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鹧鸪】作者:李夫人 朝代:宋代
[瑞鹧鸪]瑞鹧鸪原文
新晴庭院暑风轻。
瑞气朝来特地清。
霞帔羽衣筠竹杖,萱堂真有寿星明。
自来忠孝传家世,所以芝兰满户庭。
簪笏成行称寿处,老来皆已鬓星星。
[瑞鹧鸪]诗词问答
问:瑞鹧鸪的作者是谁?答:李夫人
问:瑞鹧鸪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瑞鹧鸪是什么体裁?答:词
问:李夫人的名句有哪些?答:李夫人
[瑞鹧鸪]参考注释
[瑞鹧鸪]新晴
天刚放晴;刚放晴的天气。 晋 潘岳 《闲居赋》:“微雨新晴,六合清朗。” 宋 秦观 《望海潮·洛阳怀古》词:“ 金谷 俊游, 铜驼 巷陌,新晴细履平沙。” 清 黄遵宪 《养疴杂诗》之十:“竹外斜阳半灭明,捲帘欹枕看新晴。” 吴组缃 《山洪》十:“这是个新晴的极好天气。”
[瑞鹧鸪]庭院
正房前面的宽阔地带;也泛指院子
庭院纳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瑞鹧鸪]瑞气
吉祥之气
霞光瑞气
[瑞鹧鸪]朝来
早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简傲》:“ 西山 朝来,致有爽气。” 元 顾德辉 《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飞却。”
[瑞鹧鸪]特地
特意;特为
他昨晚特地来看你,你不在家
[瑞鹧鸪]霞帔
中国古代妇女礼服的一部分,类似披肩
大嫂子还要带凤冠穿霞帔呢。——《红楼梦》
[瑞鹧鸪]羽衣
(1).以羽毛织成的衣服。《史记·孝武本纪》:“天子又刻玉印曰‘天道将军’,使使衣羽衣,夜立白茅上。”《汉书·郊祀志上》:“五利将军亦衣羽衣。” 颜师古 注:“羽衣,以鸟羽为衣,取其神僊飞翔之意也。”按,五利将军 栾大 , 汉武帝 时方士。
(2).常称道士或神仙所著衣为羽衣。 三国 魏 曹植 《平陵东行》:“閶闔开,天衢通,被我羽衣乘飞龙。” 唐 郑谷 《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 宋 苏轼 《后赤壁赋》:“梦一道士,羽衣翩仙,过 临皋 之下。”《西游记》第二四回:“道服自然襟绕雾,羽衣偏是袖飘风。”
(3).道士的代称。 宋 范成大 《吴船录》卷上:“有夷坦曰 芙蓉平 ,道人於彼种芎,非留旬日不可登,且涉入夷界,虽羽衣辈亦罕到。” 宋 钱易 《南部新书》丙:“忽有羽衣诣门,延之与语。” 清 黄景仁 《石鳌坞洞天福地遗址》诗:“羽衣散尽香火絶,时有丐者僵苔阶。”
(4).指轻盈的衣衫。 南朝 宋 鲍照 《代白紵舞歌词》之一:“ 吴 刀 楚 製为佩褘,纤罗雾縠垂羽衣。” 明 许潮 《写风情》:“我安排彩袖,慇懃捧玉髓,轻盈舞羽衣。” 冰心 《赞美所见》诗:“倘若是那夜我在星光中独泛,你羽衣蹁跹飞到我的舟旁。”
(5).指《霓裳羽衣曲》。 唐 吴融 《华清宫》诗之二:“一曲《羽衣》听不尽,至今遗恨水潺潺。” 宋 汪元量 《唐多令·吴江中秋》词:“舞罢《羽衣》尘满面,谁伴我,广寒游?” 清 李渔 《玉搔头·呼嵩》:“《羽衣》不奏人间曲,宝鼎时焚异国香。”
[瑞鹧鸪]筠竹
斑竹。 唐 李贺 《湘妃》诗:“筠竹千年老不死,长伴 秦娥 盖 湘水 。” 王琦 汇解:“《方言》: 秦 晋 之间,美貌谓之娥。此以筠竹称斑竹, 秦娥 称二妃,殊不可解,或字之讹也。一本注 秦娥 ,下云:‘一作神娥。’又见《广西通志》载此诗,‘筠竹’作‘斑竹’,‘秦娥’作‘英娥’,下文‘蛮娘’作‘蛮风’,似觉顺遂,但不知本于何书,未敢从也。” 姚文燮 集注:“言筠竹不死,蛮娘吟弄,泪花染緑,情相续也。”
[瑞鹧鸪]萱堂
《诗·卫风·伯兮》:“焉得諼草,言树之背。” 毛 传:“諼草令人忘忧;背,北堂也。” 陆德明 释文:“諼,本又作萱。”谓北堂树萱,可以令人忘忧。古制,北堂为主妇之居室。后因以“萱堂”指母亲的居室,并借以指母亲。 宋 叶梦得 《再任后遣模归按视石林》诗之二:“白髮萱堂上,孩儿更共怀。” 元 耶律楚材 《祝忘忧居士寿》诗:“玉佩丁东照兰省,斑衣摇曳悦萱堂。” 清 李渔 《奈何天·误相》:“怎当他,前有萱堂,后有 红娘 ;便道是,做 张生 全要风流。”
[瑞鹧鸪]寿星
(1) 称长寿的老人
(2) 指老人星,古人把它作为长寿的象征,画成额头隆起的老人。也叫[寿星老儿]
(3) 被祝寿的人
今日我生辰,我是寿星
[瑞鹧鸪]自来
从来;原来
[瑞鹧鸪]忠孝
忠于君国,孝于父母。《孝经·开宗明义》“终於立身” 汉 郑玄 注:“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亲,故曰终於立身也。”《东观汉记·北海敬王刘睦传》:“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 唐 韩愈 《潮州请置乡校牒》:“人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或未尝闻《鹿鸣》之歌,忠孝之行不劝,亦县之耻也。” 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王风既降,圣教莫修,忠孝情衰,廉耻道丧。”
[瑞鹧鸪]传家
(1).传家事于子孙。《后汉书·郑玄传》:“入此岁来,已七十矣。宿素衰落,仍有失误,案之礼典,便合传家。” 李贤 注:“传家谓家事任子孙也。《曲礼》曰:‘七十老而传。’”
(2).传给子孙或子孙世代相传。 宋 苏轼 《再和许朝奉》诗:“传家有衣鉢,断狱尽《春秋》。” 清 吴伟业 《赠张以韬来鹤》诗:“草圣传家久著闻,斗看孤鹤下层云。” 老舍 《茶馆》第一幕:“东西真地道,传家的玩艺。”
[瑞鹧鸪]所以
(1) 表示因果关系,常与[因为]连用
因为刻苦训练,所以成绩提高很快
(2) 指实在的情由或适当举动
忘乎所以
(3) 所用;用来
夫仁义辨智,非所以持国也
(4) 原因;缘故
故今具道所以。——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而慎取之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瑞鹧鸪]芝兰
芝草和兰草皆香草名。古时比喻君子德操之美或友情、环境的美好等
芝兰之室
[瑞鹧鸪]户庭
户外庭院。亦泛指门庭、家门。《易·节》:“不出户庭,无咎。” 朱熹 本义:“户庭,户外之庭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观万古如同日,知八荒若户庭。” 南朝 宋 鲍照 《浔阳还都道中》诗:“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 唐 李频 《府试老人星见》诗:“良宵出户庭,极目向青冥。”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故西人於水,则轮船无所不通,五洋四海,恍若户庭;万国九洲,儼同闤闠。”
[瑞鹧鸪]簪笏
冠簪和手版。古代仕宦所用。比喻官员或官职。 南朝 梁简文帝 《马宝颂》序:“簪笏成行,貂缨在席。” 唐 杜甫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诗之三:“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宋 曾季貍 《艇斋诗话》:“ 山谷 ‘简编自襁褓,簪笏到仍昆’,取 退之 联句‘爵勋逮僮隶,簪笏自怀绷’。” 清 方文 《寿姊氏姚夫人六十》诗之二:“簪笏夫家贵, 河 山嫂氏贤。”
[瑞鹧鸪]成行
指旅行、出访等出发上路;启程旅行
年底恐难成行
[瑞鹧鸪]称寿
祝人长寿。 三国 魏 吴质 《答魏太子笺》:“置酒乐饮,赋诗称寿。” 唐 薛奇童 《云中行》:“举杯称寿永相保,日夕歌鐘彻清昊。” 宋 梅尧臣 《思归赋》:“盖自成人以及今,未尝一日侍傍而称寿。” 明 高明 《琵琶记·高堂称寿》:“对此春光,就花下酌盃酒,与双亲称寿,多少是好。”
[瑞鹧鸪]老来
年老之后。 唐 杜甫 《哭韦大夫之晋》诗:“童孺交游尽,喧卑俗事牵。老来多涕泪,情在强诗篇。” 宋 陆游 《孤坐无聊每思江湖之适》诗:“老来閲尽荣枯事,万变惟应一笑酬。” 明 刘昺 《忆秦娥》词:“少年离别,老来依旧。”《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回:“若不早为筹画,到了那展转不开的时候,还是请公公重作出山之计,再去奔走来养活你我呢?还是请婆婆摒挡薪水,受老来的艰窘呢?”
[瑞鹧鸪]星星
(1) 夜晚天空中闪烁发光的天体
(2) 细而小的点儿
宋代,李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