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十丈山】作者:郑獬 朝代:宋代
[过十丈山]过十丈山原文
惯向长安事朝谒,满衫尘土厚於泥。
行人若爱青山好,何不暂时留马蹄。
[过十丈山]诗词问答
问:过十丈山的作者是谁?答:郑獬
问:过十丈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郑獬的名句有哪些?答:郑獬
[过十丈山]参考注释
[过十丈山]长安
长安地名始于秦朝,西汉、隋、唐等朝的都城,在今陕西西安一带
[过十丈山]朝谒
(1).谓参见尊者。 汉 刘向 《列女传·鲁之母师》:“大夫美之,言於 穆公 ,赐母尊号曰‘母师’。使朝謁夫人,夫人诸姬皆师之。”《后汉书·法雄传》:“明年, 伯路 復与 平原 刘文河 等三百餘人称使者,攻 厌次 城,杀长吏,转入 高唐 ,烧官寺,出繫囚,渠帅皆称将军,共朝謁 伯路 。” 杨尚武 《追匪记》:“这副扛架不知是多少年以前被饿死的人留下的:也许是生意人,也许是往 拉萨 朝谒的 藏 民。”
(2).入朝觐见。《后汉书·东夷传·三韩》:“ 光武 封 苏马諟 为 汉廉斯邑君 ,使属 乐浪郡 ,四时朝謁。” 宋 文莹 《玉壶清话》卷一:“ 赵参政 自 延安 还,因事被劾於尚书省,久不许见。时公( 武惠 )已復密使,三抗疏力雪之,方许朝謁,士论叹伏。”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列朝二·工匠见知》:“按 奉天 等三殿并 奉天门 灾,在 嘉靖 三十六年四月。时上迫欲先成门工,以便朝謁。”
[过十丈山]尘土
细小的土灰
[过十丈山]行人
步行的人。古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又作使者的通称
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错缩,厥图不果。——《三国演义》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行人弓箭各在腰。——唐· 杜甫《兵车行》
过者问行人
行人但云点行频
[过十丈山]青山
长满绿色植物的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过十丈山]何不
为什么不——用反问语气,表示应该或可以
你何不大胆试一试
[过十丈山]暂时
短时间内
因内部维修,暂时停止营业
[过十丈山]马蹄
马的蹄子
宋代,郑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