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十四吟十首】作者:刘克庄 朝代:宋代
[上十四吟十首]上十四吟十首原文
邻鸡呼觉强冠簪,病起屠苏且浅斟。
旋读生书无记性,冥搜警句有贪心。
生惭族老封高尚,死慕先贤谥醉今。
自笑此翁迂阔甚,后千百世待知音。
[上十四吟十首]诗词问答
问:上十四吟十首的作者是谁?答:刘克庄
问:上十四吟十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刘克庄的名句有哪些?答:刘克庄
[上十四吟十首]刘克庄上十四吟十首 书法图
上十四吟十首书法作品
[上十四吟十首]参考注释
[上十四吟十首]冠簪
(1).使冠固定于发髻上的簪子。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叛贼·发冢》:“其棺内外寳货不可胜计, 沉 得其冠簪一枚,长数寸,而古作紺碧色,出以示余。” 明 李东阳 《兆先赴试三河念之有作》诗:“髻丱能几时,忽已胜冠簪。”胜冠簪,犹言成年。
(2).比喻仕宦。 明 李东阳 《不寐》诗:“弱岁忝科籍,冠簪奉明廷。”
[上十四吟十首]病起
病愈。 宋 苏舜钦 《病起》诗:“ 吴 天摇落奈愁何,病起风前白髮多。争得 松江 变醇酒,拍浮终日恣酣歌。”
[上十四吟十首]屠苏
(1) 古代一种酒名,常在农历正月初一饮用
(2) 房屋;草庵
[上十四吟十首]生书
未读过的书。亦指新课。 唐 姚合 《下第》诗:“闭门辞杂客,开篋读生书。” 唐 杜荀鹤 《秋日山中寄池州李常侍》诗:“出为羈孤营糲食,归同弟姪读生书。” 李劼人 《死水微澜》第一部分一:“为了生书上得太多,背不得,脑壳上挨几界方。”
[上十四吟十首]记性
记忆能力
记性好
[上十四吟十首]冥搜
(1).尽力寻找,搜集。 晋 孙绰 《游天台山赋》:“非夫远寄冥搜,篤信通神者,何肯遥想而存之。” 宋 周密 《齐东野语·书籍之厄》:“吾家三世积累,先君子尤酷嗜,至鬻负郭之田以供笔札之用。冥搜极讨,不惮劳费,凡有书四万二千餘卷。”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促织》:“而心目耳力俱穷,絶无踪响,冥搜未已,一癩头蟆猝然跃去。”
(2).深思苦想。 唐 王昌龄 《箜篌引》:“ 明光殿 前论九畴,簏读兵书尽冥搜。” 元 曾瑞 《青杏子·骋怀》曲:“情动魂消,腹稿冥搜,宿恩当受。” 清 采蘅子 《虫鸣漫录》卷下:“必兢兢焉冥搜积想,务期周遍而后已。”
[上十四吟十首]警句
简洁而含义深刻动人的句子。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上十四吟十首]贪心
(1) 贪得的欲望
(2) 不知足
[上十四吟十首]高尚
(1) 道德品质高雅的人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是多么高尚的人啊!他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鞠躬尽瘁》
(2) 有意义、不庸俗
高尚的娱乐
[上十四吟十首]先贤
已故的有才德的人
先贤祠
[上十四吟十首]迂阔
思想行为不切实际事理
迂阔之论
[上十四吟十首]千百
极言其多。 晋 左思 《吴都赋》:“缔交翩翩,儐客弈弈。出躡珠履,动以千百。”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殊不知戏场脚色,止此数人,便换千百个姓名,也只此数人装扮。” 茅盾 《子夜》十四:“他觉得四面八方有千百条毒眼光射到他身上。”
[上十四吟十首]知音
(1) 古代伯牙善于弹琴,钟子期善于听琴,能从伯牙的琴声中听出他寄托的心意
子期死, 伯牙绝弦,以无知音者。——《列子·汤问》
(2) 后来用知音称知己,能赏识的人
(3) 知心朋友
刘克庄,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