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题狮子林十六景叠旧韵·其十二·延景楼】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再题狮子林十六景叠旧韵·其十二·延景楼]原文
当石危梯讶不通,攀过奇境得壶中。
似兹结搆安措想,宛彼楼轩若倚空。
俯畅物华皆入望,春和吾意与俱融。
稿摹倪也还黄也,莫漫区区辨异同。
[再题狮子林十六景叠旧韵·其十二·延景楼]诗词问答
问:《再题狮子林十六景叠旧韵·其十二·延景楼》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该诗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该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再题狮子林十六景叠旧韵·其十二·延景楼]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东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十
[再题狮子林十六景叠旧韵·其十二·延景楼]参考注释
[再题狮子林十六景叠旧韵·其十二·延景楼]不通
(1).阻塞;不通达。《左传·成公十三年》:“东道之不通,则是 康公 絶我好也。”《楚辞·九辩》:“閔奇思之不通兮,将去君而高翔。”
(2).不相往来。《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近且婚媾不通,兄弟乖絶。”
(3).不共同使用。《礼记·内则》:“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
(4).不明白;不了解。《汉书·哀帝纪》:“皇天降非材之佑, 汉 国再获受命之符,朕之不德,曷敢不通!” 三国 魏 阮籍 《为郑冲劝晋王笺》:“ 冲 等不通大体,敢以陈闻。”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说着,他动了真气,象不屑于和这个不通情理的人说话似的,一翻身躺下去。”
(5).谓学识浅陋。 汉 王充 《论衡·别通》:“夫通人犹富人,不通者犹贫人也。俱以七尺为形,通人胸中怀百家之言,不通者空腹无一牒之诵。”
(6).谓文理悖谬不顺。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音辞》:“是为一论物体,一就人情,殊不通矣。” 清 钱泳 《履园丛话·科第·鼎甲》:“邑宰见其文,以为不通,贴文於照墙,不取。”
[再题狮子林十六景叠旧韵·其十二·延景楼]结搆
见“ 结构 ”。
[再题狮子林十六景叠旧韵·其十二·延景楼]安措
(1).见“ 安厝 ”。
(2).安宁。《新唐书·褚遂良传》:“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
(3).安置。 清 谭嗣同 《报贝元徵》:“就各山之瀑布飞泉,安措轮轴,使摩激而生电气。”
[再题狮子林十六景叠旧韵·其十二·延景楼]物华
(1).自然景物。 南朝 梁 柳恽 《赠吴均》诗之一:“离念已鬱陶,物华復如此。” 唐 杜甫 《曲江陪郑南史饮》诗:“自知白髮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清 金农 《游窦氏别圃》诗:“駘荡春游恋物华,已忘寄跡在天涯。”
(2).物的精华。参见“ 物华天宝 ”。
[再题狮子林十六景叠旧韵·其十二·延景楼]入望
进入视野。 唐 刘德仁 《监试莲花峰》诗:“ 太华 万餘重,岧嶤只此峯。当秋倚寥泬,入望似芙蓉。” 五代 孟贯 《冬日登江楼》诗:“远村虽入望,危槛不堪凭。” 元 陈雷 《寄刘仲原经历》诗:“ 鸳鸯湖 水漾晴暉,镜里遥峰入望微。” 冰心 《往事二》六:“水底看见黑云浮动,湖岸上的秋叶,一丛丛的红意迎人,几座楼台在远处,旋转的次第入望。”
[再题狮子林十六景叠旧韵·其十二·延景楼]春和
春日和暖。《汉书·文帝纪》:“方春和时,草木羣生之物皆有以自乐。” 晋 傅玄 《众星》诗:“冬寒地为裂,春和草木荣。” 宋 范仲淹 《岳阳楼记》:“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元 柯丹丘 《荆钗记·就禄》:“天寒地冷,未可离乡背井,且待春和款款行。”
[再题狮子林十六景叠旧韵·其十二·延景楼]区区
(1) 小;少。形容微不足道
区区之薛。——《战国策·齐策四》
区区之地。——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何乃太区区。——《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区区百人。——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区区之数
区区五毛钱
区区小事,何足挂齿
(2) 犹方寸。形容人的心
区区之心
(3) 旧时谦辞,我
区区向往之至。——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4) (语气不庄重)
此人非他,就是区区
(5) 诚挚
感君区区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再题狮子林十六景叠旧韵·其十二·延景楼]异同
(1) 相同和不同之处
分别异同
(2) 异议
(3) 不一样,不一致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乾隆,延景楼,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