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池上居】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题池上居]题池上居原文
池上三庚度,年来例有诗。
岂能弗居也,遂与罢吟之。
触目多乏趣,摛毫艰搆思。
柱楣如述传,惭愧寸心知。
[题池上居]诗词问答
问:题池上居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题池上居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题池上居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题池上居]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支韵 出处:御制诗四集卷四十三
[题池上居]参考注释
[题池上居]三庚
(1).夏至后第三庚。为初伏之始。 唐 曹松 《夏日东斋》诗:“三庚到秋伏,偶来松槛立。”
(2).三伏。 宋 黄昃 《酹江月·夜凉》词:“西风解事,为人间洗尽,三庚烦暑。”
[题池上居]岂能
怎能;哪能
我岂能反对?
[题池上居]触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为触目的特点是没有树
(2) 目光接触到
触目惊心
[题池上居]乏趣
(1).无味;没意思。《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 徐言 徐召 自觉乏趣,也不别 颜氏 ,径自去了。” 清 李渔 《闲情偶寄·种植·木本》:“一树好花,止须一宿微雨,尽皆变色,又觉腐烂可憎,较之无花,更为乏趣。”
(2).没有兴趣。 王西彦 《曙》:“过了一会儿,他便乏趣地走掉了。”
[题池上居]摛毫
犹摛笔。 明 李东阳 《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摛毫出组製,把玩惊词林。”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内阁中书》:“有谢友人贺啟云:‘鎩羽南宫,方笑中眉无勇;摛毫东掖,忽欣除目有名。’”
[题池上居]搆思
运用心思。多指作文时的思考。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奇肱国》:“因风搆思,制为飞轮。” 宋 沉作喆 《寓简》卷五:“观其命句,可以见学植之深浅;即其搆思,可以见器业之大小。”《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东坡 ﹞想要做一篇《三峡赋》,结搆不就。因连日鞍马困倦,凭几搆思,不觉睡去。”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十五:“诗文自须学力,然用笔搆思,全凭天分。”
[题池上居]柱楣
(1).茅庐的立柱和前檐。《礼记·丧服大记》:“既葬,柱楣涂庐,不於显者。” 孔颖达 疏:“既葬,谓在墓。柱楣稍举以纳日光,又以泥涂,辟风寒。”
(2).柱与梁。《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抚柱楣以从容兮,览 曲臺 之央央。” 李善 注引《尔雅》:“楣,谓之梁。”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唐 房千里 《竹室记》有云:环堵所栖,率用竹以结其四角,植者为柱楣,撑者为榱桷。”
[题池上居]惭愧
(1) 因有缺点或错误而感到不安;羞愧
(2) 幸运,侥幸
那王俊得知这个消息,叫声惭愧,幸而预先走脱了。——《荡寇志》
[题池上居]寸心
(1) 微小的心意
略表寸心
(2) 心;心里
得失寸心知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