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作者:王士祯 朝代:清代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原文
志公飞锡处,岩壑至今深。
渺渺青山路,苍苍修竹林。
法云悬瀑影,幽鸟乱泉音。
自叹尘中驾,空劳出世心。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诗词问答
问: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的作者是谁?答:王士祯
问: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王士祯的名句有哪些?答:王士祯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侵韵 出处:渔洋山人精华录卷五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参考注释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志公
尊称 南朝 梁 高僧 宝誌 (一作“保誌”)。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神异下·保誌》:“今上即位,下詔曰:‘ 誌公 迹拘尘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燋濡,蛇虎不能侵惧,语其佛理则声闻以上,谈其隐伦则遁仙高者,岂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南史·隐逸传·释宝誌》:“虽剃鬚髮而常冠帽,下裙纳袍,故俗呼为 誌公 。” 清 查慎行 《人海记》卷十九:“ 明 孝陵 即 梁 名僧 宝誌 瘞所,傍有八功德水。 诚意伯 奏,改葬之。乃见二大缶对合,啟之, 誌公 端坐于内,髮被体,指爪绕腰矣。”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飞锡
(1).佛教语。谓僧人等执锡杖飞空。据《释氏要览》卷下:“今僧游行,嘉称飞锡。此因高僧 隐峰 游 五臺 ,出 淮西 ,掷锡飞空而往也。若西天得道僧,往来多是飞锡。”《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 应真 飞锡以躡虚。” 李周翰 注:“ 应真 ,得真道之人,执锡杖而行於虚空,故云飞也。”
(2).佛教语。指僧人游方。 唐 冷朝阳 《同张深秀才游华严寺》诗:“有僧飞锡到,留客话松间。” 宋 王安石 《寄国清处谦》诗:“近有高僧飞锡去,更无餘事出山来。” 清 钱谦益 《与素华禅师书》:“弥天飞锡,仍归旧隐。”
(3).佛教语。指游方僧。 唐 张说 《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岩壑
(1).山峦溪谷。 南朝 宋 谢灵运 《酬从弟惠连》诗:“寝瘵谢人事,灭跡入云峯。巖壑寓耳目,欢爱隔音容。” 唐 卢纶 《太白西峰书怀》诗:“山明鸟声乐,日气生巖壑。” 明 王守仁 《登泰山》诗:“阳光散巖壑,秋容淡相辉。” 清 黄燮清 《十一月朔大雪》诗:“巖壑白浩浩,千里不可别。”
(2).借指隐者的住所或隐者。 唐 岑参 《下外江舟中怀终南旧居》诗:“巖壑归去来,公卿是何物?” 宋 黄庭坚 《和答外舅孙莘老》诗:“少监巖壑姿,宿昔廊庙具。”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至今
(1) 直至此刻
至今杳无音信
(2) 直到今天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渺渺
形容悠远;久远
云海渺渺无际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山路
山中小路
山路弯弯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苍苍
(1) 灰白色的
两鬓苍苍十指黑
(2) 无边无际、空阔辽远的
天苍苍,地茫茫
(3) 茂盛,众多的样子
蒹葭苍苍。——《诗·秦风·蒹葭》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修竹
细长的竹子
茂林修竹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法云
佛教语。谓佛法如云,能覆盖一切。《华严经·入法界品》:“深入菩萨行,乐闻胜法云。” 南朝 梁 沉约 《谢齐竟陵王示<华严><璎珞>启》:“廕法云於六合,扬慧日於九天。” 唐 王维 《登辨觉寺》诗:“空居法云外,观世得无生。” 清 徐夔 《大云庵访子美旧址》诗:“白石巖扉挂薜萝,法云深处鬱嵯峨。”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悬瀑
瀑布。 唐 韩愈 《送惠师》诗:“是时雨初霽,悬瀑垂天绅。”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六》:“峡中水至是如引丝,反不如悬瀑之势巨矣。”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鸟乱
粗话。胡闹,捣乱。《水浒传》第十六回:“众军道:‘没事又来鸟乱!我们自凑钱买酒吃, * 甚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九:“不説下边鸟乱,且説 罗仁卿 夫妻走到阁上暗处,搜出一个人来。”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泉音
谓黄泉下死人的音讯。 宋 梅尧臣 《张尧夫寺丞改葬挽词》之三:“黄鸝啼棘上,玉女问泉音。”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中驾
车驾前进中。 汉 秦嘉 《留郡赠妇》诗之二:“临路怀惆悵,中驾正躑躅。” 南朝 梁 吴均 《初至寿春作》诗:“中驾每倾轮,当騫復摧翼。”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空劳
徒劳;白费。 前蜀 牛希济 《临江仙》词之六:“水精宫殿岂无因。空劳纤手,解珮赠情人。” 明 徐熥 《金陵故宫》诗:“先朝遗殿闭尘埃,零落空劳过客哀。” 清 秋瑾 《春寒看花》诗:“凭栏默默咒风姨,几度空劳裁护旗。”
[阻雨望醴泉寺用徐昌谷韵]出世
(1) 人的出生
偶有真正伟大的诗人出世
(2) 问世;产生
《何典》的出世,至少也该有四十七年了。——鲁迅《〈何典〉题记》
(3) 超脱人世束缚。佛教用语,佛教徒以人世为俗世,故称脱离人世束缚为出世
出世思想
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全祖望《梅花岭记》
(4) 高出人世
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毛 * 《念奴娇·昆仑》
清代,王士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