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少年游(玉腊梅枝)】_韩淲 | 宋代

【少年游(玉腊梅枝)】作者:韩淲 朝代:宋代

[少年游(玉腊梅枝)]少年游(玉腊梅枝)原文

闲寻杯酒,清翻曲语,相与送残冬。
天地推移,古今兴替,斯道岂雷同。
明窗玉蜡梅枝好,人情淡、物华浓。
个样风光,别般滋味,无梦听飞鸿。

[少年游(玉腊梅枝)]诗词问答

问:少年游(玉腊梅枝)的作者是谁?答:韩淲
问:少年游(玉腊梅枝)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少年游(玉腊梅枝)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韩淲的名句有哪些?答:韩淲

[少年游(玉腊梅枝)]参考注释

[少年游(玉腊梅枝)]杯酒

(1).一杯酒。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未尝衔盃酒,接慇懃之欢。”

(2).指饮酒。《新唐书·张延赏传》:“吾武夫,虽有旧恶,盃酒间可解。”

[少年游(玉腊梅枝)]相与

副词。表示同时同地做某件事。可译为[共同]

舍人相与谏。——《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卒相与欢。

平原君竟与 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发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因相与言。——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少年游(玉腊梅枝)]残冬

冬季将尽之时。 宋 杨万里 《雪后东园午望》诗:“不道风光亏此老,将何功业答残冬?”《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回:“过了残冬,新年初四五日,我伯父便动身回 南京 去了。” 杨朔 《印度情思》:“残冬将尽,天气正好,不妨且到 印度 西南方 奥兰格巴 古城做一次短短的旅行。”

[少年游(玉腊梅枝)]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

[少年游(玉腊梅枝)]推移

变化、移动或发展

向大海方向猛力推移的冰川

[少年游(玉腊梅枝)]古今

古代和现代

古今差异

[少年游(玉腊梅枝)]兴替

兴盛衰废

以古为鉴,可知兴替。——《新唐书·魏征传》

[少年游(玉腊梅枝)]雷同

雷一发声,万物同时响应。今泛指事物与人相同者

毋剿说,毋雷同。——《礼记·曲礼上》

世雷同而炫曜兮,何毁誉之昧昧。——《楚辞·九辩》

[少年游(玉腊梅枝)]蜡梅

落叶灌木。叶对生,卵形。冬末开花,色如黄蜡,香味浓,供观赏。花可提取芳香油;花蕾入药,功能解暑生津、顺气、止咳。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今之蜡梅,按 山谷 诗后云: 京洛 间有一种花,香气似梅花,亦五出,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 京洛 人因谓蜡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蜡梅》:“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清 孙枝蔚 《留别季希韩暨令侄端木》诗:“不入 延令 郭,蜡梅四度黄。” 叶圣陶 《倪焕之》五:“对面是一张玲珑的琴桌;雨过天青的花瓶里,插几枝尚未全开的蜡梅。”

[少年游(玉腊梅枝)]人情

(1) 人的感情;人之常情

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世说新语·自新》

(2) 情面;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 恩惠,情谊

做个人情

(4) 赠品、礼品

送人情

忙又引了拜见贾母,将人情土物各种酬献了。——《红楼梦》

[少年游(玉腊梅枝)]物华

(1).自然景物。 南朝 梁 柳恽 《赠吴均》诗之一:“离念已鬱陶,物华復如此。” 唐 杜甫 《曲江陪郑南史饮》诗:“自知白髮非春事,且尽芳樽恋物华。” 宋 柳永 《八声甘州》词:“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清 金农 《游窦氏别圃》诗:“駘荡春游恋物华,已忘寄跡在天涯。”

(2).物的精华。参见“ 物华天宝 ”。

[少年游(玉腊梅枝)]个样

这样。 宋 苏轼 《记梦》诗:“不信天形真箇样,故应眼力自先穷。” 宋 刘克庄 《送真舍人帅江西》诗之二:“海神亦叹公清德,少见孤舟箇样轻。”

[少年游(玉腊梅枝)]风光

(1) 风景;景物

江南三月好风光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毛 * 《沁园春·雪》

(2) 名胜风景

(3) 光耀,体面(含贬义)

[少年游(玉腊梅枝)]滋味

味道

鲜肥滋味之享。——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少年游(玉腊梅枝)]飞鸿

(1).指画有鸿雁的旗。《礼记·曲礼上》:“前有车骑,则载飞鸿。” 孔颖达 疏:“鸿,鸿鴈也。鴈飞有行列,与车骑相似,若军前忽遥见彼人有多车骑,则画鸿於旌首而载之,使众见而为防也。”

(2).虫名。《逸周书·度邑》:“ 发 之未生,至于今六十年,夷羊在牧,飞鸿过野。”

(3).飞行着的鸿雁。 汉 马融 《长笛赋》:“尔乃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 南朝 宋 鲍照 《数诗》:“四牡曜长路,轻盖若飞鸿。” 清 龚自珍 《点绛唇》词:“目送飞鸿,影入长天灭。”

(4).指音信。 唐 韩愈 《祭窦司业文》:“自视雏鷇,望君飞鸿,四十餘年,事如梦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二回:“无端天外飞鸿到,传得家庭噩耗来。”

,

  • 【和范学士·其一】_彭汝砺 | 宋代
  • 【和范学士·其一】_彭汝砺 | 宋代 >> 【和范学士·其一】_彭汝砺 | 宋代...

  • 【西江月】_苏轼 | 宋代
  • 【西江月】_苏轼 | 宋代 >> 【西江月】_苏轼 | 宋代...

  • 【鹧鸪天】_佚名 | 宋代
  • 【鹧鸪天】_佚名 | 宋代 >> 【鹧鸪天】_佚名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