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词

【赠吴氏甥二首】_袁燮 | 宋代

【赠吴氏甥二首】作者:袁燮 朝代:宋代

[赠吴氏甥二首]赠吴氏甥二首原文

农夫力耕耘,岁功必倍疏。
吾儒用心苦,学业亦有秋。
圣贤有遗训,好古敏以求。
韦编至三绝,发愤穷深幽。
寝食俱相忘,此志何时休。
矧今后生辈,未脱童草俦,刻苦犹不足,讵可思悠悠。
而母早孀居,其穷未易瘳。
殷勤抚二子,不暇为身谋。
杂然万马群,望尔为骅骝。
翕如众乐奏,望尔为天球。
勿云年尚幼,岁月如川流。
及今不加鞭,壮大徒包羞。
轻璧惜寸阴,前哲勤进修。
勉尔务谨重,戒尔无轻浮。
人百已千之,庶解而母忧。

[赠吴氏甥二首]诗词问答

问:赠吴氏甥二首的作者是谁?答:袁燮
问:赠吴氏甥二首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袁燮的名句有哪些?答:袁燮

[赠吴氏甥二首]参考注释

[赠吴氏甥二首]农夫

1.指务农的人。 2.特指从事农业劳动的男子。 3.古代田官名。

[赠吴氏甥二首]耕耘

(1) 犁地除草。泛指农耕之事

夙兴夜寐,耕耘树艺,手足胼胝,以养其亲。——《荀子·子道》

秋田耕耘足,丰年雨露频。——唐· 元稹《代曲江老人百韵》诗

(2) 比喻各种辛勤劳动(多指脑力劳动)

着意耕耘,自有收获

[赠吴氏甥二首]岁功

(1).一年的时序。《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銖、两、斤、钧、石也……四万六千八十銖者,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象也。而岁功成就,五权谨矣。” 南朝 宋 沉约 《悯国赋》:“时难纷其未已,岁功迫其将徂。”《北史·循吏传论》:“为政之道,宽猛相济,犹寒暑迭代,俱成岁功也。” 明 宋濂 《燕书》之三三:“阴阳合而大化彰,寒暑正而岁功成,夫妇和而家政理,天道也,亦人道也。”

(2).一年农事的收获。《汉书·礼乐志》:“阳出布施於上而主岁功,阴入伏藏於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功。” 汉 王符 《潜夫论·爱日》:“竟亡一岁功,则天下独有受其飢者矣。” 唐 包佶 《祀雨师乐章·亚献终献》:“神行令,瑞飞空。迎乾德,祈岁功。” 金 元好问 《杂著》诗之一:“田家岂不苦?岁功聊可观。”

[赠吴氏甥二首]用心

想法;居心

别有用心

[赠吴氏甥二首]学业

(1) 学习的课业

(2) 学问

学业荒废

[赠吴氏甥二首]有秋

丰收,有收成;丰年。《书·盘庚上》:“若农服田力穡,乃亦有秋。” 晋 陶潜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穫》诗:“司田春有秋,寄声与我谐。飢者欢初饱,束带候鸣鸡。” 唐 元稹 《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乃詔执事,聿求其才,乘我有秋,大实仓廪。” 明 李贽 《复杨定见书》:“如种田相似,年年不輟,时时不改,有秋之穫如此,无成之岁亦如此,安可以一耕不穫而遂弃前事耶?”

[赠吴氏甥二首]圣贤

圣人与贤人的合称;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赠吴氏甥二首]遗训

前人留下或死者生前所说的有教育意义的话

[赠吴氏甥二首]好古

喜爱古代的事物

[赠吴氏甥二首]韦编

(1).古代用竹简书写,用皮绳编缀称“韦编”。《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絶。”后以“韦编”借指《易》。 唐 杨炯 《<王勃集>序》:“每览韦编,思弘大《易》。” 唐 许浑 《元处士自洛归宛陵山居》诗:“ 紫霄峯 下絶韦编,旧隐 相如 结韈前。”自注:“ 元君 旧隐 庐山 学《易》。”

(2).泛指古籍。 唐 周弘亮 《除夜书情》诗:“还伤知候客,花景对韦编。”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慈训》:“今汝萤火曾亲,蠹书堪读,可将玉管,从事韦编。”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始点漆於韦编,继操刀於简版。”参见“ 韦编三絶 ”。

[赠吴氏甥二首]三绝

(1).指 三国 魏 《受禅碑》的 王朗 文、 梁鹄 书、 钟繇 刻字。 唐 李绰 《尚书故实》:“ 魏 《受禪碑》, 王郎 文、 梁鵠 书, 钟繇 鐫字,谓之三絶。”

(2). 三国 吴 主 赵夫人 的织锦、刺绣、丝幔被称为“机绝”、“针绝”、“丝绝”,人谓“ 吴 有三絶,四海无儔其妙。”见 晋 王嘉 《拾遗记·吴》。

(3).指 晋 顾恺之 的才、画、痴。《晋书·文苑传·顾恺之》:“俗传 愷之 有三絶:才絶、画絶、痴絶。”

(4).指 晋 袁山松 之《行路难》辞、 羊昙 唱乐、 桓伊 挽歌。《晋书·袁山松传》:“ 山松 善音乐,旧歌有《行路难》曲,辞颇疎质, 山松 好之,乃文其辞句,婉其节制,每因酣醉纵歌之,听者莫不流涕。初, 羊曇 善唱乐, 桓伊 能輓歌,及 山松 《行路难》继之,时人谓之三絶。”

(5).指 晋 戴逵 所作佛像, 顾愷之 所作 维摩 画图, 义熙 年间 狮子国 所献玉像。《南史·夷貊传上·师子国》:“ 晋 义熙 初,始遣使献玉像,经十载乃至……先有徵士 戴安道 手製佛像五躯,及 顾长康 《维摩画图》,世人号之三絶。”

(6). 南朝 宋 谢瞻 所作《喜霁》诗, 谢灵运 写之, 谢琨 咏之, 王弘 称之为三绝。见《南史·谢瞻传》。

(7). 南朝 梁元帝 画 孔子 像,自撰赞辞并自书之,时人谓之三绝。见《南史·梁元帝纪》。

(8). 隋 田僧亮 、 杨契丹 、 郑法士 三人在京师 光明寺 画小塔, 郑 图东壁北壁, 田 图西壁南壁, 杨 画外边四面,称为三绝。见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杨契丹》。

(9).指 唐 吴道玄 、 韦无忝 、 陈闳 三画家合作之《金桥图》。 唐明皇 幸 潞州 ,道由 金桥 ,羽仪甚盛,诏 吴道玄 、 韦无忝 、 陈闳 ,令同製《金桥图》。“圣容及上所乘照夜白马, 陈閎 主之;桥梁山水车舆人物草树雁鸟器仗帷幕, 吴道玄 主之;狗马骡驴牛羊骆驼猫猴猪貀四足之类, 韦无忝 主之。图成时为三絶焉。”见 唐 郑棨 《开天传信记》。

(10). 唐 张璪 常画古松于斋壁, 符载 为之作赞, 卫象 为之配诗,亦一时三绝。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语资》。

(11).指 唐 郑虔 之诗、书、画。《新唐书·文艺传中·郑虔》:“尝自写其诗并画以献,帝大署其尾曰:‘ 郑虔 三絶。’” 金 赵秉文 《寄王学士子端》诗:“ 李白 一杯人影月, 郑虔 三絶画诗书。”

(12).指 唐 李揆 之门第、人物、文学。《新唐书·李揆传》:“ 揆 美风仪,善奏对,帝嘆曰:‘卿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信朝廷羽仪乎!’故时称三絶。”

(13). 唐 宋之问 之父 令文 富文辞、工书、力绝人,世称三绝。见《新唐书·宋之问传》。

(14). 唐 韦暠 善判、 李亘 工书, 彦伯 属辞,时称“河东三绝”。见《新唐书·徐彦伯传》。

(15). 唐文宗 时,诏以 李白 之歌诗, 裴旻 之剑舞, 张旭 之草书为三绝。见《新唐书·李白传》。

(16).三次断绝。《史记·孔子世家》:“ 孔子 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絶。” 宋 苏轼 《夜梦》诗:“《易》韦三絶 丘 犹然,如我当以犀革编。”

[赠吴氏甥二首]发愤

(1) 决心努力

(2) 发泄愤怒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赠吴氏甥二首]穷深

(1).极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 傅严 东北十餘里,即 巔軨坡 也……有东西絶涧,左右幽空穷深。”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圣水》:“入穴经五六日方还,又不测穷深。”

(2).谓深入偏僻之地。 汉 桓宽 《盐铁论·本议》:“故圣人作为舟檝之用,以通川谷,服牛驾马,以达陵陆;致远穷深,所以交庶物而便百姓。”

[赠吴氏甥二首]寝食

睡觉和吃饭。亦用以泛指日常生活。《列子·天瑞》:“ 杞国 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南朝 宋 谢灵运 《斋中读书》诗:“怀抱观古今,寝食展戏謔。”《水浒传》第一一六回:“ 宋江 在 桐庐 扎驻寨栅,又见折了 院小二 、 孟康 ,在帐中烦恼,寝食俱废,梦寐不安。”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此等造诣,非可言传,只宜多购 元 曲,寝食其中,自能为其所化。”

[赠吴氏甥二首]相忘

彼此忘却。《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於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宋 苏轼 《送穆越州》诗:“江海相忘十五年,羡君松柏蔚苍颜。” 白采 《被摈弃者》:“我宝宝一天一天的烦聒我,同伴都像与我相忘了。”

[赠吴氏甥二首]时休

指时世的升平吉祥。 唐 武平一 《幸梨园观打毬应制》诗:“赏阑清景暮,歌舞乐时休。” 唐 李峤 《晚秋喜雨》诗:“九农欢岁阜,万宇庆时休。” 唐 萧至忠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尧 年将佛日,同此庆时休。”

[赠吴氏甥二首]后生

(1) 少年时代与壮年期之间任何年龄的男子

(2) 青年男子,小伙子

(3) 相貌年轻

他长得后生,看不出是四十岁的人

[赠吴氏甥二首]刻苦

(1) 勤奋努力;不怕吃苦

刻苦学习

(2) 俭省

生活刻苦

[赠吴氏甥二首]不足

(1)

不充足,不够,满足不了需要

二十尚不足。——《乐府诗集·陌上桑》

最爱湖东行不足。——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

缺少或没有

信心不足

(3)

少于,不到

不足一千

(4)

不能;不可以

此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晋·陶渊明《桃花源记》

(5)

不值得,不必

[赠吴氏甥二首]讵可

岂可。《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天下詎可知,而闭长者乎?” 唐 韩愈 《感春》诗之四:“音容不接祗隔夜,凶讣詎可相寻来。” 清 戴名世 《吴江两节妇传》:“新妇所以不死者,将代吾夫以事其母,詎可失节他适!”

[赠吴氏甥二首]悠悠

(1) 长久,遥远

悠悠长夜

(2) 遥远的

悠悠未来

(3) 形容从容不迫

(4) 众多

(5) 荒谬

悠悠之谈

(6) 飘动的样子

羌笛悠悠雪满地。——宋· 范仲淹《渔家傲》

(7) 庸俗

(8) 形容忧伤

悠悠我思

中心悠悠

悠悠尔心。——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9) 形容悠闲自在

白云千载空悠悠。——唐· 崔颢《黄鹤楼》

悠悠自得

[赠吴氏甥二首]孀居

丈夫死后不再结婚

[赠吴氏甥二首]未易

不易;难于。 汉 司马迁 《报任安书》:“僕又佴之蚕室,重为天下观笑,悲夫悲夫!事未易一二为俗人言也!”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夫街谈巷説,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 清 赵翼 《瓯北诗话·韩昌黎诗》:“今观诸联句诗,凡 昌黎 与 东野 联句,必字字争胜,不肯稍让……要之二人工力悉敌,实未易优劣。”

[赠吴氏甥二首]殷勤

(1) 情意深厚

鞠养殷情

致殷勤之意。——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2) 热情周到

殷勤的服务员

(3) 勤奋

殷勤小心

(4) 礼物

日后致殷勤

[赠吴氏甥二首]不暇

没有空闲,来不及

秦人不暇不哀。——唐·杜牧《阿房宫赋》

[赠吴氏甥二首]身谋

为自身谋虑。《新唐书·许季同传》:“且忠臣事君,不以私害公,设有才,虽亲旧当白用。避嫌不用,乃臣下身谋,非天子用人意。” 宋 范成大 《次韵马少伊郁舜举示同游石湖》之四:“身谋已落园丁后,满帽京尘日正中。”《封神演义》第六回:“非敢远君而先身谋也。”

[赠吴氏甥二首]杂然

(1).聚合貌。杂,通“ 集 ”。 宋 文天祥 《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 清 徐乾学 《<震川文集>序》:“虚气浮响,杂然并作。” 郭沫若 《残春》二:“默默地坐在火车中,种种想念杂然而来。”

(2).混杂貌。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二:“充 仲宣 ( 王粲 )之赋,当与 子美 ( 杜甫 )《岳阳楼》五言、 太白 《凤凰臺》长句同帙而共编,不当与 张翰 思 吴 之叹、 班超 玉门 之书、 马援 浪泊西里之念杂然为一议状也。”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锡铅铜铁杂然而投,分两愈增,而成色愈下,既其稍末,无復有金矣。”

(3).杂乱貌。《新唐书·韦凑传》:“乘舆将行,或曰‘ 国忠 死,不可往 蜀 ,请之 河 陇 ’,或请幸 太原 、 朔方 、 凉州 ,或曰如京师,杂然不一。” 宋 苏轼 《论时政状》:“近者故相旧臣、藩镇侍从杂然争言其不便。” 艾芜 《乌鸦之歌》:“谷地上面一时静寂的天空,便杂然响起了许多翅子闪过的声音。”

(4).都;共同。《公羊传·成公十五年》:“诸大夫皆杂然曰:‘ 仲氏 也。’”《列子·汤问》:“杂然相许。” 张湛 注:“杂犹僉也。”《新唐书·李愬传》:“会雨,自五月至七月不止,军中以为不杀 祐 之罚,将吏杂然不解。”

[赠吴氏甥二首]马群

指一群同族野马,包括一匹公马、几匹母马和一些幼驹

[赠吴氏甥二首]骅骝

亦作“ 驊駵 ”。 周穆王 八骏之一。泛指骏马。《荀子·性恶》:“驊騮騹驥纤离緑耳,此皆古之良马也。” 杨倞 注:“皆 周穆王 八骏名。”《史记·秦本纪》:“ 造父 以善御幸於 周繆王 ,得驥、温驪、驊駵、騄耳之駟,西廵狩,乐而忘归。” 唐 耿湋 《上将行》:“櫪下驊騮思鼓角,门前老将识风云。” 宋 周必大 《二老堂杂志·井蛙骅骝》:“井蛙不可以语海,其见小也;驊騮不可以捕鼠,其用大也。小大虽殊,其不适用一也。” 清 李渔 《蜃中楼·义举》:“恨不得一步驊騮骋到 瀟湘 。” 柳亚子 《叔老病中惠题<羿楼客籍>第一册次韵奉和》:“摇笔书生盛唱酬,天马行空似驊騮。”

[赠吴氏甥二首]翕如

(1).盛貌。《论语·八佾》:“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 何晏 集解:“翕如,盛也。”

(2).和谐貌;和顺貌。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授曲》:“授曲之人原有深浅二意:浅者虑其冷静,故以发越见长;深者示不参差,欲以翕如见好。” 明 方孝孺 《戴乐和之字说》:“视於其身,慈让忠信之色睟如;视於其家,亲睦信顺之意翕如。”

[赠吴氏甥二首]乐奏

犹奏乐。《左传·桓公九年》:“享 曹大子 ,初献,乐奏而叹。” 唐 韩愈 《送郑尚书赴南海》诗:“货通 师子国 ,乐奏 武王 臺。” 宋 沉括 《梦溪笔谈·乐律一》:“自 天寳 十三载始詔法曲与胡部合奏,自此乐奏全失古法。” 毛 *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 于闐 ,诗人兴会更无前。”

[赠吴氏甥二首]天球

(1).玉名。《书·顾命》:“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 孙星衍 注引 郑玄 曰:“天球, 雍州 所贡之玉,色如天者。”又引 马融 曰:“球,玉磬。” 宋 杨万里 《正月十二日游》诗:“云冠霞佩照宇宙,金章玉句鸣天球。” 清 钱谦益 《陆宣公墓道行》:“图经聚讼故老鬨,争此朽骨如天球。”

(2).古琴名。 宋 苏轼 《十二琴铭》之十二:“天球至意,合以人力,作者七人,传以 * 。”

(3).为研究天体位置和运动,天文学假想天体分布在以观测者为球心,以无限长为半径的球面上,这个球面叫做天球。

[赠吴氏甥二首]岁月

年月日子;时间

岁月如流

然后叹借者之用心专,而少时之岁月为可惜也。——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赠吴氏甥二首]川流

(1).河水流动。 汉 扬雄 《剧秦美新》:“滭浡沕潏,川流海渟。”

(2).喻层见迭出,盛行不衰。《礼记·中庸》:“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后汉书·崔骃传》:“方斯之际,处士山积,学者川流,衣裳被宇,冠盖浮云。” 唐 柳宗元 《邠宁进奏院记》:“川流环运,以达政令。”

(3).河流。 三国 魏 曹丕 《善哉行》:“汤汤川流,中有行舟。”

[赠吴氏甥二首]及今

(1).趁现今之时。《战国策·赵策四》:“今媪尊 长安君 之位,而封之以膏腴之地,多予之重器,而不及今令有功於 赵 ,一旦山陵崩, 长安君 何以自託於 赵 ?”

(2).到现在。 唐 韩愈 《送湖南李正字序》:“往时侍御有无尽费于朋友;及今则又不忍其三族之寒飢,聚而馆之,疏远毕至。” 清 林觉民 《与妻书》:“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情不语?何事不诉?及今思之,空餘泪痕。”

[赠吴氏甥二首]加鞭

本谓打马快走,常以喻努力工作,加快进度。 宋 范成大 《次韵陈融甫支盐年家见赠》之二:“加鞭翰墨场,一跃群空 冀 。” 康濯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他们几个月来都在日夜加鞭地修建水库。”

[赠吴氏甥二首]壮大

(1) 长大成人

诸子壮大,未能以有室家。——王安石《上执政书》

(2) 变得强大;使强大

壮大队伍

(3) 庞大;宏伟

其体壮大,不辨其面。——《北齐书》

(4) 粗大;粗壮结实

生得壮大高粗

[赠吴氏甥二首]包羞

忍受羞辱。《易·否》:“六三,包羞。《象》曰:‘包羞,位不当也。’” 孔颖达 疏:“位不当所包承之事,惟羞辱已。” 唐 陆龟蒙 《寒泉子对秦惠王》:“大王出则夺气,入则包羞。” 明 刘基 《题扇面牡丹花》诗:“舞罢春风却回首,六宫红粉总包羞。” 梁启超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 汉高 蚤年最恶儒。有儒冠者輒溲溺之,其吐弃也至矣。而 酈食其 、 叔孙通 、 陆贾 等深自贬抑,包羞忍垢以从之。”

庖馐。谓厨房内精美的食品。 元 麻革 《上云内帅贾君》诗:“杞梓容山木,包羞荐沼芼。”

[赠吴氏甥二首]惜寸阴

极言珍惜时间。语本《淮南子·原道训》:“故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时难得而易失也。”《晋书·陶侃传》:“﹝ 陶侃 ﹞常语人曰:‘ 大禹 圣人,乃惜寸阴;至众人,当惜分阴。’” 唐 綦毋潜 《送章彝下第》诗:“三十名未立,君还惜寸阴。”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褚生》:“僕家贫,办束金不易,即不能惜寸阴,而加以夜半,则我之二日,可当人三日。”

[赠吴氏甥二首]前哲

亦作“ 前喆 ”。前代的贤哲。《左传·成公八年》:“夫岂无辟王,赖前哲以免力。”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仰前哲之遗训,俯性情之所便。” 唐 李德裕 《追和太师颜公同清远道士游虎丘寺》诗:“逸人缀清藻,前哲留篇翰。” 清 钱谦益 《刑科给事中薛大中授征仕郎》:“在昔 三原 ,粤有前喆,奏牘流播,炳若丹青。”

[赠吴氏甥二首]勤进

勉力进取。 清 沉初 《西清笔记·纪文献》:“前辈书学擅名而又勤进不懈者,无如 汪文端 尚书。”

[赠吴氏甥二首]谨重

谨慎稳重。 南朝 梁简文帝 《诫当阳公大心书》:“立身之道与文章异,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 宋 袁燮 《跋<胡文恭草稿>后》:“ 胡公 外和而中刚,平居温温,不动声气,谨重不轻发,发亦不可回,此 欧阳公 所以有取也。” 康有为 《大同书》庚部第七章:“其府司仓库者不必纳押金,以是时人心无盗诈而商卖皆出於公也,但选閲歷深老成谨重者任之。”

[赠吴氏甥二首]轻浮

(1) 轻率浮躁

他已不小了,不愿跟一个轻浮女子有纠葛

(2) 言语举止随便,不稳重;不庄重

她显得轻浮

(3) 轻佻的

因他的轻浮举止而被罚

(4) 指茶味不同凡响

宝玉细细吃了,果觉轻浮无比,赞赏不绝。——《红楼梦》

[赠吴氏甥二首]母忧

母亲的丧事。《后汉书·徐稺传》:“及 林宗 有母忧, 稺 往弔之,置生芻一束於庐前而去。” 宋 苏轼 《熙宁手诏记》:“是岁四月,復除公知諫院,以母忧去官。” 清 方苞 《兵部尚书范公墓表》:“﹝ 康熙 ﹞三十九年秋九月,以母忧回籍,既葬,奉命督修 华家口 运河 。”

,

  • 【缘识】_宋太宗 | 宋代
  • 【缘识】_宋太宗 | 宋代 >> 【缘识】_宋太宗 | 宋代...

  • 【木兰花/玉楼春】_方千里 | 宋代
  • 【木兰花/玉楼春】_方千里 | 宋代 >> 【木兰花/玉楼春】_方千里 | 宋代...

  • 【君不见】_赵汝鐩 | 宋代
  • 【君不见】_赵汝鐩 | 宋代 >> 【君不见】_赵汝鐩 | 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