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乐洞】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水乐洞]水乐洞原文
水乐探幽洞,鍧铿果异常。
尽消诸虑处,繁会八音场。
非竹还非革,中宫亦中商。
妙张洞庭趣,何必问东阳。
[水乐洞]诗词问答
问:水乐洞的作者是谁?答:乾隆
问:水乐洞写于哪个朝代?答:清代
问:水乐洞是什么体裁?答:五律
问: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
[水乐洞]注释
1.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出处:御制诗二集卷七十
2. 去声
[水乐洞]参考注释
[水乐洞]水乐
指流泉所发出的悦耳声响。 唐 元结 《水乐说》:“ 元子 於山中尤所耽爱者有水乐。水乐是南磳之悬水,淙淙然,闻之多久,於耳尤便。” 宋 苏轼 《东阳水乐亭》诗:“流泉无絃石无窍,强名 水乐 人人笑。” 清 林佶 《游武夷登一览亭》诗:“捨舟轻身陟危磴,听彻水乐鸣溅溅。”
[水乐洞]探幽
(1).探索深奥的事理。《后汉书·陈宠传》:“陛下探幽析微,允执其中,革百载之失,建永年之功。” 晋 潘尼 《释奠颂》:“探幽穷賾,温故知新。”
(2).探寻幽境。 五代 齐己 《送僧游龙门香山寺》诗:“君到 香山寺 ,探幽莫损神。” 清 乔莱 《湘口》诗:“探幽更向 愚溪 去,野性偏宜鸥鷺羣。”
[水乐洞]异常
(1) 非正常的;不同于平常的
异常现象
(2) 非常
任职期间异常紧张
[水乐洞]繁会
(1).犹交响。谓繁多的音调互相参错。《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五音纷兮繁会,君欣欣兮乐康。”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若夫聆繁会之响而顾问於庸工,非 延州 之清听也。” 南朝 梁 何逊 《日夕望江山赠鱼司马》诗:“城中多宴赏,丝竹常繁会。” 清 曾国藩 《求阙斋记》:“由是八音繁会,不足於耳,庶羞珍膳,不足於味。”
(2).繁盛。《文选·潘岳<藉田赋>》:“中黄曄以发暉兮,方綵纷其繁会。” 张铣 注:“繁会,言盛也。” 前蜀 杜光庭 《众修本命醮词》:“年禄增延,福祥繁会,公私贞吉,族属康寧。”
(3).指繁华荟萃之处;繁华。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集句》词:“繁会九衢三市,縹緲层楼杰观,雪片一冬深。” 清 林则徐 《筹议严禁鸦片章程折》:“若海疆商贾马头,及通衢繁会之区,吸食者不可胜数。”
[水乐洞]八音
(1).我国古代对乐器的统称,通常为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种不同质材所制。《书·舜典》:“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孔 传:“八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郑玄 注:“金,鐘鎛也;石,磬也;土,塤也;革,鼓鼗也;丝,琴瑟也;木,柷敔也;匏,笙也;竹,管簫也。”《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适物宜。” 宋 苏轼 《贺韩丞相启》:“付八音於 师旷 ,孰敢争能。”
(2).泛指音乐。 晋 葛洪 《抱朴子·博喻》:“故 离朱 剖秋毫於百步,而不能辩八音之雅俗。”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冶铸》:“虚其腹以振盪空灵,而八音起。”
(3).八风之音。《吕氏春秋·孝行》:“杂八音,养耳之道也。” 高诱 注:“八音,八卦之音。” 陈奇猷 校释:“八音,八风之音……阴阳家以八风分属八卦,故 高 谓八卦之音。”
[水乐洞]中宫
(1).指北极星所在的区域。古代划分星空的区域称为宫。《史记·天官书》:“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 司马贞 索隐引《文耀鉤》:“中宫大帝,其精北极星。”《后汉书·杨震传》:“去年十二月四日,京师地动……其日戊辰,三者皆土,位在中宫,此中臣近官盛於持权用事之象也。”《续古文苑·李播<天文大象赋>》:“既以歷於中宫,乃回眸而自东。” 苗为 注:“中宫,紫微垣也。”
(2).皇后居住之处。因以借指皇后。《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常紿我言从中宫来,即从中宫来, 许美人 儿何从生中?” 颜师古 注:“中宫,皇后所居。”《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六宫” 汉 郑玄 注:“六宫谓后也。若今称皇后为中宫矣。”《新唐书·冯元常传》:“尝密諫帝,中宫权重,宜少抑。由是为 武后 所恶。”《宣和遗事》前集:“中宫乃嘆曰:‘宰相如此,怎能治天下?’”
(3).借指正妻。 清 李渔 《慎鸾交·修好》:“论推乌,合把头名与。念他不向名家娶,合让鸞胶作主,但将他夹在其间,也当把中宫相遇。”
(4).宫中。《三国志·吴志·陆凯传》:“今中宫万数,不备嬪嬙,外多鰥夫,女吟於中。”《晋书·姚兴载记上》:“起浮图於 永贵里 ,立 波若臺 于中宫,沙门坐禪者恆有千数。” 唐 王建 《宫词》之六一:“中宫传旨音声散,诸院门开触处行。”
(5).指中焦。《黄庭外景经·下部经》:“脾中之神主中宫。”
(6).指中丹田。 金松岑 《心声》:“夫士,国之肝肾;夫士之言,国之声息也。肢体惫而声息雄,议论不少倦。中宫之气必完,干必终固。”
合乎五音中的宫级音阶。《管子·地员》:“三七二十一尺而至於泉,呼音中宫,其泉黄而糗,流徙。”《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疾呼中宫,徐呼中徵。”
[水乐洞]洞庭
(1).广阔的庭院。《庄子·天运》:“帝张《咸池》之乐於洞庭之野。” 成玄英 疏:“洞庭之野,天池之间,非 太湖 之 洞庭 也。”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尔乃御文轩,临洞庭。” 宋 苏轼 《坤成节集英殿教坊词·教坊致语》:“洞庭九奏,始识《咸池》之音;灵岳三呼,共献后天之祝。”
(2).湖名。即 洞庭湖 。《韩非子·初见秦》:“ 秦 与 荆 人战,大破 荆 ,袭 郢 ,取 洞庭 、 五渚 、 江 南。”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 洞庭 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莪州公诗》:“ 洞庭 春水添新涨,好看双飞返故林。”参见“ 洞庭湖 ”。
(3).湖名。 太湖 的别名。《文选·左思<吴都赋>》:“指 包山 而为期,集 洞庭 而淹留。” 刘逵 注引 王逸 曰:“ 太湖 在 秣陵 东,湖中有 包山 ,山中有如石室,俗谓 洞庭 。”参见“ 太湖 ”。
(4).山名。在 江苏省 太湖 中。有东西二山,东山古名 莫厘山 、 胥母山 、 元 明 后与陆地相连成半岛。西山即古 包山 。
[水乐洞]何必
反问的语气表示不必
何必去那么早
[水乐洞]东阳
(1).古邑名。 春秋 鲁 地。在今 山东省 费县 境。《左传·哀公八年》:“ 吴 师克 东阳 而进,舍於 五梧 。”
(2).古邑名。 春秋 齐 地。在今 山东省 临胊县 境。《左传·襄公六年》:“四月, 晏弱 城 东阳 而遂围 莱 。” 杜预 注:“ 东阳 , 齐 竟上邑。”
(3).古邑名。 战国 楚 地。在今 江苏省 盱眙县 境。《国语·楚语上》:“若资 东阳 之盗使杀之,其可乎?” 韦昭 注:“ 东阳 , 楚 北邑。”
(4).古地区名。 春秋 晋 地。相当今 河北省 太行山 以东 邢台 、 邯郸 一带。《左传·昭公二十二年》:“六月, 荀吴 略 东阳 。” 杜预 注:“ 东阳 , 晋 之 山 东邑, 魏郡 广平 以北。”
(5).古地区名。 战国 赵 地。《韩非子·初见秦》:“以 代 、 上党 不战而毕为 秦 矣, 东阳 、 河 外不战而毕反为 齐 矣。” 陈奇猷 集释引 鲍彪 曰:“ 东阳 属 清河 ;河外, 滹沱河 之外。”
(6).指 汉 东阳侯 张相如 。《汉书·贾谊传》:“於是天子议以 谊 任公卿之位。 絳 、 灌 、 东阳侯 、 冯敬 之属尽害之。” 颜师古 注:“ 东阳侯 , 张相如 也。” 唐 皮日休 《悼贾》:“上既悦而欲大用兮,遭 絳 灌 与 东阳 ,道既摈兮何明,乃出傅於 沅 湘 。”
(7).指 南朝 梁 沉约 。因其曾为 东阳 守,故称。 宋 曹组 《蓦山溪·梅》词:“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消瘦损, 东阳 也,试问花知否?” 元 袁易 《台城路》词:“风流渐懒,但诗恼 东阳 ,病添 中散 。”参见“ 东阳销瘦 ”。
(8).复姓。 南朝 宋 有 东阳无疑 。
乾隆,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