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郎致仕史挽诗】作者:魏了翁 朝代:宋代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从事郎致仕史挽诗原文
人为浮名若挂钩,夫君知命独休休。
东都门外蚤辞禄,西岘山前不入州。
告第书归泉壤底,满籯金在架签头。
当年勇退称三老,此老胡宁不憗留。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诗词问答
问:从事郎致仕史挽诗的作者是谁?答:魏了翁
问:从事郎致仕史挽诗写于哪个朝代?答:宋代
问:从事郎致仕史挽诗是什么体裁?答:七律
问:魏了翁的名句有哪些?答:魏了翁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参考注释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人为
(1) 人造成
一种人为的装饰品
(2) 人去干、做
事在人为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浮名
虚名。 南朝 宋 谢灵运 《初去郡》诗:“伊余秉微尚,拙訥谢浮名。” 宋 林逋 《和酬泉南陈贤良高见赠》:“扬袂公车莫相调,浮名应未似身亲。” 清 李渔 《闲情偶寄·颐养·行乐》:“予絶意浮名,不干寸禄。” 洪深 《现代戏剧导论》八:“望兄莫误于浮名,莫与旧势力握手!”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挂钩
比喻两者之间建立联系
基层供销社直接跟产地挂钩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夫君
(1) 旧时妻对夫的尊敬亲爱称呼
(2) 朋友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知命
(1) 《论语·为政》:[五十而知天命。]后来用[知命]指五十岁
年逾知命
(2) 认识天命或命运
乐天知命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休休
悠闲的样子
休休有容。——清· 张廷玉《明史》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东都门
汉 代 长安 城东门之一,即 宣平门 。《三辅黄图·都城十二门》:“ 长安 城东出北头第一门曰 宣平门 ,民间所谓 东都门 ……又 疏广 太傅、 受 少傅,上疏乞骸归,公卿大夫为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即此门也。” 晋 张协 《咏史》:“蔼蔼 东都门 ,羣公祖二 疎 。” 南朝 梁 江淹 《杂体诗·效左思<咏史>》:“太平多欢娱,飞盖 东都门 。”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辞禄
辞去爵禄。《汉书·张安世传》:“ 安世 以父子封侯,在位太盛,乃辞禄。”《三国志·魏志·田畴传》:“有司劾 畴 狷介违道,苟立小节,宜免官加刑。 太祖 重其事,依违者久之。乃下世子及大臣博议,世子以 畴 同於 子文 辞禄, 申胥 逃赏,宜勿夺以优其节。” 南朝 梁 江淹 《诣建平王上书》:“夫 鲁连 之智,辞禄而不返; 接舆 之贤,行歌而忘归。”《续资治通鉴·元泰定帝泰定二年》:“冬,十月,戊寅朔, 张珪 归 保定 上冢,以病辞禄,不允。”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岘山
(1).山名。在 湖北 襄阳县 南。又名 岘首山 。东临 汉水 ,为 襄阳 南面要塞。 西晋 羊祜 镇 襄阳 时,常登此山,置酒吟咏。《晋书·羊祜传》:“ 祜 乐山水,每风景,必造 峴山 ,置酒言咏,终日不倦。” 唐 孟浩然 《岘山送朱大去非游巴东》诗:“ 峴山 南郭外,送别每登临。” 宋 韦居安 《梅磵诗话》卷上:“ 羊叔子 镇 襄阳 ,尝与从事 邹湛 登 峴山 ,慨然有‘湮没无闻’之嘆, 峴山 因是以传。”
(2).山名。在 浙江 湖州市 南。本名 显山 ,后避 唐中宗 ( 李显 )讳,改名 岘山 。 宋 苏轼 任 湖州 太守时,曾登此山,有诗云:“ 吴兴 胜 襄阳 ,万瓦浮青冥。我非 羊叔子 ,愧此 峴山亭 。”
(3).山名。在 浙江 东阳县 南。原名 三丘山 。 晋 义熙 间 殷仲文 守 东阳 ,常登此山。后人比之 羊祜 ,因亦名 岘山 。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泉壤
犹泉下,地下。指墓穴。 晋 潘岳 《寡妇赋》:“上瞻兮遗象,下临兮泉壤。”《晋书·孙绰传》:“虽没泉壤,尸且不朽。” 明 王玉峰 《焚香记·往任》:“忽然晕倒在地,险些一命归泉壤。” 叶圣陶 《穷愁》:“幸尔非弱者,犹能以小贩自存。非然者,以余老病頽区,当早委泉壤矣。”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籯金
亦作“籝金”。1.一籯之金。古人常用籯存放贵重金银财宝,故亦用以喻指财富。《后汉书·西域传论》:“先驯则赏嬴金而赐龟綬,后服则繫头顙而衅北闕。”《宋书·臧焘徐广傅隆传论》:“ 汉 世登士,閭党为先,崇本务学,不尚浮诡,然后可以俯拾青组,顾蔑籯金。” 唐 骆宾王 《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谈玄明毁璧,拾紫陋籯金。” 宋 曾巩 《送韩廷评》诗:“进道由来轻拱璧,传经知不羡籝金。”
(2).《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籯,不如一经。”后以“籯金”指儒经。 唐 黄滔 《司直陈公墓志铭》:“词人亹亹,若 陈厚庆 陈泛 ……俱以梦笔之词,籝金之学,半生随计,没齿衔寃。”旧题 宋 尤袤 《全唐诗话·韩偓》:“ 凝 ( 和凝 )平生著述分为《演纶》、《游艺》、《孝弟》、《疑狱》、《香奩》、《籯金》六集。”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当年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
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勇退
勇于隐退;见机急退。 晋 谢瞻 《于安城答灵运》诗:“岁寒霜雪严,过半路愈峻。量己畏友朋,勇退不敢进。” 唐 权德舆 《寄临海郡崔穉璋》诗:“志士诚勇退,鄙夫自包羞。”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卖饼翁》:“君于名场中,官可二品。唯躁进二字不可犯,勇退二字不可忘。”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三老
(1).古代掌教化之官。乡、县、郡均曾先后设置。《礼记·礼运》:“故宗祝在庙,三公在朝,三老在学。”《史记·陈涉世家》:“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鋭,伐无道,诛暴 秦 ,復立 楚 国之社稷,功宜为王。’”《汉书·高帝纪》上:“举民年五十以上,有脩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后汉书·循吏传·王景》:“父 閎 为郡三老。”
(2).指国三老,多以致仕三公任之。《逸周书·大匡》:“王乃召冢卿、三老、三吏、大夫、百执事之人,朝於大庭。” 朱右曾 校释:“三老,国老也。谓致仕者。”《周书·儒林传序》:“下詔尊太傅 燕公 为三老。”参见“ 三老五更 ”。
(3). 东汉 赤眉农民起义军最高首领的称号。《后汉书·刘盆子传》:“ 琅玡 人 樊崇 起兵於 莒 ,众百餘人转入 太山 ,自号三老。”《资治通鉴·汉光武建武元年》:“诸三老、从事皆大会。” 胡三省 注:“赤眉诸帅最尊者号三老,次从事。”
(4).指上寿、中寿、下寿。《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 杜预 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
(5).道教指上元老君、中玄老君、下黄老君。《黄庭内景经·脾部》:“注念三老子轻翔。” 梁丘子 注:“三老谓元老、玄老、黄老之君也。”
(6).柁工。 唐 杜甫 《拨闷》诗:“长年三老遥怜汝,捩舵开头捷有神。” 仇兆鳌 注:“ 蔡 注:‘峡中以篙师为长年,舵工为三老。’ 邵 注:‘三老,捩船者,长年,开头者。’” 宋 陆游 《入蜀记》五:“问何谓长年三老,云梢工是也。” 清 沉受宏 《九龙滩》诗:“长索条分众揽舟,独把操篙付三老。”
(7).称三个德高望重的老前辈。所指不一。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名臣下·三老》谓 文彦博 、 张方平 、 范镇 为国之三老, 傅尧俞 、 范纯仁 、 刘挚 为 和州 三老。《元史·张德辉传》:“﹝ 张德辉 ﹞与 元裕 、 李冶 游 封龙山 ,时人号为‘龙山三老’云。”《明史·文苑传四·唐时升》:“﹝ 唐时升 ﹞与里人 娄坚 、 程嘉燧 并称曰‘练川三老’。”
(8).泛指有声望的老人。 清 赵翼 《谒补山制府奉呈》诗:“望高已共尊三老,才大疑兼用五官。” 清 金和 《围城纪事六吟·警奸》:“往往当路横要遮,道旁三老私嘆嗟。”
[从事郎致仕史挽诗]胡宁
何乃;为何。《诗·小雅·四月》:“先祖匪人,胡寧忍予?” 高亨 注:“寧,乃也。” 汉 王粲 《赠文叔良》诗:“ 董褐 荷名,胡寧不师?” 晋 王赞 《杂诗》:“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寧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徵圣》:“天道难闻,犹或钻仰;文章可见,胡寧勿思?” 范文澜 注:“胡寧犹言何乃。” 唐 王昌龄 《观江淮名胜图》诗:“感对怀拂衣,胡寧事渔钓?” 明 刘基 《春日送吴浩叔大》诗:“与子为别,胡寧不悲?”
宋代,魏了翁