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夕]夕原文
近山易为夕,岭高日落早。
霭霭挹空翠,暮色千林表。
吾游亦已罢,寝斋静憩好。
岩寺鸣晚钟,庭树归宿鸟。
几案有古书,挑灯试精讨。
[夕]诗词问答
问:夕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夕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夕]注释
1. 押词韵第八部 出处:御制诗三集卷七十三
[夕]参考注释
[夕]日落
太阳西沉
[夕]霭霭
云雾密集的样子
山头霭霭暮云横。——宋· 苏轼《题南溪竹上》
[夕]空翠
(1).指绿色的草木。 南朝 宋 谢灵运 《过白岸亭》诗:“空翠难强名,渔钓易为曲。” 郭沫若 《李白与杜甫·杜甫与岑参》:“满陂空翠,净无纤尘,鸥凫散乱,管弦齐奏,四处都在唱歌。”
(2).指绿叶。 唐 孟浩然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诗:“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 清 陈维崧 《齐天乐·暮春风雨》词:“小楼昨夜东风到,吹落满园空翠。”
(3).指青色的潮湿的雾气。 唐 王维 《山中》诗:“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宋 范成大 《浪淘沙》词:“空翠湿征鞍,马首千山。” 郁达夫 《题画》诗之四:“贪坐溪亭晚未归,四山空翠欲沾衣。”
(4).指碧空,苍天。 唐 白居易 《大水》诗:“苍茫生海色,渺漫连空翠。”
(5).指清澈的泉水。 清 魏源 《四明山中峡诗》之二:“山深云液积,尽化流泉清。家家吸空翠,妇孺皆聪明。”
[夕]暮色
黄昏时的天色
暮色笼罩了大地
[夕]林表
(1).林梢,林外。《文选·谢朓<休沐重还丹阳道中>》诗:“云端 楚 山见,林表 吴 岫微。” 李善 注:“表,犹外也。” 宋 周邦彦 《浣溪沙》词之三:“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四·郑刺史祠》:“遥见山麓屋宇,隐隐出林表,策马赴之。”
(2). 汉 宫中女官名。《汉书·叙传上》:“时 长信 庭林表适使来,闻见之。” 颜师古 注:“ 长信 宫庭之林表也。林表,官名耳。庭非官称也。”
[夕]寝斋
卧室。《南史·梁纪中·武帝下》:“及 宣武 在 郢 ,此覡还都,乃见六龙俱在帝所寝斋,遂去 郢 之 雍 。”
[夕]静憩
指隐居。 隋 江总 《摄山栖霞寺碑》:“曩日静憩 钟巖 ,余便观止。餐仁饮德,十有餘年。”
[夕]晚钟
傍晚的钟声。 唐 杜甫 《惠义寺送王少尹赴成都得峰字》诗:“骑马行春径,衣冠起晚鐘。” 清 黄景仁 《舟泊偕稚存饮江市次韵》:“小住征橈醉旅亭,晚鐘烟外正星星。”
[夕]归宿
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结局
正如马克思改造过的政治经济学向我们指明了人类社会的必然归宿。——《论学习 * 主义》
[夕]几案
亦作“ 几桉 ”。1.桌子;案桌。 汉 王粲 《儒吏论》:“彼刀笔之吏,岂生而察刻哉?起於几案之下,长於官曹之间,无温裕文雅以自润,虽欲无察刻,弗能得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治家》:“或有狼籍几案,分散部帙,多为童幼婢妾之所点污,风雨虫鼠之所毁伤,实为累德。” 宋 文同 《和仲蒙夏日即事》诗:“簿领初休几桉清,西轩移枕卧前楹。”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八:“夏夜,每有虫行几案间,亦能飞。”
(2).借指文牍工作。《魏书·邢昕传》:“既有才藻,兼长几案。”《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七年》:“ 顺 抗声叱之曰:‘尔刀笔小才,止堪供几案之用,岂应污辱门下,斁我彝伦!’”
[夕]古书
古代的著作
[夕]挑灯
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 唐 岑参 《邯郸客舍歌》:“ 邯郸 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宋 秦观 《次韵公闢闻角有感》:“秉烛何人犹把盏,挑灯有女正穿针。”《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那 许武 日则躬率童僕,耕田种圃,夜则挑灯读书。”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如果我们在夜里挑灯闲谈,是可以谈它整个晚上的。”
[夕]精讨
细心研究。 南朝 梁简文帝 《答湘东王上王羲之书书》:“《阳春》高而不和,妙声絶而不寻,竟不精讨錙銖,覈量文质,有异巧心,终愧妍手。” 清 唐孙华 《闻野弟贻眼镜十六韵》:“晚研心尚在,精讨力难胜。”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