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王伯畏清心堂】作者:汪炎昶 朝代:宋代
[题王伯畏清心堂]题王伯畏清心堂原文
记语简以遒,饶舌泄幽秘。
洗尽闤闠腥,阐此林壑气。
日予炯灵台,颇已窥彷佛。
声利汹金鼓,耳目易烽燧。
未用死灰渠,我道故自异。
耿耿终莫易,当如浊时水。
浊匪却而澄,浊自靡所寄。
子本不避俗,而俗若子避。
共袖剥啄手,为子成僻邃。
任物解外梏,冥心蕴真诣。
亦子谢尘嚣,亦不臞吾意。
岂但静所守,经世可如是。
[题王伯畏清心堂]诗词问答
问:题王伯畏清心堂的作者是谁?答:汪炎昶
问:题王伯畏清心堂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汪炎昶的名句有哪些?答:汪炎昶
[题王伯畏清心堂]参考注释
[题王伯畏清心堂]饶舌
滔滔不绝多嘴多舌地、毫无效果地讲话
王趣驾参礼,行修默然,但云:[延寿饶舌。]——《吴越备史》
[题王伯畏清心堂]幽秘
亦作“ 幽秘 ”。1.深奥;神秘。 唐 崔融 《嵩山启母庙碑》:“天道幽祕,生涯纠错。” 宋 范仲淹 《酬和黄太傅》:“孰为未闻达,聊以道幽祕。” 叶圣陶 《倪焕之》十七:“他想得很渺远,很幽秘。”
(2).指神秘之事。 清 李渔 《比目鱼·草札》:“将书缩作丸,不但传幽秘。”
见“ 幽祕 ”。
[题王伯畏清心堂]林壑
树林和山谷
[题王伯畏清心堂]灵台
(1) 指心;心灵
不可内于灵台。——《庄子·庚桑楚》
(2) 放灵柩或死者遗像、骨灰盒的台
灵台左右排列着花圈
[题王伯畏清心堂]彷佛
同“仿佛”
[题王伯畏清心堂]声利
犹名利。 南朝 宋 鲍照 《咏史》:“五都矜财雄,三川养声利。” 唐 韩愈 《送区册序》:“与之翳嘉林,坐石磯,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张諲》:“ 諲 , 永嘉 人,初隐 少室 下,闭门修肄,志甚勤苦,不及声利。” 清 薛福成 《送吴南屏游庐山序》:“ 巴陵 吴南屏 先生以邃学鸿文,遗外声利,家居有年。”
[题王伯畏清心堂]金鼓
(1).四金和六鼓。四金指錞、镯、铙、铎。六鼓指雷鼓、灵鼓、路鼓、鼖鼓、鼛鼓、晋鼓。金鼓用以节声乐,和军旅,正田役。见《周礼·地官·鼓人》。亦泛指金属制乐器和鼓。《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 杨伯峻 注:“ 庄 十年《传》云‘夫战,勇气也’,此气即勇气;又云‘一鼓作气’,足见金鼓所以励勇节气者。金鼓以声为用而制其气,故曰声气。” 南朝 梁 沉约 《齐明帝哀策文》:“伐金鼓以清道,扬悲笳而啟路。” 宋 梅尧臣 《送王道粹学士知亳州》诗:“金鼓鸣两旁,壶浆拥通逵。” 明 何景明 《送季公从地官》诗:“城边金鼓花时发,海畔楼船日夕过。” 何其芳 《画梦录·岩》:“我耳边已隐隐有金鼓杀伐之声。”
(2).钲。《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摐金鼓,吹鸣籟。” 颜师古 注:“金鼓谓鉦也。” 王先谦 补注:“鉦,鐃也。其形似鼓,故名金鼓。”
[题王伯畏清心堂]耳目
(1) 耳朵与眼睛;耳闻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狭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浅
耳目灵光
(2) 监视人或为别人收集情报者
使者以从事为耳目。——《后汉书·朱浮传》
[题王伯畏清心堂]烽燧
即[烽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两种信号,白天放烟叫[烽],夜间举火叫[燧]
修烽燧。——《后汉书·光武帝下》
南朝自 武昌至 京口,列置烽燧。——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题王伯畏清心堂]死灰
(1)
(2) 完全熄灭的火灰,因其颜色为灰白色,用以形容类似的颜色
眼睛里那死灰般的颜色忽然不见了,发射出一种喜悦的光。——《七根火柴》
面如死灰
(3) 形容激情已逝,心灰意懒,不再有感情的起伏
心若死灰
[题王伯畏清心堂]道故
叙说故旧之情。《史记·滑稽列传》:“若朋友交游,久不相见,卒然相覩,欢然道故。”《花月痕》第三回:“这日要往城外探亲,适与 痴珠 相值,两边急忙跳下车来,欢然道故。”
[题王伯畏清心堂]耿耿
(1) 心中挂怀,烦躁不安的样子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茕茕而至曙。——《楚辞·屈原·远游》
耿耿于怀
(2) 明亮;显著;鲜明
秋河曙耿耿,寒渚夜苍苍。——谢眺《夜发新林至京邑》
(3) 诚信守节的样子
忠心耿耿为祖国
进雄鸠之耿耿兮,谗介介而蔽之。——汉· 刘向《九叹·惜贤》
[题王伯畏清心堂]时水
应时的雨水。《管子·立政》:“决水潦,通沟瀆,修障防,安水藏,使时水虽过度,无害於五穀。”
[题王伯畏清心堂]子本
利息和本金。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 唐 元稹 《估客乐》诗:“子本频蕃息,货贩日兼并。” 宋 叶适 《黄子耕墓志铭》:“又别造 安济坊 ,以居病囚。凡此皆自有子本,使后不废。”
[题王伯畏清心堂]不避
(1)
不回避,藐视困难和艰险
不避艰险
(2)
不让,不亚于,不差于
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 禹。——汉·晁错《论贵粟疏》
[题王伯畏清心堂]剥啄
亦作“剥琢”。1.象声词。敲门或下棋声。 宋 苏轼 《次韵赵令铄惠酒》:“门前听剥啄,烹鱼得尺素。” 清 钱谦益 《观棋绝句》之六:“疎帘清簟 楚 江秋,剥啄丛残局未收。” 清 阮升基 《修宜兴县旧志》:“是日宿戚 袁氏 家,闻剥琢声,出视无所见。”
(2).可重迭使用。 唐 韩愈 《剥啄行》:“剥剥啄啄,有客至门。”
亦作“剥琢”。1.叩击,敲打。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啄,亦从乌帽自欹斜。”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汪越》:“向山西行七八里,果见丛树中,有茅屋数椽,门悬韦箔,绕以笆篱。方将剥啄,而老人已扶笻出。”
(2).谓用喙刮啄。 郭沫若 《山中杂记·菩提树下》:“鸡雏啾啾地在她脚下争食,互相挤拥,互相践踏,互相剥啄着。”
[题王伯畏清心堂]冥心
(1).泯灭俗念,使心境宁静。《魏书·逸士传序》:“冥心物表,介然离俗,望古独适,求友千龄,亦异人矣。” 唐 修雅 《闻诵法华经歌》:“合目冥心子细听,醍醐滴入焦肠里。”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嵩山崇福宫表》:“迄无显效於盛时,固合冥心於暮齿。”《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寳玉 自在静室,冥心危坐。”
(2).潜心苦思;专心致志。《晋书·隐逸传·辛谧》:“是故不婴於祸难者,非为避之,但冥心至趣而与吉会耳。” 宋 苏舜钦 《诏狱中怀蓝田高先生》诗:“仰首羡飞鸟,冥心思故山。”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三:“难者虽紧要,且置之度外;易者虽不紧要,亦当冥心搜句。”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立宪纪闻》:“自甲午 中 日 一战,而吾国以东海大邦,见败於 扶桑 三岛,知微之士,乃冥心孤往,探索其由。”
[题王伯畏清心堂]真诣
谓精深的造诣。 清 陈田 《明诗纪事丙籤·陈章》:“ 杨循吉 七人联句诗,记 陈一夔 好作诗,醖酿典则,时有真诣语。”
[题王伯畏清心堂]尘嚣
指人世间的烦扰、喧嚣
借门游方士,焉测尘嚣外。——陶潜《桃花源诗》
[题王伯畏清心堂]岂但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仅]
岂但喜爱足球,他样样都喜爱
[题王伯畏清心堂]经世
(1) 治理国事
经世之才
(2) 阅历世事
养生以经世
[题王伯畏清心堂]如是
如此这么;像这样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清· 刘开《问说》
宋代,汪炎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