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作者:宋之问 朝代:唐代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原文
江雨朝飞浥细尘,阳桥花柳不胜春。
金鞍白马来从赵,玉面红妆本姓秦。
妒女犹怜镜中发,侍儿堪感路傍人。
荡舟为乐非吾事,自叹空闺梦寐频。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诗词问答
问: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的作者是谁?答:宋之问
问: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宋之问的名句有哪些?答:宋之问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宋之问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 书法图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书法作品
全唐诗:卷53_54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参考注释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阳桥
亦作“ 阳乔 ”。亦作“ 阳鱎 ”。鱼名。 汉 刘向 《说苑·政理》:“夫投纶错饵,迎而吸之者,阳桥也。” 明 杨慎 《阳鱎》:“阳乔,鱼名,不钓而来,喻士之不招而至者也。其鱼之形则未详……乔从鱼为鱎,字义乃全。”比喻不召而自至的人。 清 周亮工 《祭建宁司李君硕孙公文》:“公闭户服古,固不屑为阳鱎也。”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花柳
(1) 鲜花杨柳
花柳的巷,管弦的楼。——《西游记》
(2) *
(3) 妓女
(4) 花柳病的省称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不胜
受不住,承担不了。胜:承受,经得起
刑人如恐不胜。——《史记·项羽本纪》
驴不胜怒;蹄之。——唐·柳宗元《三戒》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白马
(1).白色的马。《左传·定公十年》:“ 公子地 有白马四。公嬖 向魋 。 魋 欲之。” 三国 魏 曹植 《白马篇》:“白马饰金羈,连翩西北驰。” 明 高濂 《玉簪记·闹会》:“分经来白马,洗鉢起黄龙。” 方然 《白色花·报信者》:“我底白马哟!大风来了,别让细砂与你长长的鬃毛蒙住你底眼睛。”
(2).古代用白马为盟誓或祭祀的牺牲。《史记·吕太后本纪》:“ 高帝 刑白马盟曰:‘非 刘氏 而王,天下共击之!’” 汉 赵晔 《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 禹 乃东巡,登 衡岳 ,血白马以祭。”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祝盟》:“騂毛白马,珠盘玉敦,陈辞乎方明之下,祝告於神明者也。”
(3).古代以乘白马表示有凶事。 唐 陈子昂 《祭孙府君文》:“白马故人,青鸟送往。” 唐 李白 《古风》之三一:“白马 华山君 ,相逢 平原里 。”参见“ 白马素车 ”。
(4).见“ 白马氐 ”。
(5).古津渡名。在今 河南省 滑县 北。《战国策·赵策二》:“今 秦 以大王之力,西举 巴蜀 ,併 汉中 ,东收两 周 而西迁九鼎,守 白马 之津。”《韩非子·初见秦》:“决 白马 之口以沃 魏氏 ,是一举而 三晋 亡,从者败也。”
(6).古县名。 春秋 卫国 曹 (一作“漕”) 邑 。故治在今 河南省 滑县 东。《三国志·魏志·武帝纪》:“二月, 绍 ( 袁绍 )遣 郭图 、 淳于琼 、 颜良 攻 东郡 太守 刘延 于 白马 。”
(7).古驿名。 唐 末 朱全忠 杀 裴枢 等三十余人于此,并用 李振 言,沉其尸于 黄河 ,驿由此著名。 清 钮琇 《觚賸·虎丘题诗》:“ 虞山 钱宗伯 ( 钱谦益 )以谴归,有题诗 虎丘 刺之者曰:‘……昔去尚宽沉 白马 ,今来应悔卖 卢龙 。’”参见“ 白马清流 ”。
(8).复姓。见《通志·氏族四》。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玉面
(1).尊称人的容颜。《公羊传·宣公十二年》:“是以使寡人得见君之玉面。”
(2).美好的容貌。 南朝 梁简文帝 《乌栖曲》之四:“织成屏风金屈膝,朱脣玉面灯前出。” 唐 李白 《浣纱石上女》诗:“玉面 耶溪 女,青蛾红粉妆。”《随园诗话》卷一引 清 徐柯 《过平原有见》诗:“玉面珠璫坐锦车,蟠云作髻两分梳。”
(3).白色的脸。指玉面狸。 宋 朱松 《牛尾狸》诗之一:“压槽玉面天涯见,琢雪庖霜照眼明。”
(4).白色的脸。指玉花骢的脸。 元 张昱 《昔游》诗:“冠翘鶡尾朱袍盛,马顿金羈玉面斜。” 明 高明 《琵琶记·新进士宴杏园》:“玉面、银鬃、秀膊、青花。”
(5).指梅花。 宋 《虞美人》词:“冰肤玉面 孤山 裔,肯到人间世。天然不与百花同,却恨无情轻付、与东风。”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红妆
(1) 妇女的盛装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2) 代指美女
红妆千万——唐· 李朝威《柳毅传》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本姓
(1).古代姓、氏有别,同一始祖母生下的子女及其后代是一姓,称“本姓”。又名正姓。 汉 王充 《论衡·诘术》:“古者有本姓,有氏姓……以本姓则用所生,以氏姓则用事、吏、王父字。” 黄晖 校释:“《礼记大传》 郑 注曰:‘始祖为正姓,高祖为庶姓。’正姓即此本姓,庶姓即此氏姓。”
(2).原姓。《汉书·高帝纪》“母媪尝息大泽之陂” 唐 颜师古 注:“史家不详著 高祖 母之姓氏,无得记之……寧有 刘媪 本姓实存, 史迁 肯不详载?”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四》:“ 王秃子 幼失父母,迷其本姓,育於姑家,冒姓 王 。”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妒女
亦作“妬女”。传说为 介之推 之妹。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六:“俗传妬女者, 介之推 妹。与兄竞,去泉百里,寒食不许举火,至今犹然。女锦衣红鲜,装束盛服,及有人取山丹、百合经过者,必雷风电雹以震之。”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侍儿
(1).侍妾;姬妾。《史记·袁盎晁错列传》:“ 袁盎 自其为 吴 相时,有从史尝盗爱 盎 侍儿, 盎 知之,弗泄,遇之如故。” 宋 洪迈 《容斋随笔·乐天侍儿》:“世言 白乐天 侍儿唯 小蛮 、 樊素 二人。”
(2).使女;女婢。 唐 白居易 《长恨歌》:“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西游记》第二七回:“ 三藏 闻言道:‘女菩萨……怎么自家在山行走,又没个侍儿随从。这个是不遵妇道了。’”《红楼梦》第一○九回:“只见 妙玉 头带妙常冠……跟着一个侍儿,飘飘拽拽的走来。”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另一位是愿秋天薄暮,吐半口血,两个侍儿扶着,恹恹的到阶前去看秋海棠。”
(3).古代妇女自谦之称。《水浒传》第三二回:“那妇人含羞向前,深深地道了三个万福,便答道:‘侍儿是 清风寨 知寨的浑家。’”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荡舟
(1).以手推舟,行于陆地。《论语·宪问》:“ 南宫适 问於 孔子 曰:‘ 羿 善射, 奡 盪舟,俱不得其死然。’”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国 曰:“ 奡 多力,能陆地行舟。” 邢昺 疏:“盪,训推也,能陆地推舟而行。”一说,以舟船冲锋陷阵。见 清 顾炎武 《日知录·奡盪舟》。
(2).划船。 唐 刘禹锡 《采菱行》:“盪舟游女满中央,采菱不顾马上郎。”
(1).簸荡船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蔡 女为 桓公 妻, 桓公 与之乘舟,夫人荡舟, 桓公 大惧。”《淮南子·人间训》:“ 蔡 女荡舟, 齐 师大侵 楚 。”
(2).用水师冲锋陷阵。《论语·宪问》:“ 羿 善射, 奡 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 顾炎武 《日知录·奡荡舟》:“古人以左右衝杀为盪,陈其鋭卒,谓之跳盪,别帅谓之盪主。”
(3).划船。 南朝 梁元帝 《采莲赋》:“妖童媛女,荡舟心许。” 唐 李咸用 《横塘行》:“红綃撇水荡舟人,画橈掺掺柔荑白。” 元 倪瓒 《九日过彦行用韵》:“荡舟烟景晚,举盃当素秋。”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为乐
奏乐。《论语·述而》:“不图为乐之至於斯也。” 何晏 集解引 王肃 曰:“为,作也。” 皇侃 义疏:“为,犹奏也。”
作乐,取乐。《后汉书·灵帝纪》:“帝著商估服,饮宴为乐。” 南朝 宋 鲍照 《拟行路难》诗之三:“含歌揽涕恆抱愁,人生几时得为乐!”《太平广记》卷三九四引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徐智通》:“明晨何以为乐?”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空闺
谓丈夫外出,妻子寂寞独居之处。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三:“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南朝 宋 鲍照 《秋夜》诗之一:“环情倦始復,空闺起晨装。” 唐 骆宾王 《荡子从军赋》:“征夫行乐践榆溪,倡妇衔怨守空闺。”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梦寐
睡梦;梦中
壮士临阵,不死带伤,理之自然也。何故以梦寐之事疑心乎?——《三国演义》
唐代,宋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