚节盛营宫室,吏介以为欺, 伦 閲实工员,省费倍。”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俞侍郎执法》:“ 澂 白其长曰:‘朝廷有宪部而郡国无宪臺,可乎?’力争之,因命閲实。”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牢坚
坚固;牢固。 汉 王充 《论衡·无形》:“如使成器入灶更火,牢坚不可復变。” 唐 白居易 《庐山桂》诗:“枝干日长大,根荄日牢坚。”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蒇功
见“ 蕆工 ”。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防患
防止祸患。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俞序》:“故次以言怨人不可邇,敌国不可狎,攘窃之国不可使久亲,皆防患为民除患之意也。”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合谮》:“一朝得势便拟包弹,乘其未发急宜防患。”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事前
事情发生之前,也指事情处理、了结之前
事前跟人商量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平日
(1) 平时;平常的日子(区别于特殊的日子 ,如:节日、假日)
吾平日不信有鬼。——清· 林觉民《与妻书》
跟平日一样起得早
(2) 一周中除星期日以外的日子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常见
(1) 在正常实践或事态发展中发生的
所塑造的人物胜过爱情剧本中常见的角色
(2) 强调没有区别的或例外的特征的
常见的东西
(3) 正常性的;非例外的
在根据口授听写下来的作品中常见的…离题话
(4) 在种类上属于一般的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虽然
(1) ——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多用[但是]、[可是]、[却]等与它呼应,表示承认前边的为事,但后边的并不因此而不成立
李大伯虽然年过六十,劳动劲头却比得上年轻的小伙子
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鲁迅《故乡》
(2) 虽然如此,虽是这样;即使这样
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墨子·公输》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战国策·魏策》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清口
清爽可口;爽口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疏瀹
(1).洗涤;沐浴。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纪艺中》:“ 知微 凡画圣像,必先斋戒疏瀹,方始援笔。”
(2).特指烹茗。 唐 颜真卿 等《五言月夜啜茶联句》:“流华浄肌骨,疏瀹涤心原。”
(3).疏浚,疏通。《宋史·神宗纪二》:“ 河 决害民田,所属州县疏瀹,仍蠲其税,老幼疾病者振之。” 清 袁枚 《新齐谐·猫怪》:“屋角有沟,久弗疏瀹。淫雨不止,水溢於堂。” 清 魏堃 《浚漕河篇》:“一年疏瀹可十年,何必年年事调遣?”
(4).犹舒畅。 宋 刘跂 《述怀》诗:“精神倍疏瀹,激昂登文石。”
[阅接筑高堰堤工诗以纪事]秋心
秋日的心绪。多指因秋来而引起的悲愁心情。 唐 鲍溶 《怨诗》:“秋心还遗爱,春貌无归妍。” 宋 张耒 《夏日五言》之十一:“庭除延夜色,砧杵发秋心。”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