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作者:张耒 朝代:宋代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原文
一梦西都十二年,竟陵相遇各华颠。
风流家世仁人后,恺悌歌谣楚俗传。
学道爱君甘淡薄,倦游嗟我久留连。
自怜江上伤春眼,不待琵琶已泫然。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诗词问答
问: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的作者是谁?答:张耒
问: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张耒的名句有哪些?答:张耒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参考注释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西都
(1).古都名。(1) 周武王 都 镐 ,至 成王 时别营 洛邑 为 东都 ,因称 镐京 为 西都 。《诗·小大雅谱》:“小雅大雅者, 周 室居 西都 丰 镐 之时诗也。”(2) 新莽 始建国 四年(公元12年)建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常安 ( 新莽 改 长安 为 常安 )为 西都 。(3) 东汉 都 洛阳 ,因称 西汉 旧都 长安 为 西都 。 汉 班固 《西都赋》:“ 汉 之 西都 ,在於 雍州 ,实惟 长安 。”(4) 唐 显庆 二年(657年)以 洛阳 为 东都 ,因称 长安 为 西都 。(5) 唐 宝应 元年(762年)以 凤翔府 为 西都 ,不久罢。(6) 五代 梁 开平 元年(907年)建都 开封府 ,号 东都 ,因改 唐 东都 河南府 为 西都 。(7) 五代 后唐 同光 元年(923年),复以 京兆府 为 西京 ,又称 西都 ,至 晋 天福 三年(938年)罢。(8) 五代 吴 都 江都府 ,至 南唐 改都 江宁府 ,因称 江都府 为 东都 , 江宁府 为 西都 。 宋 陆游 《南唐书·烈祖纪》:“以 建康 为 西都 , 广陵 为 东都 。”(9) 北宋 以 洛阳 为陪都,因在 开封 西,故称 洛阳 为 西都 。 宋 梅尧臣 《闻欧阳永叔谪夷陵》诗:“共在 西都 日,居常慷慨言。”
(2). 西汉 的代称。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相遇
遇见,遇到
这些候选人在许多讲坛上相遇进行辩论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华颠
白头。指年老。《后汉书·崔駰传》:“ 唐且 华颠以悟 秦 , 甘罗 童牙而报 赵 。” 唐 卢肇 《被谪连州》诗:“黄绢外孙翻得罪,华颠故老莫相嗤。” 清 赵翼 《接张廉船书寄答》诗:“欲作报章无别语,相期健饭到华颠。” 鲁迅 《集外集拾遗·<哀范君三章>之一》:“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风流
(1) 风采特异,业绩突出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才华出众,自成一派,不拘泥于礼教
是真名士自风流
(3) 放荡不羁
如此风流,竟以私奔方式完成一次不同凡响的婚礼
(4) 具有 * 特点或 * 上得到满足
风流小说
(5) 风俗教化
风流笃厚,禁罔疏阔。——《汉书·刑法志》
(6) 遗风,流风余韵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宋·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7) 风度;仪表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唐· 杜甫《咏怀古迹》
(8) 风韵,多指好仪态
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红楼梦》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家世
人出生的门第;家庭世系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仁人
有德行的人。《书·泰誓中》:“虽有周亲,不如仁人。” 汉 贾谊 《惜誓》:“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仁人也,天相之矣。”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诗之四:“乃知仁人泽,是处皆阳春。” 鲁迅 《坟·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仁人们或者要问:那么,我们竟不要‘费厄泼赖’么?”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恺悌
亦作“ 愷弟 ”。和乐平易。《左传·僖公十二年》:“《诗》曰:‘愷悌君子,神所劳矣。’” 杜预 注:“愷,乐也;悌,易也。”《汉书·张禹传》:“ 宣 为人恭俭有法度,而 崇 愷弟多智,二人异行。”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愷弟之政,后世称焉。” 明 无名氏 《白兔记·见儿》:“感夫人愷悌仁慈。” 郭沫若 《苏联纪行·六月三十日》:“他那慈祥恺悌的面貌是愈见发福了。”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歌谣
随口唱出的没有音乐伴奏的韵语,如民歌、民谣、儿歌、童谣等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楚俗
(1). 楚 地的社会风俗。 唐 元稹 《赛神》诗:“ 楚 俗不事事,巫风事妖神。” 清 李必恒 《谒浮山禹庙次昌黎石鼓韵作歌》:“ 楚 俗纷纷竞淫祀,蛇神牛鬼争媕婀。”
(2).引申亦指 楚 地的自然风土。 唐 元稹 《玉泉道中作》诗:“ 楚 俗物候晚,孟冬纔有霜。”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道爱
犹厚爱。道,敬词。 清 陈确 《与戴一瞻书》:“极荷道爱,流连浹夕,感飫良深。” 清 陈确 《与张考夫书》:“去冬附 韞兄 一书,真是躁人之词,不审吾兄能容之否?亦恃道爱有素,不敢匿情,輒自披露耳。”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淡薄
(1) 不浓厚
雾逐渐淡薄了
(2) 因淡忘而印象模糊
印象淡薄了
(3) 清贫
代儒家道虽然淡薄,倒也丰丰富富完了此事。——《红楼梦》
(4) 冷淡,不亲密
感情淡薄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倦游
游兴已尽
倦游归来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留连
不愿意离开
留连忘返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自怜
亦作“ 自怜 ”。自伤;自我怜惜。 汉 王褒 《九怀·通路》:“阴忧兮感余,惆悵兮自怜。” 晋 束晳 《贫家赋》:“行乞贷而无处,退顾影以自怜。” 北齐 颜之推 《神仙》诗:“镜中不相识,捫心徒自怜。”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自怜无旧业,不敢耻微官。” 宋 欧阳修 《三日赴宴口占》:“共喜流觴修故事,自怜霜鬢惜年华。” 鲁迅 《南腔北调集·学生和玉佛》:“惊扰詎云妄?奔逃只自怜。”
见“ 自怜 ”。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江上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沉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春眼
形容柳叶初生之芽。 唐 杜荀鹤 《江下初秋寓泊》诗:“也知柳欲开春眼,争奈萍无入土根。”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不待
不必,不用;不等
不待你来,他就走了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琵琶
中国的一种四弦乐器,弹奏如吉他,其主要部分大如诗琴,颈部有琴柱12个以上,伸入主体部分的琵琶,是在西汉[裁筝筑]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它从西汉试制,历东汉、魏晋、至隋唐,基本定型。它在汉末魏初始获[枇杷]名。魏晋时,因[枇杷]二字音,改名[琵琶]
[送复守张垧朝奉罢归]泫然
水滴落的样子
听了这个悲痛的消息,她不禁泫然泪下
宋代,张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