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作者:陆游 朝代:宋代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原文
素璧初升禹庙东,天风为我送孤篷。
山横玉海苍茫外,人在水壶缥缈中。
茅舍灯青闻吠犬,蘋汀烟淡见惊鸿。
白头尚耐清寒在,安得终年伸钓翁。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诗词问答
问: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的作者是谁?答:陆游
问: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陆游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游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陆游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 书法图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书法作品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参考注释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素璧
(1).洁白的玉。 南朝 梁 江淹 《伤友人赋》:“怀爱重於素璧,结分珍於黄金。”
(2).比喻圆月。 宋 陆游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诗:“素璧初升 禹庙 东,天风为我送孤篷。”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天风
风。风行天空,故称。 汉 蔡邕 《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 唐 韩愈 《辛卯年雪》诗:“波涛何飘扬,天风吹旛旂。” 明 郑若庸 《玉玦记·赏春》:“好趁天风,直上青霄。” 郭沫若 《哀时古调》九:“天风吹,海浪流。满怀悲愤事,聊以寄箜篌。”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为我
战国 时期 杨朱 主张的“损一毫利天下不与,悉天下奉一身不取”的学说。《孟子·尽心上》:“ 杨子 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孤篷
(1).孤舟的篷。 宋 朱熹 《水口行舟》诗之一:“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今朝试捲孤篷看,依旧青山緑水多。”
(2).常用以指孤舟。 唐 皮日休 《鲁望以轮钩相示缅怀高致因作》诗之三:“孤篷半夜无餘事,应被严滩聒酒醒。” 宋 范成大 《过松江》诗:“去年匹马兀春寒,今此孤篷窘秋热。” 明 无名氏 《赠书记·认女作子》:“怜伊漂泊逐孤篷,抚育朝昏伴老翁。” 清 陈维崧 《减字木兰花·岁暮灯下作家书竟再系数词楮尾》词:“水鸟斜飞,又逐孤篷一夜归。” 于右任 《嘉陵江上看云歌赠子元省三陆一》诗:“扣舷而歌歌未终,雨打孤篷衣如洗。”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玉海
(1).比喻人弘深的气度。《南史·朱异传》:“﹝ 异 ﹞器宇弘深,神表峰峻。金山万丈,缘陟未登,玉海千寻,窥映不测。” 宋 欧阳修 《河南府张推官》诗:“霜筠秀含润,玉海湛无际。”
(2).酒器。 宋 赵彦端 《瑞鹤仙·为寿》词:“笑相看玉海,别来浅如故否?” 宋 周密 《癸辛杂识前集·健啖》:“会 史忠惠 进玉海,可容酒三升。”
(3).比喻冰雪世界。 元 张可久 《折桂令·庚午腊月二十日立春次日大雪卢彦远使君索赋》曲:“白凤舞仙山玉海,紫簫吹明月瑶臺。”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苍茫
空旷辽远
苍茫大地
暮色苍茫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水壶
(1) 烧水用的一种金属(器具)
(2) 典型地包着布套的、用作盛饮用水的小容器,常为士兵的个人用品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缥缈
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茅舍
茅屋;草屋
茅舍无烟。——《聊斋志异·促织》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灯青
谓灯焰显出低暗的青蓝色。 唐 李贺 《伤心行》:“灯青兰膏歇,落照飞娥舞。” 王琦 汇解:“灯久膏将尽,则其燄低暗作青色。” 宋 梅尧臣 《新秋雨夜西斋文会》诗:“夜色际阴霾,灯青 谢客 斋。”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吠犬
(1).善于叫的狗。《荀子·王制》:“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 宋 苏轼 《于潜令刁同年野翁亭》诗:“我来观政问风謡,皆云‘吠犬足生氂’。”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善谏》:“余按《北史·宋游道传》, 毕义云 奏劾 游道 , 杨遵彦 曰:‘譬之畜狗,本取其吠,今以数吠杀之,恐将来无復吠犬。’”
(2).喻供人差使者。《明史·王越传》:“﹝ 王越 ﹞性故豪纵,尝西行謁 秦王 ,王开筵奏妓。 越 语王:‘下官为王吠犬久矣,寧无以相酬者?’因尽乞其妓女以归。”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淡见
少见。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惊鸿
比喻美人体态的轻盈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曹植《洛神赋》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白头
(1) 白头发,多指年老
少白头
白头到老
(2) 老年
(3) 不署名的
白头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儿)
白头材料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清寒
(1) 清朗而有寒意的;清冷的
月色清寒
(2) 清贫的;贫寒的
家境清寒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终年
(1) 全年;整年
积雪终年不化
(2) 人死亡时的年龄
他终年90岁
[月下自三桥泛湖归三山]钓翁
渔翁。 唐 李贺 《南园》诗之十:“舍南有竹堪书字,老去溪头作钓翁。” 前蜀 李珣 《南乡子》词之六:“云带雨,浪迎风,钓翁迴棹碧湾中。” 清 龚自珍 《能令公少年行》:“敲门借书者钓翁,探碑学搨者溪僮。”
宋代,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