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作者:韩元吉 朝代:宋代
[逢人]逢人原文
逢人似相识,初不辨名字。
折腰致寒暄,但道久暌异。
归来省眉目,彷佛犹梦寐。
自非知心交,君辈定难记。
将无半面别,正恐呼声似。
中年况多忘,错认固无意。
典刑要深思,摸索岂难事。
尚想睢阳公,一见了奴隶。
[逢人]诗词问答
问:逢人的作者是谁?答:韩元吉
问:逢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韩元吉的名句有哪些?答:韩元吉
[逢人]参考注释
[逢人]相识
(1) 互相认识
素不相识
(2) 指彼此认识的人
[逢人]名字
1.人的名与字。 2.指姓名。 3.名称;名号。 4.命名;称其名。 5.犹名誉;名声。 6.即名词。
[逢人]折腰
(1) 弯腰行礼,现引申作[倾倒]意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毛 * 《沁园春·雪》
(2) 屈身事人
不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梁· 萧统《文选·陶渊明传》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逢人]寒暄
问寒问暖。今多泛指宾主见面时谈天气冷暖之类的应酬话(暄:温暖)
地气反寒暄,天时倒杀生。——白居易《桐花》
[逢人]暌异
(1).相抵触,不一致。《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六年》:“ 鼎 因曰:‘臣始初与 张浚 如兄弟,近因 吕祉 辈离间,遂尔暌异,今同相位,势不两立。’”
(2).分离。《明史·列女传二·倪氏》:“性纯孝,舅早世,悯姑老,朝夕侍寝处,与夫暌异者十五年。”
[逢人]归来
返回原来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宋· 张俞《蚕妇》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唐· 杜甫《兵车行》
[逢人]眉目
(1) 眉和眼
(2) 面貌
眉目清秀
(3) 事情的头绪
把事情弄出点眉目来再走
(4) 文章的条理
在重要处划线以清眉目
[逢人]彷佛
同“仿佛”
[逢人]梦寐
睡梦;梦中
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三国演义》
[逢人]自非
(1).倘若不是。《左传·成公十六年》:“唯圣人能外内无忧;自非圣人,外寧必有内忧。”《汉书·董仲舒传》:“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事在彊勉而已矣。”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自非 王子晋 ,谁能常美好?” 唐 元稹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自非有为而为,则文不妄作。”
(2).自觉其非。 唐 韩愈 《复志赋》:“欲奔走以及事兮,顾初心而自非。”
[逢人]知心
彼此非常了解而关系密切
知心朋友
[逢人]将无
莫非。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德行》:“太保居在 正始 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言?” 宋 蔡絛 《铁围山丛谈》卷四:“顷一夕,忽梦以罪贬海上,何耶?将无是乎?”
[逢人]面别
当面告别。 宋 苏轼 《与王敏仲书》之十六:“故覼缕此纸,以代面别尔。” 元 张寿卿 《红梨花》第三折:“相公还有分付,説秀才去的迟,便等相公回来,与你面别。” 清 李渔 《怜香伴·拷婢》:“莫説不能勾面别,就是书也不曾寄得一封。”
[逢人]呼声
(1) 喊声,叫声(如对人讲话或呼唤某人时)
救命的呼声
(2) 公开或正式表达的愿望、选择或意见
保守主义的呼声
[逢人]中年
(1) 人生的一个时期,一般指40—65岁,也有指35—55岁
人到中年
(2) 中期
[逢人]错认
错误地分辨、认识。《唐律疏议·杂律·错认良人为奴婢》:“诸错认良人为奴婢者,徒二年。”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无名子谤议》:“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 颜标 作 鲁公 。”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仲仙 词有‘悔当初错认你心同竝蒂莲,到今朝方知你心不同如其面’之句。”
[逢人]无意
(1) 没有做某件事的愿望
对此无意深究
(2) 不是有意的
无意中说出了心里话
[逢人]典刑
(1) 常刑
(2) 掌管刑罚
释之典型,国宪以平。——《汉书·叙传下》
(3) 受死刑
屈招药死了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元· 关汉卿《窦娥冤》
[逢人]深思
认真思考,深入考虑
深思熟虑
[逢人]摸索
(1)
(2) 以小心的尝试性的调查方法发现
摸索道路
(3) 以触觉去探索
在黑暗中沿着墙摸索一个洞口
(4) 寻找
摸索种花生的规律
[逢人]难事
难办的事或不愉快的事
辨认某些人的手迹,是一件难事
[逢人]阳公
指传说中的 鲁阳 。 明 刘基 《一剪梅》词:“欲回西日掛扶桑,惆悵 阳公 ,不解挥戈。”参见“ 鲁阳挥戈 ”。
[逢人]奴隶
(1)
(2) 为奴隶主劳动而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可以被奴隶主杀死或买卖
(3) 完全听命于某种具有支配力量的影响的人;不能自主的人
宋代,韩元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