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拟行行重行行诗】_陆机 | 魏晋

【拟行行重行行诗】作者:陆机 朝代:魏晋

[拟行行重行行诗]拟行行重行行诗原文

悠悠琴行迈远。
琴戚戚忧思琴深。
此思亦何思。
思君徽与音。
音徽日夜离。
缅邈若飞沈。
王鲔怀河岫。
晨风思北林。
游子眇天末。
还期不可寻。
惊飙褰反信。
归云难寄音。
伫立想万里。
沈忧萃我心。
揽衣有余琴。
循形不盈衿。
去去遗情累。
安处抚清琴。

[拟行行重行行诗]诗词问答

问:拟行行重行行诗的作者是谁?答:陆机
问:拟行行重行行诗写于哪个朝代?答:魏晋
问:陆机的名句有哪些?答:陆机

[拟行行重行行诗]参考注释

[拟行行重行行诗]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拟行行重行行诗]行迈

行走不止;远行。《诗·王风·黍离》:“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马瑞辰 通释:“迈亦为行,对行言,则为远行。行迈连言,犹《古诗》云‘行行重行行’也。” 汉 王充 《论衡·指瑞》:“实者驎至,无所为来,常有之物也,行迈 鲁 泽之中,而 鲁国 见其物遭获之也。”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吾衰怯行迈,旅次展崩迫。” 明 杨士奇 《汉江夜泛》诗:“悠悠念行迈,慊慊怀所懽。” 周咏康 《杂诗》:“行迈多伤感,凄愴理素琴,一弹再三嘆,哀响入云岑。”参见“ 行行 ”。

[拟行行重行行诗]戚忧

忧愁。《左传·僖公十五年》:“ 晋 人慼忧以重我,天地以要我。”

忧伤。 宋 欧阳修 《国学试策》之二:“戚忧未弭, 子夏 不能成声;感慨形言, 孟尝 所以抆泣。” 宋 陈亮 《祭姨母周夫人黄氏文》:“ 亮 自幼时固已识我先妣之戚忧,常惧力之不足以任其后也。”

[拟行行重行行诗]亦何

何其;多么。 晋 葛洪 《神仙传·阴长生》:“况仙人亦何急急,令闻达朝闕之徒,知其所云为哉!” 唐 杜甫 《鹿头山》诗:“斯人亦何幸,公镇踰岁月。” 清 方文 《宋遗民咏·赵子固孟坚》:“嗟彼承旨者,失身亦何愚!”

[拟行行重行行诗]音徽

(1).指琴上供按弦时识音的标志。亦指琴或乐曲。 南朝 宋 谢灵运 《君子有所思行》:“长夜恣酣饮,穷年弄音徽。” 南朝 梁 刘孝标 《重答刘秣陵诏书》:“余悲其音徽未沫,而其人已亡。”

(2).美音;德音。《文选·王俭<褚渊碑文>》:“风仪与秋月齐明,音徽与春云等润。” 李善 注:“音徽,即徽音也。” 张铣 注:“徽,美也。”

(3).指音容。 唐 刘禹锡 《彭阳唱和集引》:“今年公在 并州 ,予守 吴门 ,相去迥远,而音徽如近。”

(4).犹音讯;书信。《文选·陆机<拟庭中有奇树>诗》:“欢友兰时往,迢迢匿音徽。” 李周翰 注:“音徽,言文章、书信。” 前蜀 魏承班 《谒金门》词:“雁去音徽断絶,有恨欲凭谁説。” 明 汤显祖 《紫箫记·出山》:“十年来, 河 陇 路断, 松潘 围逼,至今三君音徽断絶。”

[拟行行重行行诗]日夜

白天和黑夜

其时日夜兵火交迫。——《广州军务记》

日夜望将军至。——《史记·项羽本纪》

[拟行行重行行诗]缅邈

久远;遥远。《文选·潘岳<寡妇赋>》:“遥逝兮逾远,缅邈兮长乖。” 吕延济 注:“缅邈,长远貌。” 唐 张说 《游洞庭湖湘》诗:“缅邈 洞庭 岫,葱蒙水雾色。” 明 汤显祖 《邯郸记·织恨》:“望断银河心缅邈,恨蓬首居然织作。” 清 顾炎武 《与王虹友书》:“惟是筋力衰隤,山川缅邈。”

[拟行行重行行诗]飞沈

亦作“ 飞沉 ”。1.飞升和沉落。《后汉书·党锢传·李膺》:“愿怡神无事,偃息衡门,任其飞沉,与时抑扬。” 唐 李商隐 《摇落》诗:“水亭吟断续,月幌梦飞沉。” 明 陆粲 《赠别王直夫》诗:“丈夫志千载,飞沉何足叹!”

(2).指鸟和鱼。 晋 陆机 《赠从兄车骑》诗:“营魄怀兹土,精爽若飞沉。” 南朝 梁 何承天 《达性论》:“安得与夫飞沉蠉蠕并为众生哉。” 唐 刘禹锡 《和乐天闲园独赏八韵》:“动植随四气,飞沉含五情。”

(3).指声调的平清和仄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声律》:“凡声有飞沉,响有双叠,双声隔字而每舛,迭韵杂句而必睽,沉则响发而断,飞则声颺不还。”

(4).指山和河。 明 唐顺之 《谢病赠别高参政子业》诗:“从兹一相失,长嘆隔飞沉。”

[拟行行重行行诗]王鲔

鱼名。 汉 张衡 《东京赋》:“王鮪岫居,能鳖三趾。” 晋 陆机 《拟古·拟<行行重行行>》:“王鮪怀河岫,晨风思北林。”

[拟行行重行行诗]晨风

(1).清晨的风。 晋 潘岳 《怀旧赋》:“晨风凄以激冷,夕雪暠以掩路。” 唐 柳宗元 《巽公院五咏·芙蓉亭》:“清香晨风远,溽彩寒露浓。”《红楼梦》第一回:“其晨风夕月,阶柳庭花,亦未有妨我之襟怀笔黑者。” 刘白羽 《写在太阳初升的时候·第一封》:“车走了一段路,我回过头看看,他披着老羊皮,还在冰冷的晨风中站着望我们呢!”

(2).鸟名。《诗·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鬱彼北林。” 毛 传:“晨风,鸇也。” 晋 陆机 《拟<行行重行行>》诗:“王鮪怀河岫,晨风思北林。”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红阳飞鹊,紫燕晨风。”

[拟行行重行行诗]北林

(1).林名。《诗·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鬱彼 北林 。” 毛 传:“ 北林 ,林名。”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一:“高臺多悲风,朝日照 北林 。”

(2).泛指北边的树林。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一:“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 晋 傅玄 《饮马长城窟行》:“梦君结同心,比翼游北林。”

[拟行行重行行诗]游子

久居他乡或异国之人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孟效《游子吟》

浮云蔽白曰,游子不顾反。——《古诗十九首》

浮云游子意。——唐· 李白《送友人》

[拟行行重行行诗]天末

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汉 张衡 《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 唐 杜甫 《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清 龚自珍 《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故人天末不见,使我思华年。” 叶圣陶 《夜》:“狗吠声同汽车的呜呜声远得几乎渺茫,好象在天末的那边。”

[拟行行重行行诗]不可

(1)

不可能;不可以

兼与药相粘,不可取。——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学不可以已。——《荀子·劝学》

(2)

决不能,必须不

而势力众寡不可论。——《资治通鉴》

不可一概而论

(3)

与[非]搭配,表示必须或一定

今天这个会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拟行行重行行诗]惊飙

突发的暴风;狂风。 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卒遇回风起,吹我入云间……惊飆接我出,故归彼中田。” 宋 周邦彦 《端鹤仙》词:“惊飆动幕,扶残醉绕红药。” 清 谭嗣同 《公宴》诗:“惊飆下纤云,瑶瑟声为哀。”

驚飇:同“ 惊飆 ”。 汉 张衡 《南都赋》:“足逸惊飇,鏃析毫芒。” 宋 司马光 《奉同何济川迎吏未至秋暑方剧呈同舍》诗:“何时惊飇来,扫荡天地清。” 清 李调元 《送舍人徐蒸远回南》诗:“惊飇凄以肃,冻雪欲封瓦。”

驚飈:同“ 惊飆 ”。 晋 殷仲文 《解尚书表》:“洪波振壑,川无恬鳞;惊飈拂野,林无静柯。” 元 揭傒斯 《湖南宪使卢学士移病归颍》诗:“惊飈卷飞辙,寥落从此始。” 清 纪昀 《风土》诗之十九:“惊飈相戒避 三泉 ,人马轻如一叶旋。”

[拟行行重行行诗]归云

犹行云。《汉书·礼乐志》:“流星陨,感惟风,籋归云,抚怀心。” 晋 潘岳 《西征赋》:“吐清风之飂戾,纳归云之鬱蓊。” 宋 柳永 《少年游》词:“归云一去无踪跡,何处是前期?”

[拟行行重行行诗]寄音

传递音信;传递书信。 晋 陆机 《拟<行行重行行>》诗:“惊飈褰反信,归云难寄音。” 宋 梅尧臣 《方在许昌幕内弟滁州谢判官有书邀余诗》诗:“从事 滁阳 去,寄音苦求诗。” 元 费唐臣 《贬黄州》第一折:“学士大人携家远謫,朝中旧僚友,也要常常寄音回去。” 明 刘基 《江神子·次刘宗保韵》词:“钧天虎豹守重关,隔人间,寄音难。”

[拟行行重行行诗]伫立

久立,长时间地站着

[拟行行重行行诗]万里

万里(1916- ) :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山东东平人。1936年加入中国 * 。曾任冀鲁豫地委书记、南京市军管会经济部部长。建国后,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城市建设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北京市副市长、铁道部部长、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拟行行重行行诗]沈忧

亦作“沉忧”。深忧。 三国 魏 曹植 《杂诗》之二:“去去莫復道,沉忧令人老。” 宋 曾巩 《秋夜》诗:“清泪昏我眼,沉忧回我肠。” 王统照 《车中》:“原来他正沉在一种幽绵的细微的沉忧的感思之中,所以没有注意到自己所立的地位。”

[拟行行重行行诗]揽衣

亦作“擥衣”。提起衣衫。 唐 白居易 《酬集贤刘郎中对月见寄兼怀元浙东》诗:“下有白头人,擥衣中夜起。”

[拟行行重行行诗]有余

(1) 有剩余

绰绰有余

(2) 有零

五十有余

[拟行行重行行诗]盈衿

犹满胸,满怀。 晋 陆机 《赴洛》诗:“佇立愾我嘆,寤寐涕盈衿。”

[拟行行重行行诗]去去

越去越远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 宋· 柳永《雨霖铃》词

[拟行行重行行诗]遗情

(1).留下情思。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於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

(2).无情;无动于衷。 晋 陆机 《赠潘尼》诗:“遗情市朝,永志丘园。” 南朝 宋 谢灵运 《述祖德》诗之二:“遗情拾尘物,贞观丘壑美。” 明 张居正 《与司成马孟河书》:“公遗情缨袚,结意烟霞,蝉脱於秽,素心独往。”

(3).指对世事无动于衷,遗弃世情。 明 汤显祖 《寄袁小修》:“古来英桀不欲委化遗情,而争长生久视者,亦各其悲苦所至。”

(4).指遗漏未及的情感。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诗中难者,莫过於情诗,然乐府尤盛於 元 ,千万人口中咀嚼,外无遗景,内无遗情,虽有作者,罕得新意。”

[拟行行重行行诗]安处

(1).安定闲适地生活。《诗·小雅·小明》:“嗟尔君子,无恒安处。” 汉 班固 《西都赋》:“后宫则有掖庭椒房,后妃之室, 合欢 增城 ,安处常寧。” 晋 陆机 《拟行行重行行》诗:“去去遗情累,安处抚清琴。”

(2).安妥,妥贴。《汉书·艺文志》:“《孝经》者…… 汉 兴, 长孙氏 、博士 江翁 、少府 后苍 、諫大夫 翼奉 、 安昌侯 张禹 传之,各自名家。经文皆同,唯 孔子 壁中古文为异。‘父母生之,续莫大焉’,‘故亲生之膝下’,诸家説不安处,古文字读皆异。”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孝经》云:‘续莫大焉’,而诸家之説各不安处之也。”

(3).安置;安排。《太平广记》卷三八三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曲阿人》:“吾比欲安处汝,职局无缺者,唯有雷公缺,当啟以补其职。”《北齐书·薛修义传》:“﹝ 薛修义 ﹞招降胡酋 胡垂黎 等部落数千口,表置 五城郡 以安处之。”

(4).谓停息。 汉 王粲 《从军》诗之二:“日月不安处,人谁获常寧。”

(5).安然接受。 唐 柳宗元 《答吴武陵<非国语>书》:“每为一书,足下必大光耀以明之,固又非僕之所安处也。”

安定舒适的居处。《管子·心术下》:“岂无安处哉?我无安心。” 唐 白居易 《四十五》诗:“老来尤委命,安处即为乡。”

[拟行行重行行诗]清琴

音调清雅的琴。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之四:“有客从南来,为我弹清琴。”《魏书·阳固传》:“ 赐 凴轩而策駟兮,抚清琴而自娱。” 清 龚自珍 《凤凰台上忆 * 》词:“白昼高眠,清琴慵理,閒官道力初成。”

,

  • 【赠文叔良】_王粲 | 魏晋
  • 【赠文叔良】_王粲 | 魏晋 >> 【赠文叔良】_王粲 | 魏晋...

  • 【归园田居·其六】_陶渊明 | 魏晋
  • 【归园田居·其六】_陶渊明 | 魏晋 >> 【归园田居·其六】_陶渊明 | 魏晋...

  • 【结客篇】_曹植 | 魏晋
  • 【结客篇】_曹植 | 魏晋 >> 【结客篇】_曹植 | 魏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