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作者:释渊 朝代:宋代
[偈]偈原文
节近端午,乍晴乍雨。
带累达磨眼睛,特地和泥合土。
二祖不会承当。
雪庭枉受辛苦。
引得后代儿孙。
各自开张门户。
或放南山毒蛇,或作玄沙猛虎。
雪峰连辊三毬,禾山一味打鼓。
山僧检点将来,尽是葛藤露布。
争如吃饭著衣,此外更无佛祖。
职嫂便是大哥妻,师姑元是女人做。
[偈]诗词问答
问:偈的作者是谁?答:释渊
问:偈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释渊的名句有哪些?答:释渊
[偈]参考注释
[偈]端午
(1).农历五月初五日。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亦以纪念相传于是日自沉 汩罗江 的古代爱国诗人 屈原 ,有裹粽子及赛龙舟等风俗。《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鶩角黍。” 南朝 梁 吴均 《续齐谐记·五花丝粽》:“ 屈原 五月五日投 汨罗水 , 楚 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筒子贮米,投水以祭之……今世五月五日作粽,并带栋叶五色丝,皆 汨罗 遗风也。”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蹋百草……採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端午》:“古时端午亦用五月内第一午日,《后汉书·郎顗传》以五月丙午遣太尉,又《论衡》曰,‘五月丙午日日中之时铸阳燧’,是午节宜用午日或丙日,后世专用五日,亦误。按《周官·壶涿氏》‘午贯象齿’ 郑 注:‘午故书为五’,然则午五本通用……后世以五月五日为午节,盖午五相通之误。”
(2).泛指农历每月初五日。 宋 洪迈 《容斋随笔·八月端午》:“ 唐玄宗 以八月五日生,以其日为千秋节。 张説 《上大衍历序》云:‘谨以 开元 十六年八月端午赤光照室之夜献之。’《唐类表》有 宋璟 《请以八月五日为千秋节表》云:‘月惟仲秋,日在端午。’然则凡月之五日,皆可称端午也。”
[偈]带累
自己遭不幸牵连别人;使受损害;连累
[偈]达磨
见“ 达摩 ”。
[偈]眼睛
眼的通称
[偈]特地
特意;特为
他昨晚特地来看你,你不在家
[偈]合土
和合泥土。《礼记·礼运》:“后圣有作,然后脩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臺榭、宫室、牖户。” 孔颖达 疏:“合土者,谓和合其土,烧之以作器物。”《孔子家语·问礼》:“后圣有作,然后修火之利,范金合土,以为宫室、户牖。”
[偈]二祖
(1).指 汉高祖 与 汉世祖 光武帝 。《文选·班固<典引>》:“然后宣二祖之重光,袭四宗之缉熙。” 蔡邕 注:“ 高祖 、 光武 为二祖。”《文选·张衡<东京赋>》:“瞻仰二祖,厥庸孔肆。” 张铣 注:“二祖, 高祖 光武 也。”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赵·刘宣》:“每读《汉书》 萧何 邓禹 传,未尝不反覆咏之曰:‘大丈夫若遭二祖,终不令两公独擅美于前矣。’”
(2).指 晋太祖 文帝 司马昭 与 晋世祖 武帝 司马炎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惟公太宰,光翼二祖。” 李善 注引 臧荣绪 《晋书》:“ 晋太祖 为大将军,以 贾充 为司马右长史,及 世祖 受禪,转太宰。”《文选·干宝<晋纪总论>》:“二祖逼禪代之期,不暇待三分八百之会也。” 张铣 注:“二祖谓 太祖 文皇帝 , 代祖 武皇帝 。”
(3).指 唐高宗 与 玄宗 。《新唐书·李德裕传》:“ 高宗 时 刘道合 玄宗 时 孙甄生 皆能作黄金,二祖不之服,岂非以宗庙为重乎?”
(4).指曾祖父与祖父。《文选·曹植<王仲宣诔>》:“自君二祖,为光为龙。” 吕向 注:“ 粲 曾祖 袭 ,祖 畅 ,皆为 汉 三公。”
(5).佛家指 中国 禅宗第二代祖师 慧可 。《景德传灯录·僧那禅师》:“会二祖説法,与同志十人投祖出家。” 张遵骝 《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公元五九三年》:“禪宗二祖 慧可 卒。”
[偈]不会
(1).不领会;不知道。 唐 元稹 《进田弘正碑文状》:“臣若苟务文章,广徵经典,非唯将吏不会,亦恐 弘正 未详。” 宋 周邦彦 《南乡子》词:“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2).不可能。 明 康湋川 《粉蝶儿·寄寿康对山太史》套曲:“也不索门栽五柳,也不索湖泛扁舟,利和名自不会挂心头。” 毛 * 《青年团的工作要照顾青年的特点》:“这样做,基本方向是不会错的。”
(3).谓不以时朝见天子。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资政新篇》:“或如 唐太宗 之责 尉迟恭 以 汉高 故事,或如 汉文 之责 吴 不会而赐杖以愧之,亦保全之一道也。”
[偈]承当
担当;承担
承当责任
[偈]辛苦
原指味道辛辣而苦,比喻艰难困苦
辛苦遭逢。——宋· 文天祥《过零丁洋》
[偈]引得
英文 index 的音译,即索引
[偈]后代
(1) 一个祖先的直到最远一代的后裔
子孙后代
留传给后代
(2) 某一时代以后的时代
这些远古的事,大都是后代人们的推测
(3) 动植物的后裔
异种杂交的小麦后代
[偈]儿孙
(1) 儿子和孙子
(2) 泛指后代
[偈]各自
(1) 各人自己
他们各自的家
各自解决食宿问题
各自弃甲投戈。——《三元里人民抗英》
(2) 各方中的每一方
各自多做自我批评
[偈]开张
(1) 开放;不闭塞
(2) 雄伟壮观
气势开张
[偈]门户
(1) 房屋的出入口
门户开放
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门户千万。——唐· 李朝威《柳毅传》
(2) 派别,宗派
门户之见
(3) 门第
门户相当
(4) 家;人家
兄弟分居,自立门户
[偈]南山
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偈]毒蛇
体内有毒腺的蛇,能使被咬的人畜中毒,如蝮蛇、眼镜蛇
[偈]猛虎
即老虎
猛虎下山
[偈]雪峰
积雪的山峰。 唐 杜甫 《出郭》诗:“远烟盐井上,斜景雪峰西。” 元 袁桷 《上京杂咏》之六:“天锡清凉国,晴霞绽雪峰。” 权宽浮 《牧场雪莲花》:“我跟他们一道走到外面,望着那灿烂的雪峰和羊群。”
[偈]一味
(1) 盲目,不顾客观条件
一味蛮干
(2) 单纯地
先生何故一味推脱
[偈]打鼓
(1) 击鼓
(2) 感到没有把握
(3) 感到心神不定,忐忑不安
还不知结果,她心里直打鼓
[偈]山僧
(1).住在山寺的僧人。 北周 庾信 《卧疾穷愁》诗:“野老时相访,山僧或见寻。” 唐 刘长卿 《寻盛禅师兰若》诗:“山僧独在山中老,唯有寒松见少年。” 元 李宗冽 《题岳溪禅林精舍》诗:“山僧四五人,屡访期识面。” 清 魏源 《武林纪游》诗之七:“百觅 理安寺 ,始与山僧晤。”
(2).僧人自称的谦词。《五灯会元·法眼宗·罗汉琛禅师》:“众人既尽在此,山僧不可无言。”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师曰:‘山僧过矣!夫人言明日作排,非今日矣。’”
[偈]点将
戏曲中主帅对将官点名分配任务,比喻叫出人名要他做什么事
[偈]尽是
到处是,很多很多
这儿尽是石头
[偈]葛藤
比喻纠缠不清的关系
[偈]露布
(1).不缄封的文书。亦谓公布文书。《东观汉记·李云传》:“ 白马 令 李云 素刚,忧国,乃露布上书。” 三国 魏 曹操 《让县自明本志令》:“人有劝 术 ( 袁术 )使遂即帝位,露布天下。” 宋 法常 《渔父词》词:“此事《楞严》尝露布,梅华雪月交光处。”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四:“﹝ 查如龙 ﹞为血书一通上 平西 ( 平西王 吴三桂 )……令一童子于王府上之。其意欲露布此书于人,胁王以不得不从之势。”
(2).军旅文书。(1)征讨的檄文。《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明 帝 时,大司农 弘农 董遇 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后 马超 反, 超 劫 洪 ( 贾洪 ),将诣 华阴 ,使作露布。 洪 不获已,为作之。司徒 钟繇 在东,识其文曰:‘此 贾洪 作也。’”按, 清 赵翼 《陔馀丛考·露布》:“自 贾洪 作此讨 曹操 后,遂专用于军事。”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桓宣武 ( 桓温 )北征, 袁虎 ( 袁宏 )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 袁 倚马前令作,手不輟笔,俄得七纸,殊可观。” 清 陈梦雷 《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露布降封豕,琱戈扫孽鲸。”(2)告捷文书。《周书·吕思礼传》:“ 沙苑 之捷,命为露布,食顷便成。”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露布》:“露布,捷书之别名也。诸军破贼,则以帛书建诸竿上,兵部谓之露布。” 明 张四维 《双烈记·从征》:“捷书不必通家信,露布先须达帝京。” 陈玉树 《乙酉春有感》诗:“瘴海珠江驰露布,金戈铁马逐天骄。”
(3).泛指布告、通告之类。 三国 魏 曹操 《表论田畴功》:“又使部曲持臣露布,出诱胡众。”《资治通鉴·唐懿宗咸通九年》:“ 庞勛 自谓无敌於天下,作露布,散示诸寨及乡村。” 王蒙 《歌神》五:“大街上贴出了通缉‘现行反革命分子’ 艾克兰穆 的露布,露布右上方还有他的一寸半身照。”
[偈]争如
(1).怎么比得上。 前蜀 韦庄 《夏口行》诗:“双双得伴争如雁?一一归巢却羡鵶。”《秦併六国平话》卷上:“龙虎未能争社稷,争如两个上将军?” 元 马致远 《岳阳楼》第二折:“争如我盖间茅屋临幽涧,披片 * 坐法坛?”
(2).犹怎奈。 唐 骆浚 《题度支杂事典庭中柏树》诗:“争如燕雀偏巢此,却是鸳鸯不得栖。” 宋 晏几道 《临江仙》词:“争如南陌上,占取一年春。”
(3).犹不如。 宋 辛弃疾 《婆罗门引》词:“争如不见;才相见、便有别离时。”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八:“譬如往日害相思,争如今夜悬梁自尽,也胜他时憔悴死。”《三国演义》第十九回:“ 玄德 既知能啖父,争如留取害 曹瞒 。” 清 丁澎 《见燕》诗:“相期定似逢寒食,乍见争如説故乡。”
[偈]吃饭
(1) 进食
我们今晚在哪儿吃饭
(2) 维持生活
靠打猎吃饭
[偈]此外
(1) 除此以外
(2) 在已提到的东西上外加的事情
此外,还可以使这个小机件用来压印可爱的浮雕图案
[偈]佛祖
(1).佛教称修行成道者为佛,开创宗派者为祖师,故称成佛作祖者为佛祖。 宋 志磐 有《佛祖统纪》五十四卷,详载 天台宗 的源流。 宋 苏轼 《和蔡景繁海州石室》诗:“前年开阁放柳枝,今年洗心归佛祖。” 宋 何薳 《春渚纪闻·苏黄秦书各有所僻》:“余家收 山谷 所书禪句几三十餘首,有云……‘自是钓鱼船上客,偶除鬚鬢著袈裟,佛祖位中留不住,夜来依旧宿芦花。’” 元 宋旡 《答无住和太初韵见寄》:“眼高无佛祖,诗癖有山兄。”
(2).指佛教的创始人 释迦牟尼 。
(3).犹言老天爷。表示惊叹之词。《红楼梦》第四一回:“ 刘姥姥 听了,摇头吐舌説道:‘我的佛祖!倒得十来隻鸡来配他,怪道这个味儿!’”
[偈]便是
(1).即是,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僕便是鬼。’”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若祗以平日之所飫闻习见者为平常,而以其罕闻骤见者为怪异,则怪异平常便是两事,经世出世便是两心。”
(2).即使;纵然。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便是 熊渠 、 养由基 、 李广 主名不审,无害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红楼梦》第四九回:“便是不会,也没难处。”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
(3).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我离了他家门便是。”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小可 曹州 人氏 贾仁 的便是。”《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布衣 近日馆于舍亲 卜 宅,尊客过问,可至浮桥南首大街 卜 家米店便是。”
(4).只因为。《水浒传》第二一回:“那老儿见是 宋江 来,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来得早?’ 宋江 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宣 道;‘娘子如何在此?’ 白娘子 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儿都踏湿了,教 青青 回家,取伞和脚下。又见晚下来。望官人搭几步则个。’”
(5).正是。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三:“鐘声欲絶东方动,便是寻常上学时。”
[偈]大哥
(1) 排行最大的哥哥
(2) 尊称与自己年纪相仿的男子
(3) 称排行最大的儿子
(4) 妻子称丈夫
[偈]师姑
尼姑。《景德传灯录·智通禅师》:“师姑天然是女人作。”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京师僧讳和尚,称曰大师;尼讳师姑,呼为女和尚。”《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夫家娘家着不得,剃了头髮做师姑。”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七:“七月十二晚上, 区 家请了几个师姑来给她念经。”
[偈]女人
(1) 成年的女子
(2) 指妻子
宋代,释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