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岳】作者:白世卿 朝代:明代
[登岳]登岳原文
著屐登高地,诗人得共游。
五更常见日,三伏早生秋。
雨向山腰起,泉当石眼流。
岳灵通变化,万里走神州。
[登岳]诗词问答
问:登岳的作者是谁?答:白世卿
问:登岳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登岳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登岳]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出处:古今图书集成
[登岳]参考注释
[登岳]登高
上到高处。也特指重阳节登山的风俗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唐· 李白《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
[登岳]诗人
作诗的名人
生来就是一个诗人,不是造就出来的
[登岳]五更
(1) 旧时把一夜分为五更,即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
(2) 指第五更
夜夜达五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起五更,睡半夜
[登岳]常见
(1) 在正常实践或事态发展中发生的
所塑造的人物胜过爱情剧本中常见的角色
(2) 强调没有区别的或例外的特征的
常见的东西
(3) 正常性的;非例外的
在根据口授听写下来的作品中常见的…离题话
(4) 在种类上属于一般的
感冒是一种常见病
[登岳]三伏
(1) 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夏至后第三个庚日起为初伏,十天;然后是中伏,十天或二十天;再后是末伏,十天
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 关汉卿《窦娥冤》
(2) 专指末伏
[登岳]山腰
山脚和山顶之间大约一半的地方。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横洞口而欹卧,顿山腰而半折。” 唐 白居易 《残暑招客》诗:“云截山腰断,风驱雨脚迴。”《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一句话未完,只听得山腰里吱的一声骲头响箭,一直射在半空里去。” 闻一多 《初夏一夜的印象》诗:“贴在山腰下佝偻得可怕的老柏,拿着黑疲的拳头硬和太空挑衅。”
[登岳]石眼
石上泉眼。 唐 韩愈 《峡石西泉》诗:“居然鳞介不能容,石眼环环水一钟。” 元 陈高 《寓鹿城东山下》诗:“石眼汲泉煎翠茗,竹根锄土种黄精。”
[登岳]灵通
(1) 神通,灵性
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西游记》
(2) 敏捷,迅速
消息灵通人士
(3) 〈方〉∶管用
这药不灵通
[登岳]变化
事物产生新的状况
初渐谓之变,变时新旧两体俱有;变尽旧体而有新体,谓之化。——《礼记·中庸》疏
一争一择,而变化之事出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正。——〔英〕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登岳]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登岳]神州
(1) 古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见于《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后用[神州]做中国的别称
神州大地
(2) 指京城
春风杨柳万子条,六亿神州尽舜尧。——毛 * 《送瘟神》
明代,白世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