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郑广安】作者:阳枋 朝代:宋代
[挽郑广安]挽郑广安原文
壮节从于卯,奇功岁转新。
有片皆鼓勇,无战不鏖尘。
棠国香凝月,榆阔梦熟春。
吁嗟河北地,今日尚终臣。
[挽郑广安]诗词问答
问:挽郑广安的作者是谁?答:阳枋
问:挽郑广安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阳枋的名句有哪些?答:阳枋
[挽郑广安]参考注释
[挽郑广安]壮节
壮烈的节操。《后汉书·独行传·戴就》:“﹝ 薛安 ﹞收 就 於 钱唐县 狱,幽囚考掠,五毒参至。 就 慷慨直辞,色不变容…… 安 深奇其壮节,即解械,更与美谈,表其言辞,解释郡事。”《三国志·魏志·吕布臧洪传论》:“ 陈登 、 臧洪 并有雄心壮节, 登 降年夙陨,功业未遂, 洪 以兵弱敌彊,烈志不立,惜哉!” 唐 白居易 《汉将李陵论》:“设使 陵 不苟其生,能继以死,则心赏延於世,刑不加亲。战功足以冠当时,壮节足以垂后代。” 宋 苏舜钦 《己卯冬大寒有感》诗:“予闻古烈士,自誓立壮节。丸泥封 函关 ,长缨繫 南越 。” 清 顾炎武 《高渐离击筑》诗:“壮节悲迟暮,羈魂迫固穷。”
[挽郑广安]奇功
异常的功劳、功勋。《汉书·陈汤传》:“ 汤 为人沉勇有大虑,多策谋,喜奇功。”《三国演义》第七十回:“ 黄忠 谓 严颜 曰:‘你可见诸人动静么?他笑我二人年老,今可建奇功,以服众心。’” * 《寄南征诸将》诗:“南征诸将建奇功,胜算全操在掌中。”
[挽郑广安]鼓勇
(1).鼓足勇气。 唐 张碧 《鸿沟》诗:“山河欲拆人烟分,壮士鼓勇君王存。”《明史·倪岳传》:“今欲鼓勇前行,穷搜远击。” 清 嬴宗季女 《六月霜·瘈噬》:“儿郎们![众]有。[副浄]须鼓勇前去者。”
(2).使鼓起勇气。 宋 李心传 《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五月》:“而图任将相,使之协谋共力,经营乎朔方。然后鼓勇 河 东, 河 北忠愤之人,使自为战,则强敌可摧。” 殷夫 《“孩儿塔”上剥蚀的题记》:“鼓励我出版的 林林 ,给我煞费心血插图的 白波 ,我想都并不想赞赏我的诗,只也是可怜我,同时又鼓勇我而已。”
[挽郑广安]无战
谓不滥用武力。 唐 李峤 《军师凯旋自邕州顺流舟中》诗:“全军多胜策,无战在明时。” 唐 刘禹锡 《卧病闻常山旋师策勋宥过王泽大洽》诗:“无战陋 丹水 ,垂仁轻 槀街 。”
[挽郑广安]国香
(1).极言其香。谓其香甲于一国,故云。亦用以赞誉人的风采、品行。《左传·宣公三年》:“以兰有国香,人服媚之如是。” 唐 冯贽 《云仙杂记·蜂蝶慕香》:“都下名妓 楚莲 者,国香无及,每出,则蜂蝶相随慕其香。” 唐 温庭筠 《中书令裴公挽歌词》之二:“国香 荀令 去,楼月 庾公 来。”参见“ 令君香 ”。
(2).指兰花。语出《左传·宣公三年》:“兰有国香。” 唐 宋之问 《过史正议宅》诗:“国香兰已歇,里树橘犹新。”《广 * ·花谱二三·兰蕙》引 宋 黄庭坚 《书幽芳亭》:“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后亦用以借指其他名花。 宋 苏轼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之二:“凭仗幽人收艾蒳,国香和雨入青苔。” 明 唐寅 《山家见菊》诗:“可惜国香人不识,却教开向野翁家。” 清 姚鼐 《阻风三山夹游三华庵牡丹颇盛》诗:“冷落国香聊与慰,午晴扶向石臺高。”
(3).借喻王侯公卿的后裔。 唐 颜真卿 《河南府参军郭君神道碑铭》:“粲粲门子,菲菲国香。”
[挽郑广安]吁嗟
(1).叹词。表示忧伤或有所感。《楚辞·卜居》:“吁嗟嘿嘿兮,谁知吾之廉贞。”《文选·谢朓<和王著作八公山诗>》:“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 李善 注引 薛君 《韩诗章句》:“吁嗟,嘆辞也。” 陈毅 《感事书怀》诗:“吁嗟我与汝,沧海之一粟。”
(2).叹词。表示赞美。 明 黄溥 《闲中今古录》:“至今儿孙主沙漠,吁嗟 赵 氏何其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吁嗟 华盛顿 ,及今百年矣。”
(3).哀叹;叹息。《孔子家语·执辔》:“民恶其残虐,莫不吁嗟。” 汉 王符 《潜夫论·救边》:“一人吁嗟,王道为亏。” 唐 寒山 《诗》之二○四:“世人何事可吁嗟,苦乐交煎勿底涯。”《剪灯新话·秋香亭记》:“女吁嗟抑塞,不能致辞。”《红楼梦》第三五回:“那鸚哥便长叹一声,竟大似 黛玉 素日吁嗟音韵。”
[挽郑广安]河北
(1).泛指 黄河 以北的地区。《穀梁传·僖公二十八年》:“ 温 , 河 北地。”《淮南子·齐俗训》:“道德之论,譬犹日月也, 江 南、 河 北不能易其指,驰騖千里不能易其处。”《南史·谢灵运传》:“﹝ 谢灵运 ﹞将行,上书劝伐 河 北。”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诗:“ 河 北民,生近二边长苦辛。”
(2).省名。别称 冀 。省会 石家庄市 。
[挽郑广安]今日
(1).本日;今天。《孟子·公孙丑上》:“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唐 韩愈 《送张道士序》:“今日有书至。”《水浒传》第四五回:“ 杨雄 道:‘兄弟何故今日见外?有的话,但説不妨。’”《儿女英雄传》第三回:“ 华忠 説:‘今日赶不到的;他连夜走,也得明日早上来。’”
(2).目前;现在。《穀梁传·僖公五年》:“今日亡 虢 ,而明日亡 虞 矣。” 唐 骆宾王 《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清 黄遵宪 《台湾行》:“今日之政民为主, 台 南 台 北固吾圉!” 丁玲 《韦护》第一章:“然而她们却痛叱 中国 今日之所谓新兴的、有智识的妇女。”
宋代,阳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