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何应祺联】作者:方浚师 朝代:清代
[挽何应祺联]挽何应祺联原文
一事最伤心,检匣中矮札长笺,敢忘良友;
七言成谶语,问世上封侯登第,岂尽传人。
[挽何应祺联]诗词问答
问:挽何应祺联的作者是谁?答:方浚师
问:挽何应祺联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挽何应祺联是什么体裁?答:对联
问:方浚师的名句有哪些?答:方浚师
[挽何应祺联]注释
1. 对联 出处:蕉轩续录
[挽何应祺联]参考注释
[挽何应祺联]一事
(1).一件事。《淮南子·缪称训》:“察於一事,通於一伎者,中人也。” 南朝 梁 萧统 《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 宋 陈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纲纪总摄,法令明备,郡县不得以一事自专也。” 清 郑燮 《赠博也上人书》诗:“独有老僧无一事,水禽沙鸟听关关。” 杨朔 《三千里江山》第十三段:“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2).同一件事;同一类事。《公羊传·僖公元年》:“此一事也,曷为復言 齐 师、 宋 师、 曹 师?不復言师,则无以知其为一事也。”《后汉书·桓谭传》:“又见法令决事,轻重不齐,或一事殊法,同罪异论,姦吏得因缘为市。”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结构》:“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一座两情,两情一事,此其针线之最密者。”
(3).专一其事。《管子·心术下》:“一事能变曰智。” 尹知章 注:“能专一其事,能变而动之谓智也。”
(4).服役一次。《汉书·贾捐之传》:“ 孝文皇帝 閔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事而一事。”
(5).方言。业务或组织上有关系的。如:这家药铺和 北京 同仁堂 药铺是一事。
[挽何应祺联]伤心
心里非常痛苦
别为这事伤心
[挽何应祺联]长笺
亦作“ 长牋 ”。 1.长的信笺或诗笺。亦指诗文或书信。 唐 李贺 《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诗:“繫书随短羽,写恨破长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叙不遇》:“ 巖杰 復以长牋激之,始谓以文友相遇,千载一时。” 宋 曾巩 《回泉州陈都官启》:“岂期厚眷,特枉长笺。”
(2).采集众说,加以论辨裁断的训诂著作。
[挽何应祺联]良友
益友,有才德而有助于己的朋友。今常泛指好友
[挽何应祺联]七言
(1).指七字诗句。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隋书·音乐志上》:“《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沉復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为限,行立构思……十六对中取七言三联,五言三联。”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杜少陵诗》:“凡七言多上四字相连,而下三字足之。”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2).指七言诗。《汉书·东方朔传》:“ 朔 之文辞,此二篇最善。其餘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 向 所録 朔 书具是矣。”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八言、七言诗,各有上下篇。”《陈书·江总传》:“好学,能属文,於五言七言尤善。” 宋 严羽 《沧浪诗话·诗体》:“七言起於 汉武 柏梁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体工,不必再工近体也。”
[挽何应祺联]谶语
迷信人指将来会应验的话
当时无意中说出,不意日后竟成谶语
[挽何应祺联]问世
(1) 指新作品出版跟人们见面
(2) 指新产品跟人们见面
[挽何应祺联]上封
(1).谓帝王登 泰山 筑坛祭天。《史记·孝武本纪》:“ 汉 主亦当上封,上封则能僊登天矣。”
(2).上封事。古代臣下上书言事时,将奏章用皂囊缄封呈进,以防泄漏,谓之“上封事”。 唐 刘禹锡 《苏州谢恩赐加章服表》:“务进者争先,上封者潜毁。功言易信,孤愤难申。” 宋 司马光 《答彭朝议寂书》:“虽然朝廷近发詔书,溥覃四海;虽市廛畎亩之民,皆得直上封言事。”
[挽何应祺联]登第
犹登科。第,指科举考试录取列榜的甲乙次第。 唐 郑谷 《赠刘神童》诗:“还家虽解喜,登第未知荣。”《新唐书·选举志上》:“通四经业成,上於尚书,吏部试之,登第者加一阶放选。其不第则习业如初。”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五》:“ 胡文定公 自登第逮休致,凡四十年。”《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少年登第,官拜翰林编修之职。”《花月痕》第八回:“﹝ 痴珠 ﹞弱冠登第,文章丰采,倾动一时。”
[挽何应祺联]传人
接传某一艺术流派风格的人;接班人,后代
龙的传人
梅派传人
方浚师,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