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作者:朱同 朝代:明代
[冬夜]冬夜原文
千林秋尽夜迢迢,十二栏杆倚碧霄。
道统已惭周茂叔,将门还许霍嫖姚。
乱山明月凉如雪,半夜狂风怒似潮。
白面书生成底事,莫将身世老渔樵。
[冬夜]诗词问答
问:冬夜的作者是谁?答:朱同
问:冬夜写于哪个朝代?答:明代
问:冬夜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朱同的名句有哪些?答:朱同
[冬夜]注释
1.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冬夜]参考注释
[冬夜]迢迢
(1) 形容遥远。也作[迢递]
千里迢迢
(2) 漫长;长久
夜迢迢
恨迢迢
[冬夜]十二
(1).十分之二。《史记·高祖本纪》:“地方二千里,持戟百万,县隔千里之外, 齐 得十二焉。” 裴骃 集解引 苏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税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礼·地官·载师》:“凡任地……甸稍县都,皆无过十二。” 贾公彦 疏:“皆无过十二者……皆无过十而税二。”《汉书·贡禹传》:“商贾求利,东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岁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税。” 颜师古 注:“若有万钱为贾,则获二千之利。”
(3).形容数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齐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云气出表里。”参见“十二分。”
[冬夜]栏杆
由扶手和支柱构成的栅杆护围(如用于篱笆、护栏杆、楼梯扶拦)
[冬夜]碧霄
蓝天
[冬夜]道统
宋、明理学家称儒家学术思想接受的系统。他们自认为是继承周公、孔子的道统的
[冬夜]茂叔
《爱莲说》作者周敦颐的字
非故效颦于茂叔。——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冬夜]将门
将帅门下,将帅家门。《史记·田叔列传》:“吾闻之,将门之下,必有将类。” 唐 王维 《李陵咏》:“ 汉 家 李将军 ,三代将门子。”
[冬夜]还许
也许,还可能。《儿女英雄传》第三二回:“那戏儿一出是怎么件事,或者还许有些知道的,曲子就一窍儿不通了。”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屋子里的银子,就您大哥知道,别人翻箱倒笼的费事,还许找寻不着。”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八:“ 老张 要是幸而有忏悔的机会, 孙八 还许阻止他。”
[冬夜]霍嫖姚
指 西汉 抗击 匈奴 名将 霍去病 。以其受封嫖姚校尉,故名。后亦借指守边立功的武将。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之十:“寒衣须及早,将寄 霍嫖姚 。” 唐 杜甫 《陪柏中丞观宴将士》诗之二:“ 汉 朝频选将,应拜 霍嫖姚 。”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蹈海几同 陆君实 ,破家终愧 霍嫖姚 。”
[冬夜]明月
(1) 明亮的月亮
明月几时有
(2) 指夜明珠
[冬夜]半夜
(1) 夜的中间;特指夜里12点钟
(2) 一夜之半
清风半夜鸣蝉。——宋· 辛弃疾《西江月》
喜置榻上,半夜复苏。——《聊斋志异·促织》
[冬夜]狂风
(1) 气象术语中指速度为每小时88到108公里的风
(2) 猛烈的风。比喻破坏性的力量或影响
战争的狂风摧毁了他的家
[冬夜]白面书生
指年纪轻见识浅,缺乏实际锻炼的读书人
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辈谋之,事何由济。——《宋书·沈庆之传》
[冬夜]底事
(1).何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天子富有四海,立皇后有何不可,关汝诸人底事,而生异议!” 宋 张元干 《贺新郎·送胡邦衡侍制赴新州》词:“底事 崑崙 倾 砥柱 ,九地黄流乱注?” 清 赵翼 《陔馀丛考·底》:“ 江 南俗语,问何物曰底物,何事曰底事。 唐 以来已入诗词中。” 陈毅 《为苏南磨擦答某君书》诗:“投降缘底事?敌伪已图穷。”
(2).此事。 宋 林希逸 《题达摩渡芦图》诗:“若将底事比渠儂,老胡暗中定羞杀。” 清 李渔 《蜃中楼·怒遣》:“归向慈亲告,底事羞还怕。”
[冬夜]将身
立身处世。《孔子家语·五仪解》:“智士仁人,将身有节,动静以义。”
[冬夜]渔樵
(1).打鱼砍柴。 唐 高适 《封丘县》诗:“我本渔樵 孟诸 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宋 苏轼 《前赤壁赋》:“况吾与子渔樵於 江 渚之上,侣鱼鰕而友麋鹿。”
(2).渔人和樵夫。 唐 王维 《桃源行》:“平明閭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宋 范成大 《携家石湖赏拒霜》诗:“渔樵引入新花坞,儿女扶登小锦城。” 清 顾光旭 《弓插》诗:“隔水断渔樵,横斜坏木桥。” 鲁迅 《南腔北调集·听说梦》:“至于另有些梦为隐士,梦为渔樵,和本相全不相同的名人,其实也只是豫感饭碗之脆,而却思将吃饭范围扩大起来。”
(3).指隐居。 南朝 梁 刘孝威 《奉和六月壬午应令》:“神心重丘壑,散步怀渔樵。” 唐 杜甫 《村夜》诗:“胡羯何多难,渔樵寄此生。” 明 屠隆 《綵毫记·乘醉骑驴》:“乾坤傲,永不踏红尘向市朝,真唤做圣世渔樵。”
明代,朱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