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张丞相登嵩阳楼】作者:孟浩然 朝代:唐代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原文
独步人何在,嵩阳有故楼。岁寒问耆旧,行县拥诸侯。
林莽北弥望,沮漳东会流。客中遇知己,无复越乡忧。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诗词问答
问:陪张丞相登嵩阳楼的作者是谁?答:孟浩然
问: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写于哪个朝代?答:唐代
问:孟浩然的名句有哪些?答:孟浩然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孟浩然陪张丞相登嵩阳楼 书法图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书法作品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参考注释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独步
独自行走,亦指超群出众,独一无二
独步文坛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何在
在哪里
公理何在?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嵩阳
(1). 嵩山 之南。 唐 李白 《送杨山人归嵩山》诗:“我有万古宅, 嵩 阳 玉女峰 。”
(2).寺观名。在 河南省 登封县 太室山 下。 北魏 太和 年间建,初名 嵩阳寺 。 唐 改名 嵩阳观 , 宋 改名 天封观 , 元 改名 嵩阳宫 。宫前有 唐 徐浩 书《嵩阳观圣德感应颂》石刻,境内有古柏三株,传为 汉武帝 登 嵩山 时所封。参阅《清一统志·河南·河南府一》。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有故
(1).有变故。 汉 桓宽 《盐铁论·疾贪》:“常居则匱於衣食,有故则卖畜粥业。”
(2).有旧交。《史记·项羽本纪》:“ 沛公 曰:‘君安与 项伯 有故?’ 张良 曰:‘ 秦 时与臣游, 项伯 * ,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 良 。’” 宋 叶绍翁 《四朝闻见录·刘三杰扶陛》:“﹝ 刘三杰 ﹞与 韩氏 有故,用为太守。”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岁寒
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余捉蟋蟀,汝奋臂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清· 袁枚《祭妹文》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耆旧
年高望重者。《汉书·萧育传》:“上以 育 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 育 入殿中受策。” 唐 杜甫 《忆昔》诗之二:“伤心不忍问耆旧,復恐初从乱离説。” 元 虞集 《苏武慢》词:“空自笑 洛下 书生, 襄阳 耆旧,梦底几时曾见。” 清 方苞 《白云先生传》:“当是时, 三楚 、 吴 、 越 耆旧,多立名义,以文术相高。” 郑泽 《壬子秋日作诗奉呈》:“煌煌《邱》与《索》,渊粹惟耆旧。先生守遗经,清风淡儒素。”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行县
谓巡行所主之县。《汉书·周勃传》:“岁餘,每 河 东守尉行县至 絳 , 絳侯 勃 自畏恐诛,常被甲,令家人持兵以见。”《后汉书·崔駰传》:“﹝ 崔篆 ﹞乃遂单车到官,称疾不视事,三年不行县。” 李贤 注引《续汉志》:“郡国常以春行县,劝人农桑,振救乏絶。” 唐 李嘉祐 《宋州东登望题武陵驿》诗:“明主频移虎符守,几时行县向黔黎。”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诸侯
古时帝王所辖各小国的王侯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宋· 苏洵《六国论》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林莽
大片草木茂盛的地方
林莽地带
为深谷林莽所蔽。——宋· 沈括《梦溪笔谈》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弥望
满眼。弥,满
荠麦弥望。——宋· 姜夔《扬州慢》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沮漳
沮水 与 漳水 的并称。亦指此二水之间的地区。 南朝 宋 谢灵运 《拟魏太子“邺中集”诗·王粲》:“ 沮 漳 自可美,客心非外奬。” 宋 叶适 《送冯传之》诗:“相顾举杯酒,醉极 沮 漳 翻。”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会流
(1).合流;汇合。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 灌淝 之间 离别亭 ,古送别处。 汉 沔 会流处,岸上有石铭云:下至水府三十一里。皆传云: 李斯 刻此石。” 唐 孟浩然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诗:“泱莽北弥望, 沮 漳 东会流。”
(2).指相结合。 徐特立 《延安新教育学会致函陶行知先生》:“这就进一步促成了教育运动和政治动运的会流。”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客中
谓旅居他乡或外国。 唐 孟浩然 《早寒江上有怀》诗:“我家 襄水 上,遥隔 楚 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宋 戴复古 《泉南》诗:“客中归未得,岁事渐相催。” 元 尹廷高 《客中秋社》诗:“社日伤心在客中,凄然涕泪落秋风。故乡田土荒芜尽,枉向他州説岁丰。”《红楼梦》第五七回:“ 寳玉 道:‘也没什么要紧,不过我想着 寳姐姐 也是客中,既吃燕窝,又不可间断,若只管和他要,也太托实。’” 瞿秋白 《赤俄之归途》:“ 中国 社会呢?客中 中国 书籍没有,不用说现代的不能研究,就是历史的都不成。于是决定回国一次。”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知己
(1) 了解、赏识自己
(2) 亲密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知己话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无复
(1).不再,不会再次。《吕氏春秋·义赏》:“诈伪之道,虽今偷可,后将无復。” 陈奇猷 校释:“此文意谓诈伪之道,虽今可以苟且得利,后将不可復得利也。”《晋书·王导传》:“ 桓彝 见朝廷微弱……忧惧不乐。往见 导 ,极谈世事,还,谓 顗 曰:‘向见 管夷吾 无復忧矣。’” 唐 韩愈 《落叶送陈羽》诗:“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復归。”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 圣叹 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辨髮,穷幽极微,无復有遗议於其间矣。”
(2).指不再有,没有。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不死之事已定,无復奄忽之虑。”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杂记上》:“少来搜集书史,颇得诸遗书,无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劳工,无论黑、白、黄,无复奴隶种。”
(3).没有履行。 汉 刘向 《说苑·杂言》:“ 仲尼 曰:‘不强不远,不劳无功,不忠无亲,不信无復,不恭无礼,慎此五者,可以长久矣。’”
(4).不能恢复。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规非者,其所为不得其事,其事不当,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无復,残类灭宗亡国是也。”
[陪张丞相登嵩阳楼]越乡
远离故乡。《左传·襄公十五年》:“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 南朝 宋 鲍照 《上浔阳还都道中》诗:“谁令乏古节,貽此越乡忧。” 唐 王勃 《他乡叙兴》诗:“边城琴酒处,俱是越乡人。” 宋 陈师道 《寄潭州张芸叟》诗之一:“孰知为郡乐,莫作越乡忧。”
唐代,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