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原文
言至招提境,遂过功德池。
石桥亘其中,缓步虹梁跻。
一水无分别,莲开两色奇。
右白而左红,是谁与分移。
[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诗词问答
问: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注释
1. 押词韵第三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四
[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参考注释
[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招提
(1).梵语。音译为“拓斗提奢”,省作“拓提”,后误为“招提”。其义为“四方”。四方之僧称招提僧,四方僧之住处称为招提僧坊。 北魏 太武帝 造伽蓝,创招提之名,后遂为寺院的别称。 南朝 宋 谢灵运 《答范光禄书》:“即时经始招提,在所住山南。”《旧唐书·武宗纪》:“寺宇招提,莫知纪极,皆云构藻饰,僭拟宫居。”《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樵舍外已闻犬吠,招提内尚见僧眠。”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四:“且还招提宿,寄此山夕永。”参阅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十六、《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参见“ 拓提 ”。
(2).招引提携。 明 李贽 《与耿司寇告别书》:“公今宦游半天下矣,两京又人物之渊,左顾右盼,招提接引,亦曾得斯人乎?”
[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遂过
顺成过失;掩饰过失。《吕氏春秋·审应》:“ 公子食我 之辩,适足以饰非遂过。” 高诱 注:“饰好其非,遂成其过。” 汉 贾谊 《过秦论下》:“ 秦王 足己而不问,遂过而不变。” 唐 柳宗元 《桐叶封弟辩》:“若戏而必行之,是 周公 教王遂过也。”
[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功德
(1)
(2) 功业与德行
功德无量
武父子亡( wú)
(3) 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汉书·苏武传》
(4) 多泛指念佛、诵经、布施等佛事
许下一场九昼夜的功德
[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石桥
(1).石造的桥。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河东岸有石桥,桥本当河,河移,故厕岸也。”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凌石桥之莓苔,越 楢溪 之紆縈。” 周瘦鹃 《赏菊椰子林》:“溪上架着一条弓形的石桥,桥栏上齐整地排列着好多盆黄色和浅紫色的菊花。”
(2).特指 浙江省 天台山 的名胜 石梁 。梁连接二山,形似桥,故称。 唐 宋之问 《灵隐寺》诗:“待入 天台 路,看余度 石桥 。” 宋 梅尧臣 《送微上人归省天台》诗:“释子怀慈母,吾儒未易轻。不寻琪树去,肯向 石桥 行。” 宋 梅尧臣 《寄天台梵才上人》诗:“常观月从东方出,想照 石桥 旁畔人。”
[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其中
那里面;那中间
乐在其中
[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缓步
慢步,步伐舒徐
他缓步穿过一条田间小路
[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虹梁
(1).高架而拱曲的屋梁。《文选·班固<西都赋>》:“因瓌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 李善 注:“应龙虹梁,梁形如龙,而曲如虹也。” 唐 黄滔 《水殿赋》:“兰橈桂檝之駢闐,行辞 洛口 ;鸳瓦虹梁之岌嶪,坐彻 夷门 。”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前此芝产 天元殿 拱……故礼部 王员外 表辞云:‘考宫之日,灵芝秀於虹梁;荐鬯之辰,庆云承於玉宇。’” 明 杨慎 《斋房春夕》诗:“青云临鹿苑,焕景入虹梁。”
(2).拱桥。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高僧谕》:“双飞碧水头,对语虹梁畔。” 宋 周邦彦 《绕佛阁·旅况》词:“还似 汴 隄,虹梁横水面。”
[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分别
(1) 各自;个别
对他们应该分别对待
(2) 分头,各自,不共同,不一起
会长和秘书长分别接见了他
[游大觉寺杂诗·其三·石桥]分移
(1).调度部署。《六韬·奇兵》:“故曰……不能分移,不可以语奇。”
(2).犹分离。 清 梁章鉅 《浪迹续谈·宫僚雅集杯》:“未几而宦辙分移。”
乾隆,清代,游大觉寺杂诗,石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